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治未病理论谈饮食调护防治慢性病

2019-03-25 09:10周智慧陈启亮章小燕
福建中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调护慢性病食用

周智慧 ,陈启亮 ,章小燕 ,闵 莉

(1.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省2011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3.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122)

慢性病是指一类起病缓慢、不易发现、病程缠绵、日久难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降低生活质量,甚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治疗慢性病花费昂贵,大大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中医饮食调护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调理有很好的效果,它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根据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盛衰情况,通过饮食自助干预,调整体质,提高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减少人体生病的几率,让人病后易于康复,愈后少再发,实现对慢性病的防治,《素问》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这个道理。此文主要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讨论慢性病的饮食调护,使医者从中得到启发,帮助医者在临床上更好地防治慢性病。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机体尚未发病时,提早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从调理人的体质入手,利用中医的饮食调护,提早干预,防止慢性病的发生。

现在一般按照“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五行体质分类法”“三阴三阳体质分类法”划分体质类型。“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将问卷调查与中医四诊相结合,更科学严谨地判断人的体质类型,保证体质辨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并且可以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指导[1]。五行体质分类法按照五行特征及心理、性格特征进行划分,五行体质与一些常见慢性病的发展变化有密切联系,可以为疾病早期的体质干预提供依据[2]。三阴三阳体质分类法涵盖人群的基本体质类型,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价值,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病、内分泌代谢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普遍的理论指导意义,更具临床特色和优势[3]。这三种体质分类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体质类型辨识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通过检索大量的古今文献,结合流行病学及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点、反应状态四方面表达特征群以辨识体质,并且此分类法已被业界广泛认可和应用[4],因此,笔者认为,“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更适合中医治未病领域。

按照“王琦中医体质九分法”划分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尹琴等[5]研究发现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石劢等[6]分析发现老年人慢性病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联系,认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阳虚质是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体质。这些体质的群体在发病之前,可以利用中医的饮食调护,提早调理体质,预防慢性病。例如痰湿型体质脾脏功能相对不足,水液代谢失常,易生痰湿,故以咳嗽多白痰、胸部满闷为主症,应予以化湿祛痰,食用健脾化痰类食物:葱、蒜、番茄、紫菜等化痰祛湿;红豆、木瓜等健脾祛湿[7];海带、薏苡仁、山药、红豆等食材熬粥或者做成其他药膳,根据个人喜好自行选择,既有利于提高食疗依从性,也有利于均衡营养,同时达到改善痰湿体质的目的[8]。阳虚型体质阳气不足,无以温煦机体,故以畏寒怕冷、四肢不温为主症,当以补火助阳,食用补阳类食物:榴莲、核桃、桂圆等果品,韭菜、南瓜等蔬菜都有助阳功效;用板栗、红枣、糯米熬粥,不仅能够调理脾胃,还能补阳气;狗肉、鸡肉等肉类也可以大补阳气,东汉张仲景创制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补一身之气血,是食疗方的代表;胡椒、花椒、茴香等调味品也可以增补阳气。湿热型体质肝胆疏泄不畅,易郁而化热,故以身热缠绵、小便短赤、口干不欲饮为主症,应予以清热化湿,食用有助于清热燥湿的食物:茶叶性味甘凉,喝茶有利于清涤体内湿热,并且喝茶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湿热体质的最佳方式;绿豆可以清热解暑,可以将绿豆熬粥、入汤或做成药膳;萝卜、芹菜、冬瓜、豆腐等也是性味甘凉之品,可以有效清除体内之湿热。

