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校服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19-03-25 04:02赵银豆
纺织科技进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校服监管质量

赵银豆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四川 成都610015)

古人云:“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礼仪教育的集中地。而校服不仅是学校统一学生们的着装,方便校园管理的工具,更重要的它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展现文化的窗口,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学生们的精神气质[1]。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方式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经济新模式的不断出现,给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校服的质量影响着很多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方方面面,校服的质量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样式影响学生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提出了“放管服”改革[2],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国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传统监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其监管模式更加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校服的监管,提高校服质量,让校服服务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学生、家长共同所希望的。

1 校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学生校服穿着现状

近年来,运动校服可以说是一统天下,多数地方明确要求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服比较松垮,样子、颜色基本都一样,特色不明显。其中中学生校服有春夏和秋冬各两套服装。春夏装中,男校服为衬衫或T恤、长裤占超过九成,其他为衬衫或T恤、短裤。女生的校服T恤、长裤八成以上,其他为T恤、短裤或者T恤、短裙。秋冬装中,男生女生校服大部分是运动款,以红、深蓝、白色为主。中学生校服要穿3年,但就是在这3年,中学生快速发育,一年四季一直循环,参加各种活动,出席不同场合,以及上体育课,但学校对校服并没有其他要求,可以说是怎么穿都行。

1.2 学生校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2.1 校服市场乱象丛生

检查发现,很少在生产厂家看到学生校服的原辅材料进货记录和检查验收记录,没有严格按标准进行标注标识,出厂前很少办理具有法定检验检测机构颁发的检验合格证明。监管中还发现一些校服厂家管理水平、制作水平不高,工艺粗糙,基本不具有合格生产学生校服的能力,难以保证质量,甚至部分厂家缺乏合法的经营资质,属于小作坊;学生校服销售商及学校履行验收、检查、记录职责不到位,采购程序不合适,招投标程序不规范。一些销售商上游没有厂家支撑,个别在采购中弄虚作假,提供假检验报告,采取低价恶性竞争等手段,严重打乱了学生校服市场的秩序。价格监管不力,存在胡乱定价的现象。

1.2.2 监管手段比较单一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仅靠传统的监管手段,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校服市场。具体体现在加工场所的隐蔽性、生产加工的环节细化、校服流通方式,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开展的校服销售更是交易证据提取困难等。目前的监管仍然停留在专项检查、抽样检查等传统的监管模式中,难以形成精准的监管体系。

1.2.3 监管模式不适应监管对象

虽然市场监管已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但对于校服监管而言不太适合。双随机强调抽查,这意味着有很多校服企业能逃脱监管,所以他们仍然肆无忌惮地生产着问题校服。虽然每年都要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打击违法行为,但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或实时监管。

1.2.4 监管力量过于分散

学生校服的生产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就监管部门而言就有4~5个,但这些部门由于监管的封闭性而无法形成监管合力。案件线索机制也不健全,一方发现问题、多方共享、联合办案尚未形成常态。从执法力量配备来看,几个部门加起来有几十个人,但各司其职,各有重点。这些都导致了执法力量的分散,无法形成监管合力。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原有的直线管理的模式已经不再受欢迎,而逐步的变为多样化的状态,财务管理的权限、团队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会相应发生变化,这也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更加多样化,各部门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这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以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原因分析

1.3.1 法制意识不强,违法成本比较低

在我国普遍存在着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特别是民生领域,一些不法商人屡次违法,他们认为法律禁止的行业必然是暴利行业,一旦违法,只要交钱了事,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违法成本低导致了违法案件频发,特别是食品、医药等领域问题屡禁不止。学生校服事关青少年的健康和无数家庭的利益,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1.3.2 监管触角不到位,存在监管空白

由于学生校服采购覆盖生产厂家、供货商再到学校的全过程,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到位,处在监管部门的真空区域,形成了监管覆盖的缺失,这些问题为学生校服安全埋下了隐患。此期间学生校服可以横行无阻进入学校,加之教育部门验收不严,失去了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导致整个监管链条断裂。虽然工商部门肩负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责任,其监管方式仅为专项检查和消费者投诉,在专项检查中只能发现已经上架的产品,对厂家和进入学校后的产品无处查起;消费者投诉方面,学生家长怕引起学校的误会也不积极投诉,导致了流通环节监管的减弱。一直以来,我国缺少学生校服监管的法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校服规范标准,质监部门对校服质量的监管只能纳入到对生产厂家的监管中。

1.3.3 准入比较宽松,从业者参差不齐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很多前置事项改为后置或者备案事项,部门准入门槛降低,涌入大量从业人员。在学生校服领域,有些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缺位。个别生产厂家无视产品质量,终端市场也有商业贿赂出现,全国查办的案件中涉及校服利益交换的呈逐年上升趋势。

