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2019-03-25 19:35:25丁玉华
福建畜牧兽医 2019年5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鸭群

丁玉华

福建省仙游县畜牧兽医局 福建仙游 351200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患鸭、感染的康复鸭和成年鸭等为该病的传染源。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鸭肝炎病毒[1]。Ⅰ型鸭肝炎病毒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3周龄以下小鸭,成年鸭不易感[2]。该病对小鸭的致死率达到90%以上,会对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18年7月初,仙游县的一农场发生了以雏鸭死亡为主的疫病,根据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

1 发病情况

根据农场主口述,该农场雏鸭于5日龄左右发病,发病第1 d晚上约有10多羽雏鸭出现精神萎靡、眯眼、呆立症状,农场主以为是天气炎热所致,于是对养殖场进行加大通风处理。发病第2 d,雏鸭仍然表现出精神沉郁和运动障碍,两脚痉挛,一些雏鸭在行走时直接倒地,用手触碰后才能继续行走。养殖场主在饮水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在鸭舍周边放入冰块,雏鸭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发病数增加到30多羽,死亡10多羽,死亡时呈“角弓反张”。发病第3 d上午,发病数达到90多羽,死亡数达到50多羽,农场主在饮水中加入头孢,效果仍不明显。现场调查农场周边的环境卫生发现鸭舍简陋,保温通风差,消毒制度不完善,农场门口未设消毒池,粪便不经处理就用于果园、菜地。经再次询问得知,农场主消毒意识差,上一批肉鸭出栏后只是简单清扫一下,并没有对鸭舍及周边进行消毒和空置处理。引进鸭苗后,没有用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或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鸭精神沉郁,翅膀下垂,没有食欲,其中一些表现出神经症状,行走不稳,身体向一侧倾斜。有的头顶地板,两脚朝空中空划;有的两眼紧闭,缩颈呆立,有的出现腹泻症状。死亡雏鸭头靠后背,嘴朝上,呈“角弓反张”。

3 剖检病变

剖检20多羽刚死亡的雏鸭,主要见肝脏表面有红色出血斑点,质地脆弱,易碎;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剪开可见大量褐色或绿色胆汁;5羽雏鸭脾脏明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9羽雏鸭肾脏明显肿大,血管呈树枝状紫色突出;其他器官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4 诊 断

根据胡薛英等[3]2000年报道发现Ⅰ型鸭病毒性肝炎主要的剖检病变在肝脏、脾脏、肾脏、胰腺等脏器,其中肝脏病变最为明显,该雏鸭的剖检变化与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基本一致,初步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

5 防控措施

5.1 隔离 将患病雏鸭隔离,淘汰病情严重的雏鸭并与病死雏鸭一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消毒 加强通风换气,彻底清理鸭舍粪污、水槽和料槽,用有效成分为二氯异氰脲酸钠的消毒粉对鸭舍、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4],每天1次,持续7 d,以后每周消毒1次。

5.3 治疗 取商品化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精制卵黄抗体(1瓶500 mL,主要含有鸭病毒性肝炎抗体,中和抗体效价≥1∶256,主要用于预防I型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加入5支0.1g头孢噻呋钠混合均匀,每羽健康雏鸭注射1 mL,患病雏鸭注射1.5 mL[5]。在每吨饲料中添加50 g黄芪多糖,连用1周,以提高雏鸭机体免疫力,抗应激,减少猝死,降低发病率[6]。

治疗第2 d,健康鸭群中没有新的雏鸭发病,隔离雏鸭中发病比较严重的雏鸭死亡20羽,治疗第3 d健康鸭群无发病,隔离鸭群无死亡,治疗第4 d隔离鸭群雏鸭精神恢复正常,饮食也正常。因为该病潜伏期为1~4 d,治疗第5 d后隔离鸭群与健康鸭群混群饲养。可以看出小鸭在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6 讨 论

6.1 做好引种工作 引进雏鸭时,农户应选择到无疫情、管理良好且有兽医管理部门颁发证书的鸭场引种。该农户引进的鸭苗主要来自隔壁县一家比较大的鸭场,养殖场是否规范,该农户没有进行很好的考察,种鸭是否有打疫苗也没有进行详细咨询。

6.2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育雏舍与成年鸭舍应隔离,雏鸭对环境卫生要求比较高,在淘汰一批鸭后,应对鸭舍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新引进鸭的环境健康和安全。实行“全进全出”,同时应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确保饮用水清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

6.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该病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根据银凤桂等[7]研制出的灭活疫苗试验,小鸭在用鸭病毒性肝炎二价灭活疫苗免疫一周后就可以检测出鸭肝炎病毒中和抗体,在第14 d之后攻毒保护力达到90%以上,免疫持续期可达35 d以上。可见疫苗接种是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王平等[8]1980年分离出Ⅰ型鸭肝炎病毒。2006年刘建等[9]在对北京、河北、山东、广西等省的鸭场调查中,通过新型鸭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分离到了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在血清学上与Ⅰ型鸭肝炎病毒不发生交叉中和作用。根据银凤桂等[7]2015年对我国多个鸭场进行鸭病毒性肝炎血清型分析,证明我国养殖场主要流行的毒株为Ⅰ型。因此,该病适合用商品化Ⅰ型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治疗。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种鸭在种蛋收集前2周进行免疫,已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0日龄注射免疫,没有母源抗体即种鸭未免疫的雏鸭于1日龄免疫。不知道是否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可分别于2日龄、10日龄分别注射0.5 mL和1 mL商品化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10]。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鸭群
发酵床网上养殖肉鸭舍春季环境参数监测及通风策略模拟优化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兽医导刊(2021年1期)2021-03-29 00:40:00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湖南农业(2020年12期)2020-12-21 05:19:22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
专利名称:鸭舍
家禽科学(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