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它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经过几百年的成长及演变形成比较完整的表演风格。戏曲音乐的表演在近代发展与传承中,离不开艺术家。很多艺术家为戏曲音乐表演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发展;艺术家;贡献;创造性
[作者简介]罗琦卿(1993—),女,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理论。(江西南昌 330031)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并经过几百年的成长及演变形成比较完整的表演风格。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传播比较广泛、发展比较好的剧种有京剧、豫剧、越剧,这三种剧种也被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剧种,比如粤剧、川剧、评剧、汉剧、湘剧、黄梅戏等。
一、艺术家在戏曲音乐中发挥的作用
戏曲音乐的表演在近代发展与传承中,离不开艺术家。很多艺术家为戏曲音乐表演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代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众多前辈们的表演基础上,从塑造人物的风格入手,把青衣和花旦的表演程式加以融化,创造出花衫这个行当,塑造出了许多崭新的艺术形象,如虞姬、梁红玉、嫦娥、洛神、林黛玉、穆桂英等,使得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舞台上。
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根据自己扮演的人物的特点,发掘出更细致的表演风格,使得他扮演的多數人物都显得天真活泼、个性鲜活,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爱。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将自身特点揉进京剧表演之中,扮演文武兼备、具有侠肠义胆的女性,将青衣行的高度再次提升。尚小云身段幅度较大,如在《汾河湾》薛仁贵怀疑妻子刘迎春有外心时,他扮演的刘迎春手拿簸箕笤帚由后窑走出,听到薛仁贵的叫骂,把手中的家什一扔,坐在地上,用双手拍地,大声反问:“难道为妻还做出什么丑事不成?”这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的演出大相径庭。
以程腔闻名于世的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对旧有程式的革新也有独到之处。京剧旦角的唱只重行腔、不肯咬准字音已成惯例,程砚秋则“依字行腔”,一丝不苟,使旦角老腔按字音高低得到修正。此外,程砚秋善于吸收其他行当的好腔。无论老生腔还是花脸腔,他都能融入自己的唱腔中并使其青衣化。甚至连外国歌曲中的好腔他也不放过。《锁麟囊》“猛抬头见老娘笑脸相向,儿的娘。”一句中,“儿的娘”的行腔,就是吸收了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珍丽麦唐娜(曾演过《璇宫艳史》、《风流寡妇》等)的唱腔,融会贯通而成。程砚秋还善于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进行演唱。如他的嗓音窄,他就多唱低调,并用鼻腔的共鸣及用气托腔来弥补嗓音的不足。他按“依字行腔”的原则,先咬字,但又不咬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咬字就像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然后用丹田气拖住腔慢慢放音,期间又利用胡琴把字垫起。程腔突破了京剧固定旦腔的形式,为京剧旦角唱腔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对推动京剧社会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作用:
首先,明确提出不做前辈艺人的奴隶,勇敢的创造新流派。周信芳步入艺坛时,正值京剧艺术发展到一代宗师谭鑫培为代表的成熟时期,京剧界奉信谭派,特别是生行演员,必须按谭腔谭调演唱,按其举手投足表演,学演学唱的形式主义之风弥漫京剧界。1928年,时年33岁的周信芳于11月在上海《梨园公报》上发表《谈谈学戏的初步》一文,旗帜鲜明的对学演谭派戏的方式提出批评。他提出“总学别人的好处,也要自己会变化才行。”他的大胆革新精神和创作办法,既审慎的继承了传统,又大胆的进行了革新,创造出征服人心的美妙的麒派艺术。
其次,自觉地丰富发展京剧的表演艺术。周信芳重视念与做在京剧中的作用。在《唱腔在戏曲中的地位——答黄汉声君》一文中,他提出:“演戏的演字是包罗一切的,要知道这‘演字是指戏的全部,不专指唱。”他还说:“我拿戏情注重,自然要拿‘念白,‘做工做主要”;“以念白为主,先使观众明了剧情,以做工辅助话白的不足,用锣鼓使‘白和‘做全节入轨,第四部再用‘唱来助观众之兴”。周信芳善于运用鲜明强烈、富有节奏感的优美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真情实感。如宋江杀惜后哆嗦着把刀插到靴筒外面的慌张,徐策跑城时白须飘拂、水袖飘飞、袍襟腾舞的欣喜,宋世杰直伸三指,揭露顾读受贿三百两时怒不可解的神情,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周信芳表演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和表演手段,推动了京剧艺术表演程式的发展。
最后,促进写实戏剧与写意戏剧的结合。周信芳除了继承传统,向诸多前辈、同辈表演艺术家学习之外,还注重向外来的戏剧形式如话剧及电影学习。周信芳凭借他聪颖过人的悟性,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到话剧和电影的表演言辞恳切、表演真实、以情感人的优点。话剧、电影很注重对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分析,而这恰恰是模仿程式表演的京剧所欠缺的。周信芳吸收了话剧、电影写实的表演精华,把他融入京剧虚拟的城市化写意表演中,赋予戏中人真实的生命与灵魂。正如欧阳予倩所说:“麒派艺术是现实主义与程式化的最好结合。既有力的表现了现实,也丰富提高了程式。”看周信芳的表演,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全身心投入艺术的创造中,以饱满的激情引导观众进入规定的场景。宋世杰的老辣、邹应龙的嫉恶如仇、张大公的古道柔肠、萧何的礼贤下士、徐策的忠君爱友、海瑞的刚正不阿、王中的重义轻利……。他们一个个感情炙热,这样质朴、本色、强烈的艺术效果,是以往旧的表演格局难以达到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正是依靠这样一些有名的和千千万万无名的表演艺术家,从扮演艺术家、扮演人物的实际出发,站在艺术美的高度,在守成法又不囿于成法的革新之中,戏曲的表演形式不断得到改变,在社会中的传播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利于观众接受,从而推动了戏曲发展传播的进程。
