文学之路传播中国文化不能急功近利

2019-03-25 05:34白乐桑
美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汉语孔子学院

白乐桑

在中国,我常听到推广汉语的说法。其实,我不赞同推广汉语这种说法,而主张使用传播汉语一词。推广汉语带有居高临下、强制实施的意味。传播汉语不仅让人感到更舒服一些,而且还可以拓展汉语的文化内涵。中国要展现自己的软实力,做好汉语以及以它为载体的中国文化的传播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但是,这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需要长期地、扎扎实实地进行。从中国角度说,从北京大学角度说,更要注重培养真正会汉语、了解中国、懂中国文化的人。特别是,要让外国人知道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魅力。另外,要排除掉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念:在中国已接受岗前培训的赴法志愿者对法国汉语教育的概况一无所知,知道法国有孔子学院,可是不知道法国汉语教育优良,有百年的历史!

上个月,中国副总理刘延东访问巴黎,与法方讨论建立中法高层人文机制问题。在巴黎学区长接待她的宴会上,有中法双方的几位部长,其他受邀请的人不多,有一些大学校长,我很荣幸出席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法国人,我不认识他。所以,他向我做自我介绍,说他是某某人,刚被任命为法国驻华大使,但还没有去北京呢。我当然知道这个人的大名,但从来没见过。他以前是希拉克的高级顾问,后来在德国当大使。我说很荣幸,同时也做了自我介绍。他告诉我,他特别喜欢我的作品,现正在用我编的教材自学汉语。这位大使已经快六十岁了,他的工作跟中文应该是没有什么关系,但已经开始自学汉语了。他让我下次去北京时一定去使馆看他。他自学汉语有什么实际目的吗?不太可能,因为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实际上,就是一种兴趣爱好,他对汉语感到好奇。他可能像我当初似的,刚刚初步接触中国语言文字,但这有助于他走进中国文化,了解真正的中国。他能够达到的水平可能会很低,可他依然觉得学习汉语十分必要。

但是,从中国、从母校北京大学角度说,就不能将浅层次、低标准水平的汉语作为传播汉语的目标,必须注重传播对象自身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他们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母校北京大学首要的当然就是巩固和提高外国人的汉语水平,因为语言是能真正地进入一种文化的必要条件。我觉得,根本不懂汉语,没读过中文的报纸和中文的书刊,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深入了解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看法是,不仅要让其阅读中文报刊从而真正地巩固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而且要向他们传播有关汉语文化、汉字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汉语语言和文字的水平当然很有必要,可是不够,还要帮助他们了解与汉语文化、汉字文化相关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由汉语和汉字建构的。假如说,在你以后,你孙子、孙子的孙子不会汉语,不会认读汉字,只会英语,那么,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你的肯定不一样。语言文字和思维、思想、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是双向的。正因如此,我才说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批评汉字时考虑得太简单,把语言文字的问题简单化、主观化、政治化了。

正因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汉字不可能被简单地去掉,或者由英文取代。如果那样的话,中国人的思维就会受到影响。我们是用语言分析周围的,从而把周围的信息处理好。所以,每种语言有它独特的分析周围信息的方法。我喜欢用一个词就是“文法”。文法最早的意思是語法。以前不说语法,说文法。可是,我给文法提供一个新意,即它不是语言的法则,而是文化的法则。也就是说,一种特定文化有它的内在的逻辑,中国文化当然不例外。所以,北京大学除了要提高外国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外,除了帮他们掌握汉语文化、汉字文化的知识以外,还应当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无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帮助他们分析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所有的最基本的内在的逻辑,这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中国其他方面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人也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中国贸易专家。

所以,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非常好的住宿条件,比较高的奖学金,都是很外在的东西,单靠这些不可能培养出懂中国的汉学家的。中国目前在传播汉语方面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持以我为中心的观念。所谓以我为中心,意思就是从自身来考虑,而不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这方面的例子特别多。2012年,我对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国国家汉办负责人说,2014年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可是,他们不知道,问我为什么。我只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说两百年以前,就是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了全世界第一个汉语教授席位。一个国家级的、最权威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最高负责机构竟然不知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这反映的是以我为中心,以中国为中心的一种态度。事实上,中国国家汉办还没成立的时候,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在法国早就启动了。汉办是1987年成立,我在此前好几年就开始从事汉语教学了。两个世纪以前,法国已经有汉语教学,后来德国、英国也有了。所以,我觉得,向外国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这不一定是外国人想要的,真正想学汉语、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可能考虑的不是这些。

