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3-23 09:04刘玉芳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学生兴趣培养

摘 要: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学习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怎么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怎么样才能培养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本文将我平时教学的些许经验和大家商讨,望指正!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兴趣;培养

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对学生来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总是想办法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有兴趣的学生不仅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举一反三,课堂效果非常好。

下面我就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几种尝试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播种好奇心,引起求知欲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善于钻研,善于发现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些新鲜事例,如我国古代学者对“圆周率”,“勾股定理”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学本身存在着自然美,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美的特征,教学时我们应挖掘出内容后面内在的趣味性。比如我在给七年级学生上“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内容本身没有什么趣味,也比较枯燥,对初一学生来说解法都能很快掌握,但计算时往往容易出错,学生也不太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这堂课一开始我就这样设计。我说:“咱们利用小学的知识做一个简易方程的口算游戏好不好?”有些同学开始在下面小声议论,方程还可以做游戏,还可以口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抓住机会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出题,另一组学生检验我说出的答案,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同学们在下面积极商量,迫不及待地争着举手给我说出简易方程,我都一一很快说出答案,另一组同学不时地报出答案正确。同学们对我说出的答案之快,脸上都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这时我适时的提出,你们都想知道我是怎么算的,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们都想知道结论,此刻我抓住有利机会,说出其实我在口算中主要应用了移项法则和熟练的心算能力,就能很快算出结果。

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听这节课时,注意力相当集中,效果非常好。好奇心求知欲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引入教学内容时,力求通俗些、形象些、生动些、有趣些,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快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

二、 学生想象学习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讲解中说明当你们把这一节的知识学好,对你们将来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好处。工作中带来多少方便,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学生就会想今天要学什么内容,现实中用在什么地方,都全身心的等待你的讲解。例如,我在讲解二次函数求极值问题时,根据我们学校没有操场的实际情况,把我们教学楼后面,山底下的一块空地在前一天下午自习课中我就带学生把长、宽、斜长、斜宽都用皮尺量了距离,并让学生保存好数据,学生当时都不知道我量这里有什么用,现在才恍然大悟,是为了这节课做准备的。一时都很兴奋,拿出了昨天测量的数据。这时我给学生说道:“咱们要在这个空地上建一個最大的操场,请同学们根据我们这几天学过的求最大值的方法,地方不要浪费,给咱们学校设计一个大操场”。同学们都很兴奋,纷纷计算起来,一会儿都算出了结果,我适时的提出表扬,大家都沉浸在给学校做贡献的喜悦当中,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知识渗透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善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现实性和实用性。比如启迪学生去编拟银行利率问题,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问题,修筑堤坝最经济问题等等。让学生体验到自身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 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我们在阐述抽象的概念、定理、法则时,应当从实例和已有知识出发,进行必要的分析、归纳和类比,尽量用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例如在讲述合并同类项时,可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类比:2条鱼加3条鱼是5条鱼,但是两条鱼加3个苹果就不是5条鱼果了。同样的道理:2a+3a等于5a,2a+3b不等于5ab。又比如:不等式的解集x不等于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是除去了这一个点的整条数轴,如果你能把“除”字改成“挖”字,就更为形象、生动,再配合讲课教师的表情、手势学生往往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这样教师在上课时的幽默感和动作情趣时时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在知识上有所增长,精神上感到愉快。

由此可见,学生能不能有兴趣的学好这堂课,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是极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普通中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大概只能集中在二十分钟左右,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再出色,学生照样可能开小差。所以教师的启发,动作,表情不仅在教学要求与学生基础之间起了“桥梁”作用,而且对学生也起到了“拧紧思维发条”的作用,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形成师生互动的好效果。

四、 精讲精练,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最大限度激发出他们的兴趣,我除了每节课注意引入外,为求表达方式有新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多则惑,少则得”的古训,力求不讲一句废话。除了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基本概念公式外,同时在教学中精讲多练,点拨思路,指导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我会把课本上示例讲完后,叫三个学生上黑板,我从旁边加以鼓励引导出三道类似题,再让这三个学生叫自己信任的人做这三道题。做完后我会再叫三个学生判断对错,我再加以点拨、总结,学生都很喜欢。这样锐气宜长,骄气宜抑,创造机会证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

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把众多的学生从学习的“苦海”中解救出来,投入到学习的“乐学”中去。

作者简介:刘玉芳,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渭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生兴趣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