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军生 景 觉
审美不止是享受,而且是生活。一件优秀的作品,藏满了无数的深情与故事,蕴含着文化的根源。它虽悄无声息,却让岁月留下了经典。帽筒,时代的产物,文人用自己的创作智慧,把瓷与画完美结合,延续和传承着中国古代的精髓,让传统文化融入筒上,让帽筒的艺术之美回归生活,也让今天的我们获得更多的心性愉悦。
任焕章是晚清江西景德镇浅绛瓷绘名人、大家。字巍山,号南樵、南樵子,斋名:南樵书屋,善书法、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中的隶书、草书、楷书、篆书无一不能,无一不精,所绘人物仙风道骨,山水意境悠远,花鸟生动有趣。为文人派瓷画师之先驱。
赏析任焕章的浅绛瓷绘帽筒,尤如走进了鲜花盛开的艺术大花园。任焕章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作并写奉“朗斋大中丞”的四方帽筒,以极高的艺术水准将山水、花鸟、书法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把这对方形帽筒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度,强盛的艺术感染力,显示着任焕章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任焕章帽筒文人瓷绘中的山水创作,师仿于明代大家“石田老人——沈周”。他完美继承和改善着前人的作品,同时也将自己的创意思想和意愿相融合,运用各种笔墨精心描绘图中景色。任焕章山水画的本质,是把图画中的“虚拟山水”与自然界中的“真实山水”接通,让真实的山水赋予图画更自然真实的内容,也让图画赋予真实山水更多的真情。其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沉静,远山用缜密的披麻皴法以淡墨渲染,墨色浓润,富有生活气息,整个画面优美自然,从诗情画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寻味。帽筒上的这幅“湖山秋色图”,色泽淡雅,画面结构严整均衡,不论远山近水,均描摹精细,层层尽染。远处的层峦,几间草屋的点缀,湖中驾船扬帆的捕者,将帽筒上的浅绛瓷绘山水画面表现得非常和谐清雅,令人赏心悦目,犹如身在其中,感慨着不尽的暇思。
帽筒的另一面,一幅“杏林春燕图”与“秋菊画眉图”一春一秋遥相呼应。“春燕图”炫耀着春天斑斓多姿的色彩:盛开的杏花;低垂的绿柳;上下翻飞的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使整个画面显露着欢快、轻松、活泼和祥和。“秋菊画眉图”中盛开的菊花与稀稀几片红叶的树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树桠上的画眉鸟活泼生动,传神可爱,画面一静一动别有一番风情。这两幅花鸟图是所见任焕章作品中佳品,在浅绛帽筒瓷画艺术中,也是超常的精巧之作。
这对帽筒另两面的书法,可以说把这对帽筒创作推向了高潮:其临“孔庙碑”“郭有道碑”隶书,以及红体所写的“篆书”,功力深厚,字体柔韧见刚、刚中见柔;内涵姿态潇洒、飘逸,笔力清秀工整,字如其人。这对帽筒整体体现了任焕章浅绛瓷绘与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和不凡的艺术功力。
帽筒为任焕章丙戌年写奉谨赠给“郎斋大中丞”之物。“大中丞”即官阶,明清各地称巡抚为“中丞”,清朝的巡抚从二品,为一省之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也美称为大中丞。此帽筒是目前所见赠送清代官阶最高的作品,为在世之孤品!
陈子常又称陈典伦、陈典仁等,晚清浅绛彩瓷绘大家之一,他的这对浅绛彩瓷绘帽筒“太白醉酒图”创作于光绪九年(癸未1883)。画中李白头戴学士帽,身穿“朝服”,倚缸而憩,神态酣然,沉醉中充满诗仙风骨的豪气,流露出高傲之态。两个书童,一个脸如红霞,手端酒杯席地而座,似醉非醉,看来“诗仙”杯中的剩酒喝了不少,另一书童经不住美酒的诱惑,在李白酣醉之际,也背对“诗仙”,抱壶“偷”饮。图中三个人物形态各异,但都没有离开一个主题“酒”。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后人也夸赞“诗仙”酒入豪肠,三分笑成了箭气,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陈子常的这对浅绛彩瓷绘帽筒创作不论是创意还是设色,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表现着非凡的艺术功力,是浅绛瓷绘帽筒中不可多有的上品之一。自有诗曰:
山风过处有醇香,斜依梧桐逢知味。
帽筒做靠画中来,与筒相伴入梦中。
潇洒人生能几何,沉醉筒寝不思归。
清风吹拂柳枝绿,醇眠醒来已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