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9-03-23 06:13宁曦宁囯安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新时代大学生

宁曦 宁囯安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在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一、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式,它主要是关怀和帮助一些处于困境的人,使他们直面困难,更好地生活。心理危机干预能帮助一些饱受心理危机困惑的人积极转变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挫折和困难,有效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心理危机反应不管是在程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不会对他们造成长期、持续、永久性的影响,但如果个体心理危机过强,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会导致他们免疫力下降,甚至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行为方式会危害自身的健康发展,增加其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精神损伤。对社会而言,这样的行为方式会引起一定的混乱,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不管是推动学生持续健康发展,还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高校都应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机构,并由专人对学生进行辅导。

二、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心理危机意识较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我国大多数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高校过于注重心理危机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和实际情况,并没有搭建高效、健全的预防及预警机制,学生也无法从中感受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此外,高校没有贯彻落实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普及宣传,导致整个干预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所以当大学生心理危机出现时,高校的应对机制往往落后于事件的实际发展情况。

2.缺乏健全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部分高校已逐渐根据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搭建起相应的工作机制,但这样的心理干预机制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有效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对高校而言,大多数辅导员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班级而言,大多数班级推选出的心理委员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不知道如何普及、宣传心理知识,也无法有效识别、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性。

三、新时代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高校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动访谈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并且及时跟踪他们的具体情况。另外,高校还应积极举办一系列相应的宣传普及活动,引导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心理健康对他们发展的现实意义。

2.搭建高效的心理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完善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创设心理健康宣传页面,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化,并在校园中快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高校还应建立起心理健康网上预约咨询机制和平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机会。

3.创设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从院校领导小组到学院系别,从班主任到学生管理处,每一个层次的系统都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并且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专题培训,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及时干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应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具體流程与相关规章制度,并根据学生档案及日常行为,采用转诊、休学、复学、通知家长等方式进一步建立起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1]李洪全,章根红,董伟伟,朱以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1).

[2]李鑫岩,赵晶.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30).

※本文系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点课题《湖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DJA002。

(作者单位:宁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宁国安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