我还想指出的一点是,再丰厚的物质条件,在一两年之内也不可能培养出世界一流的汉学家,这是绝不可能的。多快好省是中国“大跃进”时期提出来的口号,也一直是中国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特色。但是,这个快是近期而不是远期的。这可能与中国急于提升软实力有关,中国把汉学作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传播汉语、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方面,办好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诸如设在哪儿、讲授什么等等也要统筹考虑。我虽然不在孔子学院工作,但对法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还是比较了解的。我现仍在任教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虽然很早就有了正规的汉语教学,但一直没有建立孔子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1843年设的中文系,是法国最大的中文系。中国国家汉办最愿意让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办一所孔子学院,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之所以如此,法方的原因可能是主要的,一个是不太积极,另一个是场地问题。可是,所有这些都不是原则上的。法国已经有两个孔子学院关闭了,但没有像美国弄得沸沸扬扬。我经常受到邀请去一些法国的孔子学院参加活动或者提出一些建议什么的。所以,我比较清楚法国的孔子学院。首先,我认为,建立孔子学院是必要的,它们发挥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正面的。中国不仅应当在世界各地建立像孔子学院这样的机构,甚至有必要建立像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西班牙语中心那样的机构。有这么一个机构是正常的,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是我原则上的看法。问题是现在怎么推行,怎么启动,怎么办学。但是,在理念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在孔子学院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很明显的。但是,孔子学院自身似乎以过快的速度增长。现在,全世界孔子学院的总数大大超过歌德学院的总数。歌德学院是比孔子学院起步要早,现在好像也就一百所,而孔子学院现在可能接近四百所了。所以,发展速度我觉得绝对过快。任何事物发展过快会造成增长危机的局面,又会在质量方面付出代价。

法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大概是2006年成立的,不在巴黎,在外地。当时,我应该说已经是中国国家汉办的最密切合作者之一,又是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副会长。总之,我跟中方在汉语教学方面的合作与交往非常密切,几乎每天或者跟中国使馆教育处或者跟汉办有来往。可是,在法国成立第一所孔院,我是它揭幕之后才间接知道的。别人告诉我之后,我以为它一定是在巴黎。但是,告诉我的人说不是,是在普瓦捷(Poitiers)。开始时,我以为这个信息不可靠,不太相信。中国方面既没有通知我,也没有事先跟我联系。要知道,我经常去中国,也跟中国相关方面关系非常密切。关于孔子学院设立的地点和教学对象,说实话我是最了解的。法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不设在巴黎,这也很说明理念上的问题了。

普瓦捷距离巴黎两三百公里,乘火车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说实话,我觉得这种选择不是太好。我不是说普瓦捷不应该承办孔子学院,而是说如果办在巴黎更有象征性。法国这个国家比较特殊,是中央集权,在欧洲独一无二。法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应选在哪个城市,应当有一个总体的方案。我觉得没有这样一个总体的方案,其实是由中方内部竞争,法方内部竞争决定的。可是,我想说的是,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应该至少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也十分乐意做义务顾问,可以专程去中国谈谈,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对于法国的汉语教学对象,我最了解,尤其是成年人汉语教学或夜大班,而法国的孔子学院主要面向成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如果我与中国相关方面有矛盾或冲突而不找我,那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们不仅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而且相反,我经常跟他们有合作。我说得直爽一点,这就反映了一种以我为中心的观念,办孔子学院是中国的事,不用从对方角度考虑。另外,我觉得在法国建孔子学院具有很强的临时性,没有思考法国的孔子学院应持什么理念?在法国设的孔子学院和在东欧设的孔子学院、在非洲设的孔子学院到底是一样的,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这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过了几年,中方又在离普瓦捷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地方建立了第二个孔子学院。这两个孔子学院距离不算太远,一个是靠海,一个是内地的。那个地方对孔子学院的需求真有这么大吗?这两个孔子学院遵循的是什么理念?它们目标是一样的吗?我当时就已经发现,中国没有以打出品牌为宗旨,为目标。这样一个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机构,不以打出品牌为目标,没有高质量,显然是考虑不周的。

