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摘 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有效推动了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其中食用菌栽培作为该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研究更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进而助力整个食用菌产业的稳健发展。本文将针对食用菌栽培技术展开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食用菌;栽培技术;模式
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升食用菌产量与质量,有必要加强对食用菌栽培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所以,对于众多食用菌技术工作者而言,对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成为重要课题,文章则主要从菌种选择、栽培选料、灭菌处理以及栽培模式等方面去分析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1 合理选择菌种
食用菌的菌种来源众多,常见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诱变、基因育种以及人工选育[1]。其中,杂交育种整合了双亲良好性状,能够带来优良品种,而且采取该育种方式能够保证培育出的品种在整个食用菌产业中有着不错的效益;诱变育种则是采取物理或是化学手段去改变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而将性状更佳的菌种选育出来;基因工程育种则是根据食用菌遗传物质重组的原理去培育性状良好的菌种;人工选育则是基于具体目标去培育更优良的菌种,上述几种育种方式均基于人工选育,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更好品种予以栽培。菌种选育研究意义重大,而且日渐发达的生物学技术能够为食用菌的培育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基于生物学展开育种将更有助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 合理选择栽培料
对食用菌栽培料的选择主要关注其成本投入、可持续性以及来源是否广泛,保证这三点优势便能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食用菌在的经济效益。
2.1 工农业废料
选择工农业废料作为食用菌的栽培料,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则是工农业废料来源较为广泛,另一方面则是实现了对工农业废料的循环利用,这两点都完全符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宗旨,也就是绿色、环保、无公害。比如,将富贵竹废料施加给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菌株,并且将其与用棉籽壳作为栽培料的食用菌栽培进行比较,能够明显看到栽培料的不同会给菌株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比对之下去找出最合适该种类菌株的栽培料,能够有效简化栽培工艺且提供经济效益[2]。除了农业废料之外,工业废料同样也有效果,如可用药渣作为食用菌的栽培料,一样能够在节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2.2 下脚废料
食用菌栽培所用到的下脚废料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一样能够用作栽培料。通常来讲,我们需要结合食用菌的具体温型与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去混合搭配栽培料。比如,可用平菇的下脚废料当作草菇的栽培料,能够取得良好的栽培成效。此外,研究表明,将一次培养食用菌的培养基展开一定的比例调整且重新添加配料之后所形成的培养基,同样能够作为二次菌种的栽培料,实现了原材料的再度利用且带来良好的食用菌培育效果。
3 栽培料的灭菌处理
对食用菌栽培料进行灭菌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栽培料中的微生物会阻滞食用菌菌株的正常生长,具有一定危害性。常见的灭菌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3.1 高温灭菌
经过高温能够促使蛋白质变性且失去原有特性,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能够有效消除,从而实现灭菌目的。当然,仪器设备、温度、压力等方面元素的差异也会带来不一样的灭菌方式,常见的灭菌法主要有常压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3]。
3.2 药剂消毒
将适量杀菌剂添加到栽培料中能够达到灭菌目的,其中杀菌剂的使用量关系到是否会对食用菌产生危害,所以需要一定的经验去掌握具体的量。如果杀菌剂太少,栽培料中的杂菌不会得到彻底清除,会影响食用菌生长;而如果杀菌剂过量,也会阻滞食用菌发育,降低其产量。鉴于杀菌剂的施用均有不可控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4 食用菌接种
4.1 接种室要求
接种室的建设要保证全封闭、不透光且处在无菌的环境中,既要确保对菌种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也要保障接种工作者的舒适度。
4.2 接种箱要求
通常来讲都会使用木质接种箱,为了方便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还要安上玻璃窗以及保证接种箱的门能够灵活开关,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打开。接种箱内部也需要确保是无菌环境,操作中无论是接种人员还是相关工具,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4.3 接种要求
食用菌的接种一定在无菌环境中操作,所有相关人员和工具都要消毒。同时,接种还要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一般来讲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此外,保证培养基中的温度适中,更有助于食用菌的培养。
5 食用菌的栽培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技术发展,食用菌的栽培模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逐渐趋于完善,在合理安排栽培时间与整合空间资源方面都有着不错表现。具体来讲,主要的栽培模式有以下几种:
5.1 周年栽培
采取食用菌周年栽培模式能够实现食用菌产品的全年不间断供应,即便是淡季也能充足供应。在该栽培模式下为了促进食用菌的健康成长,要为其提供更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避免食用菌栽培中发生污染,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品种食用菌的发菌天数去控制好栽培料的温度,做好空气循环管理以防止空间内上下层温差过大。
5.2 仿野生栽培
该栽培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人工配料播种作业模式,主要出在半保护条件下去栽培。在仿野生的栽培过程中,食用菌需要经受自然界的风吹雨打,所以能够具备更强的生命力,大多数的病虫害都能得到抑制。不过这一栽培模式难以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所以无法实现周年化、规模化的生产,有待进一步研究。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食用菌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原有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良,立足现有资源整合与生物技术知识的应用,实现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与优化,显著提高了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绿色无公害食用菌產品朝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其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华军,郝彦玲,郭黎.无公害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14):111.
[2]段朝兵.食用菌的管理与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189-190.
[3]叶丽燕,李哲.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改良及其应用推广[J].中国食用菌,2019,38(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