按照五行体质分类法划分体质类型,包括:木形人、火形人、土形人、金形人、水形人[9]。木形人体型瘦长挺直、皮肤苍白[10],若木气太过则肝气上逆或肝阳上亢,可见急躁易怒、亢奋、心烦失眠、头晕等,若木气不及则易肝郁气滞或气滞血瘀,可见心情抑郁、胸胁刺痛等;火形人体型壮实、肤色偏红,若火气太过则易心火亢盛,可见面红、口舌生疮等,若火气不及则温运无力,可见脸色淡白、畏寒肢冷等;土形人体型较胖、面色较黄[11],若土气太过则受纳腐熟亢进,可见消谷善饥等,若土气不及则胃失和降,可见胃部胀痛、便秘、倦怠乏力等;金形人体型瘦小、脸方面白,若金气太过则宣发肃降亢进,可见汗多、胸闷气喘等,若金气不及则宣发肃降不足,可见鼻塞、胸闷等;水形人体型较胖、头大面黑,若水气太过则肾失于封藏,可见遗精、滑精、二便不固,若水气不足则肾精亏耗,可见早衰、阳痿、头晕耳鸣等[12]。可以根据上述分类,运用中医饮食的手段提早干预,预防慢性病。例如根据火形人的体质特点,若火气太过,可以食用滋阴降火类的食物:百合、冬瓜与鸡蛋清一起煮汤具有清凉降火的作用;豆皮凉拌苦菊、苦瓜闷鸭也可以帮助降火、清理内热[13];赤小豆熬粥可以降心火,菊花茶降肝火,冰糖梨水降肺火,藕汁与蜂蜜调匀降胃火[14];苦瓜、苦菜、茄子等寒凉之品可以清热降火,西瓜、甜瓜等可以清热利湿而降火,香蕉、芹菜、白萝卜泻火,海带、紫菜、菠菜、南瓜、猪肝等滋阴降火,这些食物应当适量增加食用。若火气不及,应摄入补火助阳类食物:韭菜、狗肉汤、羊肉、核桃仁、枸杞子等可以助火生阳,帮助纠正火气不足。依据水形人的体质特点,若水气太过,可以食用收敛固涩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等可以涩精止泻止遗;若水气不足,应食用滋补肾精类的食物:如海参、海带、山药等食物可以滋补肾阴,益精填髓。

按照“三阴三阳体质分类法”可以将体质划分为:太阳质、少阳质、阳明质、太阴质、少阴质、厥阴质[3]。太阳体质,卫阳充实则体质壮硕,腠理紧密;卫阳虚弱则体质较弱,腠理疏松,易感受外邪;卫阳亢进则易外感风热。少阳体质,气郁则多抑郁、心烦等;气虚则多疲倦、口苦、咽干、目眩等;气郁化热则多心烦易怒、腹部胀痛等。阳明体质,胃阳亢盛则多发热、大便秘结;胃热阴虚则多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畏寒气实则多大便不通、胃痛、呕吐等。太阴体质,气虚则多疲倦乏力、腹泻等;湿邪内阻则多四肢困重、头晕等;阳虚则多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少阴体质,阳虚则多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阴虚则多心烦、发热、失眠等;阴阳俱虚则多四肢末端冰冷而手足心热,甚至四肢厥冷。厥阴体质,肝阳亢盛则多头晕头痛、目眩等;阴虚阳亢则多耳鸣、头晕等;虚阳亢奋则多头晕眼花、虚烦不得眠、耳鸣等。依据体质类型的特点,应尽早采用中医饮食手段干预,调理体质。例如太阴体质,气虚者应食用补气类食物:桂圆、荔枝、红枣及排骨枸杞汤可以补血益气,山药可以补肺脾肾之气,板栗、小米可以健脾益气,花生可以培补中气,还可以补益肺脾二脏,糯米可以补气温中,药膳薏仁红枣粥也有很好的补气功效;湿邪内阻者应食用利水渗湿类食物:冬瓜有清热利水之功效,绿豆可以帮助清热利尿除湿,薏苡仁能利水渗湿、补脾止泻,黄瓜可以清热利水;阳虚者应适当多食用补阳之品:大蒜、韭菜、葱等都可以补阳,枸杞、山药可以滋阴补阳,狗肉、鸡肉也可以大补阳气,有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以补一身之气血,山药、芡实、韭菜子三者的药膳粥可以补脾肾之阳[15],荔枝、樱桃、龙眼肉等水果同样有增补阳气的作用。

因此,在慢性病发生之前,应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的特点,积极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中医饮食调护,改善慢性病的高风险体质,将慢性病扼制在萌芽期,实现未病先防。