后来,巴黎也建立了孔子学院。巴黎是全世界游客最多的城市,反正不是一般的城市。然而,巴黎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主要是中方派出的,他们的法语能力不高,甚至有的几乎只有一点点基础。在巴黎,仅凭一点点基础法语能力就要传播中国文化,而这应当是巴黎孔子学院最重要的目标,可行吗?我觉得完全不可行。所派的人员完全不精通当地语言,这也与中方所持的观念有关,以为英语是全球人都掌握的,不懂法语说英语也行。如果在法国用英文问路,我敢保证,法国人中没有一半能回答问題,真正掌握英语的法国人占人口总数不到10%,甚至可能不到5%。当然,我说的是真正地掌握英语,也就是说用英语可以听、可以讲。在法国,英语是外语,跟中国一样。可是,中国因为比较封闭而崇拜英语,在法国却不这样。我对英语没有任何反感,而且承认英语是独特的,有着特殊的身份,任何国家的人都应该学习。可是,我讲的也是法国的实际情况。中国人坚信法国人是因为想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装作不会英语。这话我几乎听过一千次了,就是你们法国人是装作不会英语。我说不是这样,我们大多数法国人确实不会英语,可中国朋友不相信。所以,派到法国孔子学院工作的老师或志愿者可能会英语,而不会法语。这对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是有很大影响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倾向于实践。所以,现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主要采用活动型的模式,如剪纸,包饺子,做中国结,表演书法,等等。这些都有统一性,那就是实践。这样的实践不好吗?我没说不好,可不能当作一个传播文化的模式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能是中国的一个思维方式,西方人不是实践第一。我愿意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但可能对包饺子一点兴趣都没有。包一次饺子法国人可能觉得好玩,但到了第二次,人们就没什么兴趣了。我是学中国文化的,很喜欢中国的剪纸,但你让我做剪纸,我可能不太愿意了。普通人也一样,可能欣赏,也可以做一次,但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可能只有极个别人参与了。做中国结就更是这样了。所以,这样的文化传播模式,一方面可能与中国比较传统的模式或者是思维方式有关,就是倾向于实践,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语言上有障碍。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中国文化本身,中国现代文化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我有时候会给孔子学院做临时顾问,建议他们应该常常播放一些中国电影。我觉得中国电影内容是很丰富的,很有吸引力,在法国肯定是有吸引力的。这比简单地包饺子或者是做剪纸要好得多。可是,孔子学院总部并没有把播放中国电影作为一种真正的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最近几年,日本的当代文化和韩国的当代文化对西方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们充满了活力。中国在这方面好像跟不上,没有一种活着的文化。所以,我觉得孔子学院应该真正地考虑,除了传统文化,还要传播有活力的或者比较新鲜的文化,而不要把文化这个事情搞僵化了。我认为,孔子学院毕竟是中外双方的。依我的仔细观察,法国的孔院共有十六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是否成功首先要看法方积极不积极。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孔子学院应该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可是,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孔子学院应当是双方多从对方角度看问题。传播中国文化不可能光靠剪纸,包饺子。那么,孔子学院要做什么?比如,法国人一直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可能是全世界最浓厚的。在这方面,孔子学院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搞一个中医讲座,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听,可能会有两百人,也许一个孔子学院的地方都不够大。举行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易经》、中国的文学、中国的电影等方面的讲座,巴黎也会有很多很多人来听。可是,你用什么语言讲中医呢?不用说专业中医,就是通俗的中医,汉办派来的老师和志愿者能传播吗?

