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多杰
摘 要 绿色畜牧作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对于整个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培训,让其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就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新型农牧民的培训提供帮助。
关键词 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
1 引言
培训是保证农牧民在新发展形式下迅速掌握养殖技术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畜牧区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农牧民培训,不断提升当地农牧民养殖水平。但是就当前的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策略的落实来看,其中依旧存在着不能够因地制宜开展培训、教师资源不足、经费短缺等问题,这就影响了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2 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不同牧区养殖环境、养殖技术不同使得各个牧区在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时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计划符合当地牧区的养殖。但是就当前牧区新型农牧民培训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牧区在进行农牧民培训时都出现了模仿情况,最终也就导致大部分牧区所培养的新型职业农牧民出现技术不适应的现象。所以在新的农牧业发展环境下,各牧区应当积极制定因地制宜的培训政策,提高各地农牧民的培养水平。
例如,就以共和县农牧民培养来讲,其在进行农牧民培养时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恶劣的环境,这是因为共和县农牧区所处的地域主要是高寒地区,这些区域的农牧环境恶劣、机械化环境不高,如果共和县牧区新型农牧民培养中单单依赖于其他区域的成功经验,就可能会造成农牧民所学习的农牧技术不符合当地的实际养殖环境。因此针对共和县的牧区情况,管理人员需要制定《高寒地区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计划》、《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技术传授规定》等等,并且在进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发展计划制定时应当在其中写入“共和县各牧区在进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时,应当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培训计划,根据各牧区不同的养殖环境进行养殖技术的传授,以此来增加农牧民的养殖收入”。通过上述因地制宜培训方案的落实,就可以有效提高牧区养殖水平,保证农牧民的养殖效益。
3 积极转变农牧民思想
由于受传统养殖思路的影响,大部分牧区的农牧民在养殖过程中都出现了“我只是一个养殖户,只需要按照传统的养殖要求进行牲畜养殖即可,不需要再耗费时间去进行养殖技术的学习”的思想,这导致了大部分牧区的培训效率较低。因此要想真正实现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高效性,培训人员就应当转变农牧民的思想认识,让其了解新型畜牧技术的优势。
例如,各牧区的培训人员在进行牧民培训时,可以开展“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的优势”、“为什么要进行新型农牧民培训”、“培训新型农牧民的意义何在”等主题讲座,并聘请专业的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专家作为主讲人进行讲座的主持,在讲座进行中,专家应当对农牧民所存在的畜牧技術疑惑进行答疑,以此加深农牧民对于新型职业农牧民身份的了解。此外,培训人员在进行培训时,也应当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新型农牧民身份的意义。如,培训机构可以组织专业的培训队伍走入各家各户进行培训策略的宣传,让更多的农牧民意识到农牧业所应当运用的各种技术。通过各种宣传以及讲座活动的开展,就可以让更多的农牧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农牧民对于培训的认识。
4 制定教师结对教学策略
对于农牧区牧民的培训来讲,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农牧民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这种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就会出现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效率低下的现象。所以牧区的培训人员应当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多种策略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例如,牧区培训机构可以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不断招聘符合要求的培训人才,以此来扩大牧区培训队伍。如制定《专业培训人员招聘计划书》、《培训人员能力提升方案》等等,并从中规定“培训机构应当制定合理的薪资待遇,以便能够在短期内招收到符合要求的人才。而且培训机构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也应当加强对内部人才的培养,让其可以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畜牧技术”。此外,牧区在进行师资力量缺陷弥补时,也可以采取“教师结对,以师带徒”的方式,即以有限的培训人员先对一些积极上进的畜牧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掌握基本养殖技术,而后再鼓励掌握养殖技术的农牧民去进行下一批畜牧人员的教授,以此将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经验进行传递。通过上述两种培训力量的弥补方式,都可以有效提升培训效率,保证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
5 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培养来讲,其必不可少的就是培训资金,这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场地的建设、培训设备的引进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资金,就可能会导致培训计划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当地政府在进行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时,应当加大资金投入。
例如,牧区政府需要在培训前期先对整个培训流程进行了解,掌握培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场地建设以及设备引进资金需求,而后根据资金预算进行培训资金的筹划,以此保证整个培训环节的资金充足。 其次,牧区政府也可以将牧区农牧民的培训分配给当地的农牧民培训学校,由这些学校进一步组织农牧民进行知识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减少牧区政府资金的支出,环节整个培训环节的资金压力,而且也可以保证新型牧民培训师资力量的充足,提高整个牧区的农牧民养殖水平。
6 结语
牧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模式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牧区人民的收入,实现畜牧养殖的绿色化,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鉴于当前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培训人员应当转变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技巧,不断提高牧区农牧民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梅玲,余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培训模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7(13):17-18.
[2]廖楚晖,侯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财政资助机制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7(7):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