2 行政管理部门对校服监管主要做法及方式

2.1 质检部门源头监管

近年来,国家实行质量兴国战略,加大质量问题的查处力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小作坊进行严厉打击,不断加大违法成本。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的厂家进行查处,一定范围内遏制了质量的下滑。

2.2 工商部门流通环节监管

2.3 教育部门末端监管

教育部门在校服采购程序和供货商选择上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改变了学校自主采购的方式,采取了通过财政系统进行集中采购,同时对校服供货商提出要求,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层级,透明了采购流程,同时还积极征求学生、老师、家长的意见,在款式、颜色上更加活泼。

3 对策建议

3.1 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前制定双随机任务清单,利用双随机摇号系统,随机抽取市场主体,随机分组执法人员,通过预定的比例,现场核查原料、进货、验收情况、质量控制情况、出厂检验情况等,同时要加强宣传,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学生校服专项标准,监督和宣传相结合,帮助生产厂家加深对标准和规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为提高学生校服质量发挥积极作用。由于监管模式的转变,工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校服使用者通过投诉启动执法程序,通过投诉解决校服质量问题。

3.2 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

学生校服管理是一个既系统又专业的工程,分为前期设计、投入生产、集中采购、质量监督、售后服务等环节。各部门具体分工为:教育部门做好校服的管理工作及业务指导,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产品抽检和执法检查;质监部门做好生产环节质监工作;工商部门做好流通环节质监工作。学生校服每个环节主体涉及的部门,内容有独立有交叉,互相联系,需要多部门共同联动监管解决。探索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建立联络,共同制定措施,加强监管,协调重大问题,改进工作。具体来说,质监重点监管中标企业,监管重点是面料、校服、出厂手续等。教育部门与供货商建立联系,建立校服送检制度。一旦发现校服有问题,采购单位要与生产厂家交涉,按照合同办事,积极开展退赔工作。学生校服供应商销售无法保障质量的产品或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或者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由质监、工商按照分工依法监管,情节严重的取消准入资格。

3.3 教育主管部门发挥作用

普通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校服由教育部门根据标准组织采购。有特殊要求的可在教育部门的批准监督下,参照采购办法用竞争性谈判的办法进行。针对学生身体变化快、活泼好动的特点,企业建立承诺制度,公布服务电话,加强零售点的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相关机构的人员在校服采购中,如存在违反程序、收取回扣等行为,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处理。要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管理,对校服实行集中采购,防止个别教师私自联系,造成校服质量的下降。校服监管关系到每个家庭,作为校服监管部门应该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审慎的心态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挑战,主动服务,切实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互相联动,破解新问题,迎接新挑战。要积极创新服务理念,适应学生的成长,满足家长的需求。校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它不仅具有普通服饰所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它还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3],它是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

3.4 关于新时期校服监管机制的考虑

首先要结合机构分类改革的关键机遇,让全社会都知道校服的监管部门是市场监管局,这个机构将肩负起责任。在未来家长可以使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有效手段,将“消费维权进校园”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它们渗透到人们的心中。要充分用好用足《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4](教基一〔2015〕3号)文件,进一步对管理部门提出意见,由于中小学生校服主要由地方教育部门主管,所以,教育部门和校服供应商应保持沟通和联系。

学生校服质量,关乎学生健康,人人有责。但学生校服质量问题根源涉及很多方面,质量提升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也不是哪个部门能解决的。守住安全底线需要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并与生产企业、校方、家长共同参与解决。要通过提高校服质量管理意识、健全校服质量监管机制、加大校服质量惩处力度、构建校服质量共治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校服质量监管[5]。各地政府应明确强调保障校服质量安全的要求,积极夯实保障校服质量的产业基础。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监管涉及环节多,需要多部门多机构紧密配合,教育与市场监管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教育部门应当承担校服监管责任,牵头完善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6]。市场监管部门对校服进行全方位监管,从厂家到销售商实现无缝监管,不断改善校服质量。推动健全校服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校服采购秩序,提高教师、家长、学生民主参与程度。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对提高校服品质、保障学生安全、充分发挥校服育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7]。要按照四部委的文件要求,检测机构要主动做好技术服务,注重科学界定自己的检测数据。制服的质量检查周期短,大而集中,只有一个技术检验机构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双检”任务。针对校服生产加工企业的实际特点,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当地检验机构的作用,努力适应校服监管新形势[8]。

4 结语

学生校服产品涉及千千万万的学生家庭,其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样式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建立和完善学生校服管理制度,确保其品质,发挥其育人和审美功能,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是学生、家长、学校的共同愿望。这就要求政府及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紧密协调,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升学生校服管理水平,努力构建让社会放心的学生校服管理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校服监管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锐角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质量投诉超六成
监管和扶持并行
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