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刚一发生,做到尽早诊治,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与传变。在这一个阶段中,应当特别注意饮食的禁忌,防止饮食不当而加重疾病,甚至产生他病。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损害全身健康,其发生、发展都与饮食息息相关。为控制好病情,需要低盐、低糖、低脂饮食,还有诸多的饮食禁忌:患者应忌食咸菜、咸鱼等腌制食品;不可喝太多果汁、奶茶及其他甜味饮品;不可吃太多芒果、梨、红枣、苹果等高糖水果;忌食动物内脏、鸡汤、肥肉、炸鸡、炸猪排、奶油等滋腻之品,否则易助生痰湿,使病情恶化。食物烹饪忌油煎,饮食口味忌过甜、过油腻,同时戒烟限酒,限制食用油的摄入。在病后稳定康复期,应继续注意以上饮食禁忌,控制病情,预防复发与后遗症。

哮喘、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患者多咳嗽、胸痛,甚者呼吸困难、缺氧等。其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禁忌:患者应避免摄入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蛋等;避免摄入生冷、硬、油炸的食物,应戒烟、戒酒等;饮食切忌过于热、冷、甜,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否则会使肺脏的病情恶化[16];忌食油腻,避免助生痰湿;忌饮酒及辣椒、大蒜等辛辣之品,二者可助生痰火而阻塞于肺络;忌食土豆、黄豆等食物,此类食物会产生过多气体而阻碍肺的宣肃功能;“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忌食黄鱼、虾蟹、肥肉等食物,避免痰火阻肺。为避免疾病康复期出现恶化,患者应继续保持以上饮食禁忌,防止疾病复发。

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炎性疾病严重损害人体的活动能力,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及关节畸形,其在饮食方面多有禁忌: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低嘌呤,应戒烟限酒,少食海鲜、火锅、豆类、动物内脏等,忌浓茶、浓咖啡等[17];忌食贝类、海参、海鱼、虾蟹、动物肝脏等高嘌呤食物[18];忌食牛奶、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忌食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忌食咸菜、咸鱼等偏咸食物;忌食辣椒、大蒜等易耗血动风之辛辣食物;忌食巧克力、糖果等高甜食物。病情稳定康复期间,应继续注意以上饮食禁忌,防治病情恶化及再发。

因此,慢性病患者在发病后,要积极控制饮食,注意各类疾病的饮食禁忌,利用中医饮食调护控制病情,阻止疾病的发展、传变、再发,实现既病防变。

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逐渐康复后,应注意起居、饮食等多方面的调护,防止疾病复发或留下后遗症[19]。疾病痊愈之后,患者应特别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饮食调护方案,以助恢复正气,抵御外邪,防止饮食不当导致疾病复发。

患者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饮食调护:青壮年体质壮实,疾病痊愈后适食五谷杂粮及蔬菜瓜果,配合适当运动锻炼,即可恢复正气;中老年体质相对偏弱,元气不足,病愈后应注重补虚培元,增补正气,如豌豆、怀山药、鲫鱼、兔肉、人参香菇炖鸡汤均有较好的培补正气作用,应适当增加食用,帮助恢复正气。不同病情轻重也应当采取不同的饮食调护方案:病情较轻者,愈后体质尚可,可适当食用韭菜、土豆、糯米等;病情较重者,愈后正气虚弱,可食用羊肉萝卜汤、山药乌鸡汤、排骨冬瓜汤等,以助大补元气,增强体质。针对不同疾病的病理特点,也应采取不同的饮食调护:对于易复发的皮肤类疾病,应注意避免食用带鱼、黄鱼、虾蟹等海产品和葱、蒜、韭菜等,应适当食用苦瓜、芹菜、番茄、白菜等清热解毒祛湿之品,防止皮肤病复发;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瘥后忌食辣椒、山芋、海鱼之物,应适食萝卜、油菜、薏苡仁等化痰祛湿之品以扶助正气,抵御外邪,防止疾病复发。

所以,慢性病康复或病情稳定之后,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病情轻重、病理特点等方面,选取适当的饮食调护方案,以防止饮食不当造成疾病复发,真正做到“瘥后防复”。

4 结 语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防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慢性病的预防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这种理念,重视饮食方面的调护。人们应该全面认识和掌握慢性病的病因、病机和变化规律,提早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调护慢性病食用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豆制品食用指南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浅谈《伤寒论》药物煎服方法与调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饮食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