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祖焜
福建省沙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福建沙县 365050
标准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区域小环境、包括场外设施建设和场内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培训和人员管理、包括生猪品种和日常营养等诸多环节,综合来看,考虑得越全面执行得越到位,猪场的生物安全系数就越高,猪场发生疫病的风险就越低[1-2]。笔者多年来在生猪标准化升级改造建设推广工作过程中,对于如何构建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了通俗易懂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八条措施”,并将相关防控工作经验在全县推广,使养猪场在具体生产管理过程中指导性更强,更具可操作性,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现就相关体系建设作如下探讨。
1.1 政策咨询 随着人们对生态宜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距离等客观原因,规模猪场选址更趋严格,建场前就应先咨询当地政府和农业、环保部门,是否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
1.2 科学选址 新建猪场应该与居民区、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场以及主要交通干道有一定的防护距离,最好有一条专门通往猪场的公路,水电要方便、安全,猪场最好建在干燥、向阳、通风的山坡上,猪场周边必须按照设计生产规模配套相应的种植基地进行种养结合并将沼肥资源化利用。
1.3 合理布局 养猪场应按照地势设置生产区、生活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各区分区明显,间距8 m以上。建场前应先向气象部门或当地百姓咨询当地全年的主风向,并按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肥-隔离-废弃物处理区域的顺序,从上风口往下风向分布,下风向左右两翼设置净道和污道,生产区按照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的“三区”分布,各区拉开足够的距离,这样少传播疾病,即使有的猪舍发病了,也很难传播到其他猪舍。猪舍最好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便于采光和通风。舍与舍间种植桂花、香樟等能净化臭气的树种,减少猪场异味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猪场周围还需根据上方地势等实际情况建设排洪管道,严防山洪爆发淹没场区。
2.1 装(转)猪台设置 必须设置场内场外两个装(转)猪台,场内装猪台设置在污道方向,场外转猪台设置在距离场区50~3 000 m处。场内装猪台供本场生猪摆渡专用车辆将出栏生猪运送至场外转猪台。装(转)猪台设置要求为靠近猪场方向为高区、生猪外运方向为低区,以便清洗消毒装(转)猪台的污水流向外围,不污染养殖场生产区与生活区。两个装(转)猪台的扫帚、清洗消毒工具、皮靴等专用,不得混用。
2.2 场区净道、污道分设 场区净道和污道是相对的,净道主要是指饲料等生产物资进入生产环节以及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的通道,污道主要是指出猪台以及废弃物处理区域的通道,净道和污道必须分设,互不交叉。走过污道后未更换鞋帽或消毒的情况下不得重走净道。
2.3 养猪场实行封闭管理 场区出入口必须设置大门并安排门卫值守,严禁生猪经纪商、推销饲料兽药等外来人员入场,确因检查等工作需要入场的,严格执行入场消毒制度,并在指定区域或路线开展工作。场区周围建立围墙或围网,高度1.5 m以上,严防人员随意进出,并防止野猪、流浪狗等进入场区。
2.4 场区出入口消毒设施配置 场区出入口必须设置长6 m以上、深0.3 m与门同宽的车辆消毒池,消毒池底部设置排水管道、上方有雨棚,消毒池中必须注满有效消毒液,车辆消毒通道仅允许饲料运输车辆等不可或缺的车辆进入,其他无关车辆不得驶入,绝不允许外来运载生猪车辆驶入;紧邻消毒池设置人员更衣消毒通道及外来物品消毒间,配置更换衣服(鞋、帽)柜,有条件的配套洗浴室,消毒间铺设消毒垫,安装雾化消毒设备,外来物品(药品)经臭氧消毒后进入场区,外包装物尽量不进入场区。
2.5 猪舍消毒及场区卫生要求 每幢猪舍门口必须配套消毒池、消毒盆,供工作人员入场时使用。有计划地安排每幢猪舍生猪的进出时间,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每幢猪舍清栏后严格按照清扫-冲洗-干燥-消毒-干燥-空栏1周以上备用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猪舍带猪消毒每周2次,生产区、生活区每周进行1次大消毒,同时对周边环境包括阴沟、杂草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日常特别是春夏温暖潮湿季节要加强灭蝇灭蚊工作,每个季度至少进行1次集中灭鼠行动,场区严禁饲养除生猪以外的其他畜禽。
2.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建议在本场无害化处理区使用焚烧炉处理模式,其优点是比化制、深埋等处理模式杀灭病菌更彻底,同时猪场可充分利用本场产生的沼气能源进行焚烧,以减少处理成本。猪舍至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有固定路线,尽量不通过其他生产区域,不同生产区域的病死猪运载拖车不得混用,处理病死猪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包装袋用后进行焚烧处理,其他转运工具、器材等用完后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7 引进种猪隔离观察 坚持自繁自养,做到全进全出。猪场确实需要引进种猪时要从管理水平先进的非疫区种猪场购入,并根据当地流行病学需要检测拟购种猪的抗体水平或病原学分析,通过兽医部门检疫,到场经严格消毒后进入隔离猪舍。通过观察45 d以上,经确认健康状况良好的种猪,方可经清洗消毒进入生产线。
2.8 执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各阶段生猪获得高质量的日粮,良好的营养不仅能促进其生长,还会改善免疫系统,提高生猪的抗感染能力;二是改善其饲养环境,根据不同季节和日龄需要及时调整猪舍内环境的通风、温度、密度等条件;三是限制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包括由注射针头、器具、粪便、场外生肉流入、兽医及饲养人员等间接造成的病菌接触(传播);四是加强全场员工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相关防疫制度,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生物安全意识,做到生物防控、人人有责。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从猪场小环境分析必须从规划选址、布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营养水平、免疫接种、科学管理、人员培训、执行情况等环节抓落实;从大环境分析还需各级政府做好区域流行病学监测、建立区域生猪运载车辆洗消中心、清除本地区小散户及高风险猪场、加强屠宰环节监管,严防带病菌的生猪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做好所有从业人员的防疫知识宣传与培训。猪场内外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进行有效结合,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够更加完善,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