还有,我觉得这也跟中国的语言政策有关,对英语以外的语言的使用价值低估了。2011年,在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我主持一个圆桌论坛,一个美国代表把西班牙语、法语称为小语种。我马上打断他,说希望对外汉语教学界不再使用小语种这个名称。第一,这不符合事实,法语、西班牙语不是小语种,应该说是大语种,当然英语更大。第二,西班牙语、法语是小语种,那汉语是什么?只能是更小的语种。这位代表马上同意了我的看法,他说习惯了那种讲法了。可是,这个习惯也反映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我以为,在某地传播一种文化必须得用当地的语言,包括简单地讲中医也需要一定的当地语言能力。孔子学院发展过快,说明建立者的目标是数量,而不是打出品牌,是要达到一百所。达到一百所孔院以后,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也不是打出品牌,而是二百所、三百所,然后又说要突破五百所、一千所等等。孔子学院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只能是什么?有人怀疑这是中国宣传工具。我觉得,至少在法国,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我觉得中方要突出孔子学院是双方的合作。如果是这样的,谁还能说孔子学院是中国的一个什么工具呢。

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我刚才举的只是一些简单的例子。我想说的是,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时要考虑到法国人的真正兴趣。中医有很大的独特性,会吸引法国人的兴趣。中医不是简单的一个古代医学,与中国的古代思想密切相关,而中国古代思想当然也一直是法国人普遍地感兴趣的。再比如说,中国所特有的一些兵法思想。我在巴黎大学中文系读一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对围棋感兴趣,因而也对《孙子兵法》感兴趣。在1970年、1971年那个时候,法国市场上已经有至少两个不同的法文版本的《孙子兵法》。当时中国没有汉办,也没有孔院总部,但是,中国文化在法国有一定的吸引力。围棋也是如此,围棋和《孙子兵法》其实是有关系的。为什么提出围棋?因为它是西方所没有的。中国象棋可能更接近于国际象棋,可围棋却是独特的。现在回头想一下,我一直对独特感兴趣,对中国所特有的东西感兴趣。

日本的漫画在法国的反响有多大?我看专家评论说,在法国的反响是最大的。日本漫画在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反响,比较受欢迎。但是,为什么在法国反响最大呢?这可能由于法国的特殊背景,包括有漫画的传统。在西方国家中,比利时和法国的漫画传统比较久远,所以很容易接受日本漫画。所以,传播漫画也需要从比利时和法国的需求角度去了解。可是,这是中方最不会做的,不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孔子学院都有它们办的杂志。现在的情况好了一些。前不久,每期杂志头几页全是英文或者法文的,其中有讲中国共产党政治局某位常委访问某某孔子学院,完全是中国模式的。作为法国人,我打开一看,我不知道这位常委是谁。习近平我知道。于是,我会以为可能拿错了杂志,或者说这份杂志可能主要不是给法国人看的。这个问题现在好像中方可能开始意识到了,所以这方面的文章数量少了。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一切不仅是正面的,光明的,好的,也有负面的、有问题的,也有冲突的等等。中国是那么大的国家,当然问题也多。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关于中国的污染或别的问题。如果孔子学院一本杂志刊登的照片全都是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人们就会以为这可能是有一点人为的。所以,如果我编辑孔子学院的杂志,肯定会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的内容。其实,中国的报纸也反映了一些现实。孔子学院的杂志为什么不来一点现实性的内容呢。中方应该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所以,我有意地提到了中国电影,因为中国电影跟《老子》《庄子》不一样,不只是传统文化。我说的中国电影有老的,那就是上海20世纪30年代出品的,如《马路天使》之类的一些电影,很有创意的。还有当代的。你能说电影不是文化吗?它们也是文化,既能反映现实,又有创意的。可是,这方面孔子学院传播得比较少。孔子学院办的杂志应当多从读者的角度考虑,他们希望所接受的关于中国的信息是多元的。如果内容光限制在领导人的这些公益活动,那会造成对孔子学院的误解。

在具体传播技巧上,孔子学院似乎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春节是中国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化点,也是中国最大的节日,法国人感兴趣。我问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你们怎么过中国的春节呢?他们只是讲吃饺子、放假、回家、贴对联之类具体的事。我发现,他们普遍严重缺乏概括能力,一提春节就马上走向具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它的优势,可也有它的缺点。西方的思维方式也一样,有它的优势和缺点。但是,中国人思维缺乏概括性是很突出的。我问志愿者,你们会用哪三个突出特点来概括中国的春节?他们大部分不会。另外,你给法国人讲春节,或者讲茶,或者讲饮食习惯时,最需要什么?最需要对比。可是,这些老师和志愿者的对比能力不行。说实话,远远不如我们。我们开始对中国一无所知,对茶一无所知,对春节一无所知。然后,我们开始接触、了解,把它们与春节、元旦或者圣诞节进行比较。经过比较,我们向观众、听众讲述一些有关中国春节的知识。可是,这些志愿者,因为不会概括,讲春节就马上说我们吃饺子,我们就贴对联什么的。事实上,讲这些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对比。中国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有什么不同呢?一个真正地会传播的人,必须得有对比能力,必须的。不然的话,向外国人讲中国的春节可能就很困难。

