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2019-03-23 07:45:22梁小琴
关键词:机体心血管护理人员

梁小琴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虽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功效,但是其也易引发患者出现较多危险的术后并发症[1]。为此,就需护理人员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体征变化,以及时发现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才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2-4]。本文主要探讨了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在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项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4±2.5)岁,平均病变部位(3.4±1.2)处,平均病变血管(2.5±1.0)支;研究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2±2.6)岁,平均病变部位(3.5±1.1)处,平均病变血管(2.4±1.2)支,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数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遵循医嘱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体征监测和用药护理,研究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心电监测观察和护理,介入治疗术后24h内,患者易并发心肌缺血或心率失常,为了降低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心电图监测护理,并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在观察的过程中同时要询问患者机体有无心悸、胸痛或胸闷、气短等症状,若有,需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然后采用针对性的药物纠正患者不适症状[5]。(2)血压监测观察和护理,低血压也是介入治疗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其主要是因患者心包填塞、迷走神经兴奋、血容量不足以及扩血管药物作用所致,为此,术后护理人员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每隔2h测量一次,若发现患者存在低血压,需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并采用适当的镇痛、镇静药物改善患者血压水平[6]。(3)术口观察和护理,术后还需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刺点渗血、污染、敷料包扎有无松脱等,并对足背动脉进行感触,观察动脉脉搏是否因包扎过紧而消失,以防止患者发生血管硬结、鞘管移动等并发症。(4)出血观察和护理,为防止患者术后形成血栓,介入术中常需对患者进行肝素抗凝治疗,而肝素过多时则易引发患者发生牙龈、穿刺等部位出血,为此,为防止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还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和观测其机体有无出血表现,若有,需及时进行处理。(5)制动和活动指导护理,由于术后穿刺部位需先压迫,为防止压迫制动造成的下肢水肿并发症发生,术后12h内,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上半身抬高、屈曲膝关节运动,术后24h可自行排大小便和下床活动,但术后3d内需避免剧烈活动[7]。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机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8]。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数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24h机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机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4h机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并且其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了提高心血管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预后治疗,临床多会采用心血管介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心血管介入术诊断和治疗的功效已获得临床广泛的认可[9-10]。但是,不少临床研究均证实,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整体的疗效,同时还易加重患者机体的痛苦或原发病情[11]。为此,在术后临床护理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并为其提供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心电监测观察和护理、血压监测观察和护理、术口观察和护理以及制动和活动指导护理等,才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其整体的预后效果[12]。

本研究中,对两组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分别施行术后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其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机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说明了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通过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和病情变化,再根据发现的问题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机体心血管护理人员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