二、戏曲音乐在社会传播中的功能
孔子曾经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段话强调了文艺除了是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的手段外,也指出了文艺的认识作用。而作为“文艺”类型的一种,戏曲音乐在社会传播中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作用。
一是审美认识功能。艺术活动本身具有反映创作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能够揭示社会及人生的内涵与意义。如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有唱词为:“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为恶的享富贵又延年。地,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你不辨是非枉做天。”这深刻地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揭示和披露。
很多戏曲剧目题材来自于对历史故事的叙述,所表现的思想大多是正面积极的。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由于符合绝大多数积极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如昆曲《十五贯》、莆仙戏《团圆之后》、昆曲《十五贯》、京剧《坐楼杀惜》、《贵妃醉酒》,豫剧《七品芝麻官》、湖南花鼓戏《喜脉案》、楚剧《狱卒平冤》、吕剧《画龙点睛》等历史剧,揭露出封建道德的虚伪、奸诈的本性。
二是审美教育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指的是让人们从艺术活动中感受到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觀及价值观,然后再将个人对自身乃至对世界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影响到感情以及理想追求的改变,最终正确地理解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京剧《锁麟囊》,开篇念白:“它教我收余恨,改性情,免娇嗔,且自新,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如汤显祖的《牡丹亭》,表达出“至情”为爱的最高境界。“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余秋雨说:“《牡丹亭》里的情不是一种手段,而是目的,因为,它是至情的。”
三是审美娱乐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主要是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快感。比如京剧《小放牛》的唱词念白:“你既知桃之夭夭,须知其叶蓁蓁。我和你做个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吧。”化用了《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叶蓁蓁,宜其家人”的句子,美不胜收。《牡丹亭》中那令人目眩神迷的爱情,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惹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无人恋。这种美感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唱词庄重典雅,意境高远,韵律精妙,是试听的绝佳享受。
由此看来,戏曲音乐在社会传播中的主要作用是审美、教育、娱乐。更深一层次的作用还包括在对英雄事迹的演绎时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戏曲同时也能表达表演者自己以及喜爱该种表演的观众的一些内心感受及感情。但这些作用都是通过人物的唱、念、做、打和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上的熏陶,其宣传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寓于审美娱乐之中的。如果离开了审美,将戏曲简单地看作政治的工具和教化的手段,势必把戏曲引入死胡同。
三、推进戏曲音乐传播的建议
对于如何更好地在当今社会中传播戏曲音乐,《梨园春》栏目作了比较好的实践,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传媒的运作及电视的传播。传媒的运作是利用各类传媒力量,例如运用电视、电脑等方式让需要传播的内容得到最大最多的受众。如近代影视作品《白毛女》,通过影视剧的方式推广开来,无形中使得《白毛女》戏剧让更多的观众所知道,进而选择观看戏剧版本的。与此同时,戏迷擂台赛就像一股强劲的旋风刮遍了中原大地,各地、县以擂台赛为主的电视栏目也应运而生,如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叶县电视台的《昆阳艺苑》、漯河电视台的《戏迷俱乐部》、汝州电视台的《戏苑争霸》,等等。
二是地域性特色,保留戏曲原汁原味。胡正荣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越本土化的东西,越贴近的东西,老百姓越容易接受,中国人最终还是要看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所以制作出高品位的本土内容的节目才是制胜的关键。”戏曲艺术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它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得到启迪的同时,也让他们得到了情感的出口。《梨园春》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戏曲文艺——豫剧,豫剧的特色就是河南话、河南腔。河南地处中原,戏曲文化积淀深厚,河南是个戏园子,老百姓都喜欢看戏、唱戏。在河南大多数人都能随口就来上几句豫剧段子,这也反映出地域的特色能让剧种能有更好的传承。
三是奖励制度,调动百姓的兴趣。中国戏曲文化多种多样,在社会传播中兼具重要美学功能,我们需要更好的利用新媒体的便利条件将其保护、传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