我刚刚从塞浦路斯回来,那里也建设了一家孔子学院,举行了比较隆重的揭牌仪式。我也应邀参加了。我在法国是汉语总督学,今后在汉语教育方面会跟他们有正式的合作。可是,我觉得塞浦路斯孔子学院的功能和巴黎孔子学院的功能应该有所不同,明显的不一样。塞浦路斯那边,汉语教学刚刚起步没有几天。法国呢?汉语教学都不止两百年了,有它的一套教学理念、观点、模式等。所以,我对中方代表说,你们的责任很重,不要以为塞浦路斯是一个小国家,这里的汉语教学是从你们开始的。

通过创办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是好事,但不能操之过急。这种操之过急不仅反映在孔子学院发展过快,文化传播内容简单上面,还反映在汉语水平考试上面。我担心无论是孔子学院或者北京大学要办的燕京学堂,还是新汉语水平考试,都有急于求成的共性。新汉语水平考试是2010年4月问世的。我打开邮递员给我送来的有关新汉语水平考试的资料,我一看就吓了一大跳。我当场意识到这个新汉语水平考试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很不科学,很不权威。没等多久,德国汉语教学学会公布了一个正式的公告,是给国际上很多汉语学家的,说这个新汉语水平考试很不科学。老汉语水平考试1990年问世,新的2010年问世。新的在前言里面明确地说,汉语水平考试的主要目标和宗旨是鼓励学习汉语。可是,这跟外语测试应有的功能自相矛盾。我做一个比喻。你本来就是太胖,可能是一百公斤,找我看病。我说好,先看看您体重有多少,噢,有些超重。为了鼓励您,我调整一下秤,然后对你说,现在八十公斤了。如果你想让我讲这个新汉语水平考试的细节,几乎和这个比喻一模一样,大大降低标准。您无法想象,一个权威的汉语水平考试,中国国家级的而且是权威的,已经占领了全部的市场,却这么随意地为吸引顾客而大大地降低标准。

现在欧洲理事会成员国有四十七个国家,八亿人口,在语言考试方面都以一个叫作欧洲外语通用参考框架为参考文件。所以在外语方面,我们公布了A1、A2、B1、B2、C1、C2等六个等级。新汉语水平考试也有六級。新汉语水平考试的一级被定为相当于欧洲框架的A1,二级相当于欧洲框架的A2,以此类推。可是,如果仔细对比一下,就发现了笑话。新汉语水平考试规定词汇量达到了一百五十个就是欧洲框架的A1。但是,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A1并没有规定一个词汇量,因为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我和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四位专家做了一些研究,看看我们各个语言的A1到底大概有多少词汇量,结果有六百多个。中文的Al才一百五十个,真是大减价。我没想到,新汉语考试会这么做。我再举一个例子,现在语言测试都是很有价值的。法国高校的四年级学生,如果愿意去国外实习,外语水平必须达到B1,然后才可以去西班牙、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实习。法国高校的外语有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汉语等。西班牙语与法语是很相近的语言,拿到B1的学生只有75%。然而,看一下汉语,竟然有90%以上学生都拿到了所谓的Bl。一种远距离的完全不一样的语言,法国学生怎么能基本上都达到相应的B1?新汉语水平考试主要是以降低标准的方法来抢占市场,没有远期考虑,早晚会没有人相信了。这是很不聪明的,早晚会被人发现。人们发现我买的黄金其实本来不是黄金。那要扔掉,去别的商店买,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法国去买真正的黄金,也就是去考真正的一个汉语考试,拿到一个真正的A1。

猜你喜欢
汉语孔子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学汉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海盗学院(12)
汉语与拼音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