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婷
[摘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普及化以及消费者网络意识的加深,网络早已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且不可或缺。也正因如此,伴随消费者日常生活的网络侵权事件络绎不绝。消费者对网购的热情日益膨胀并且持续递增,相较之下,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却与之恰成反比。本文正是从这些现象出发,加以思考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最佳的法律方案和切实有效的法律措施。
[关键词]网络侵权;网络交易;侵权形式;权益保护
一、网络侵权的一般概述
(一)网络侵权的基本概念
网络是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由于网络自身的属性,虽然网络是以一种虚拟空间的形态映入人们眼帘,但却依赖于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网络中依然存在着侵犯自然人人格权的诸多违法行为。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主体的范围更加复杂和隐秘,在处理许多网络侵权纠纷的实践中,要准确认定侵权人,总是存在各种技术上的困难。传统管辖权基础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不得不动摇,因此寻找新的管辖依据并更好地定位司法管辖也就势在必行。
(二)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
人們对网络的认识从陌生到熟知,从好奇到青睐,再到欣然接受且不可或缺。诚然,网络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和社会理念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消费者乐此不疲地享受网络所带来的裨益。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难以抵挡网络的潜在风险,更难以避免网络所隐藏的安全隐患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商家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欺诈的现象随处可见,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极其严重。
二、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下遭遇的困境
(一)网络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严重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单独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效益,但是当众多消费者的信息罗列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数据信息,就会表现出极具诱惑力的商业价值。这也间接导致了一些居心C测的商家利用非法手段采集并泄露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来获取利益,成为商家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在动因。对于部分商品,有时还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才能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当这些琐碎凌乱的个人信息被不正当、不合法地收集在一起,往往体现的是潜藏的商业价值,加以利用便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无法保障
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所享有的公平交易权与传统的消费者权益之公平交易权有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相似性。消费者在虚拟的交易模式下,依然有权要求商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商家毫无例外的应当提供优质的商品并附以合理的价格。消费者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无干扰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挑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网络销售者则经常设置捆绑销售的营销模式进行强制交易。商家经常推出所谓的套餐价格,对消费者选定的商品搭售另一种丝毫没有关联的商品,不单卖,不退差额,消费者要想获得优惠,就不得不负担一个自主选择之外的商品并支付额外的金钱。
三、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
(一)完善并修改现有法律体制
要想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就必须首先从立法开始。鉴于当下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网络交易之盛行,应当尽快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或者条例。将网络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尽快纳入我国立法体系,给予网络消费者特殊的保护。与此同时,还应当修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针对网络消费者制定新的保护措施,增加新的保护力式和网络消费诉讼。
(二)强化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效能
消费者保护组织应当积极地发挥能动作用,主动地走向消费者,主动介人到网络纠纷当中,通过调解的手段化解矛盾和解决争议,弥补法律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区域的空白点。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采用合法的手段帮助消费者维护权益。消费者保护组织要给消费者展现出一种值得信任的姿态,为消费者营造出一种维权有望的温暖氛围。
(三)增强并有效发挥救济机制的作用
发挥救济机制的作用,可以保障消费者在纠纷发生后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实现自己的权益。消费者救济的途径应当多样化,将诉讼途径和调解途径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共同发挥作用,解决纠纷。出于网络纠纷立法缺陷的考虑,可以试图成立专门的网络消费调解机构,专门解决网络交易下的纠纷,这样既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又可以高效率地解决现实矛盾,并且还对作为当事人的消费者一方有所便利。此外还可以适当建立网上在线投诉网站,由工商局和消协等其他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创建,一旦投诉量达到一定的基准,就由这些机构出面代表消费者的权益与经营者进行协商沟通。这样在保证了效率的前提下,还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四)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应有尽有的网络世界中,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往往都不够强烈。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很容易眼花缭乱陷入困惑,加之网上诈骗案例数不胜数,行骗手段又难以捕捉,对于本身就防御能力极弱的消费者来讲,则更容易掉入陷阱。鉴于此,就需要消费者从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做起,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努力甄别虚假信息和伪劣产品,不轻易透漏个人信息,强化自己的账户安全指数,设置较为复杂的支付密码,并为自己的账户资金投保等。
参考文献:
[1]吕益林,吴子贵.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J].情报杂志,2004,23(7):41-42.
[2]吴伟光.网络与电子商务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吕静,吕会宁.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4):130-132.
[4]李攀诚,周颖.网络购物中交易安全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0(2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