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朱元璋长相之谜

2019-03-25 01:33王韦
醒狮国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太祖朱棣相貌

王韦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皇帝,传奇的不光是他寒微的出身、坎坷的经历以及成功创业奋斗史,还包括他的长相,这也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后,因为廖凡与朱元璋画像“撞脸”,朱元璋的相貌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流传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大约有十几种,不外乎美丑两大类,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丑到极致的犹如今天的“恶搞”,那哪类更接近历史事实呢?我们先从一个民间故事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遍召丹青高手给自己画像。第一个进宫的画师把像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和真人一样。朱元璋看到自己样子那么丑,顿时大怒,把画师推出去斩了。第二个自作聪明,把朱元璋画成了花样美男,五官俊秀,仪表堂堂。朱元璋一看,这哪是自己啊,太假了,画师又难逃一死。吸取了前人血的教训,第三个用心揣摩,写实描摹了朱元璋的脸型轮廓,其他部位模糊化处理,最重要是画出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的气度。用现在说法就是PS加美图秀秀吧!结果朱元璋看到自己满脸仁慈,一副帝王之相,龙颜大悦。画师不仅保住了命,还受到了赏赐。回家之后,画师偷偷把朱元璋的真实相貌画了下来,这就是流传下来比较丑的画像了。

这个传说在明代张瀚的《松窗梦语》亦有记载,不过张瀚本人也不确定,我们还是要根据史籍、史实以及逻辑进行综合分析。明官方《太祖实录》卷一记载:“及上(朱元璋)稍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当朱元璋投奔郭子兴,被守城人误当奸细捉住时,“(郭)子兴遣人追至,见上状貌奇伟,异常人,因问所以来,具告之故。子兴喜,遂留置左右,寻命长九夫,常召与谋事。”

清代官修《明史·太祖本纪》说:“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子兴奇其状貌,留为亲兵。”

影响颇大的吴晗《朱元璋传》作了进一步发挥:所谓“姿貌雄杰”是乃躯干魁伟,方面黑黑,下巴比上颚长出一寸多,高颧骨,大鼻子,大耳朵;所谓“奇骨贯顶”是指脑盖上高高隆起一块怪骨,宛如一座小山丘,加上粗黑的眉毛,大而发亮的眼睛,倒着实透着几分威严与沉着。

《太祖实录》始修于建文朝,永乐朝曾两次重修,不过改动多针对不利于朱棣的地方,对朱元璋的形象仍维护有加。所以《实录》笔法犹如征婚广告,长处大书特书,短处回避不提,要么曲笔淡化。从只含糊形容个头气质来分析,大概是长相没有可夸之处。《明史》则无需顾忌这方面,直言“奇骨贯顶”,应该是可信的;但是如吴晗解释的那么夸张,也当存疑。

“奇骨贯顶”绝非清朝丑化朱元璋的说法。其较早见于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亲撰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文中说朱元璋:“龙髯长侑,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威仪如神”不免吹嘘,但永乐年间曾见过朱元璋的人不少,“长须”“奇骨”当有所依据,有趣的是,《太祖实录》在应当记载朱元璋相貌的卷一含糊了过去,却在卷二十八出现了“奇骨”的记载:“(吴元年十二月)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这和朱棣的描述一致。如果朱元璋真长有“奇骨”的话,也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患病的结果。吴元年(1367)十二月才长出“奇骨”,显然是为即将称帝编造神话基础。朱元璋投军濠州城是1352年,《实录》说当时被救下是因为“状貌奇伟,异常人”,那应该就是“奇骨贯顶”的相貌特征了。那为什么《太祖实录》卷一两条材料都没有明说这个特征呢?无非朱元璋对此不愿提及,初编儒臣也没将这当做“神迹”来阐发,刻意掩饰回避了。永乐年间,再修《实录》时按照朱棣的意思加进了卷二十八的神话,但前面卷一部分没做相应改动。

也有学者引用朱元璋亲撰《纪梦》一文,证明其回忆投军往事时,只说“城门守者不由分诉,执而欲斩之。良久得释,被收为步卒”,并没有提到自己因为相貌而获救留为亲兵。类似的证明还有1383年立的郭子兴庙碑,碑文也根据朱元璋本人提供的材料说:“王亲驰活之,抚之麾下。间召与语,异之,取为親兵。”这些朱元璋本人的说法看似强有力的证据,实则不然。朱元璋性格带有自卑成分,自卑之处有自己的早年经历与文化程度,恐怕还包括自己的相貌,所以不大愿意提及,更不能容忍别人说道。另一方面,他骨子里又充满了逐鹿群雄得天下的自负,他不屑于拉名人做祖宗,不热衷祥瑞,同样不愿神话自己的怪相。

有学者指出,宫廷所藏朱元璋中年和老年正像面部端正,同样部位均有短髭,只是随年龄由黑转白,说明画像高度写实,即为朱元璋真容。但笔者以为,这种细节的高度一致,恐怕只能说明两幅画像出自一人之手,极可能为洪武朝所作。回到前文故事的逻辑,由于朱元璋对自己相貌的介意,画师曲笔避讳,美化出其“标准”帝王画像,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这也说明,朱元璋并非神化自己“丑相”的始作俑者。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明史》的修撰者也有条件看到这些画像和文献资料,之所以采信“奇骨贯顶”说,自然有其逻辑和判断依据。

那朱元璋的模样是不是“恶搞”那般其丑无比呢?也不至于。

抛开具体原因,郭子兴初见朱元璋,将他留在身边做了亲兵。倘若他真丑得夸张,恐怕郭子兴也不愿天天见到他吧?更别说将“视如己出”的养女马氏嫁给他了。朱元璋的相貌其实也就是所谓“奇骨贯顶”,流传下来标准帝王相的轮廓和一些细节还是可信的,远不至于丑到“恶搞”那般。一些画像上,朱元璋一张猪腰子脸上布满了麻子,甚至有36个大麻子,72个小麻子之说,这虽然符合相书上贵不可言的“猪龙”相,但毫无帝王尊贵之气,唯有丑陋猥琐的非人之感,显然作者带着“恶搞”创作的意味。不过,传说及百姓却对此类画像津津乐道,认为那才是“真实”的。同时,民间故事中的朱元璋也多以自私、猜忌、嗜杀的形象出现。

如果以后现代主义史学去解释,这些都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民间文化或民间思想中朱元璋的“真实”形象。而这种形象产生的源头,肯定与朱元璋刚猛治国、屡兴大狱、打击富户、严密社会控制等施政措施有关。始作俑者是精英文人,还是普通百姓,抑或是精英与百姓间的互动?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编辑/徐   展

猜你喜欢
太祖朱棣相貌
朱棣“魂牵”建文帝
婆婆纳
你的美貌从何而来 柯云路
你的美貌从何而来
『影帝』朱棣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地龙的传说
气坏皇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