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一幼儿园 任金素
石家庄市第一幼儿园,一所在解放战争中诞生的幼儿园,始建于1947 年,曾被称为“马背上的摇篮”,是石家庄市建园最早的一所国办幼儿园,隶属于桥西区教育局。多年来,在桥西区委、区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市一幼不断发展壮大,2004 年5 月,市一幼教育集团成立,创建了瑞特分园。目前集团下设两园共有18 个教学班,700 余名幼儿,117 名教职员工。幼儿园先后获得“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园”“全国妇联心系好儿童家庭教育基地”“全国三优家长基地”“河北省最受欢迎幼儿园”“河北省示范性幼儿园”“河北省卫生保健示范园”“河北省示范性家长学校”“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石家庄市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七十二年的薪火相传,我园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背景下,秉承“扎实做好幼教,为祖国培育好苗苗”的家国情怀,提炼挖掘出了一幼独有的文化——“一”文化,将“引领成长,从一开始”作为办园理念。我们希望在一幼这个温暖、快乐的大家庭中,无论是幼儿、教师、家长,都能够“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扎实走好人生成长中的每一步,自由、快乐、独具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将“办有文化有情怀的幼儿教育”作为办园目标,用优秀的园所文化创办优质的学前教育。
文化建设的内涵是“以情动人、以心换心”,彰显了办园品质的最高境界。“办一所充满幸福气息的幼儿园,让每一个人都幸福”是一幼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一幼管理者始终倡导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位教职工,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情感激发教职工热爱事业和幼儿之心。园领导每天通过短信提醒老师们注意天气变化,会给嗓子嘶哑的老师递上润喉片,定期组织教职工看电影、玩拓展,兴建教职工健身、午休、用餐的专用室,制订人性化的管理条例,积极为教职工争取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教职工赢得荣誉……这些在紧张工作之中注入的温情,让教职工感受到的是关爱、尊重与认可。在这样一个充盈着爱和幸福的大家庭里,教职工彼此关爱与感恩,凝聚了人心,鼓足了干劲儿,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为这个大家庭付出自己的真情与力量。
“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怀揣一颗大爱之心。一幼的孩子时刻享受着来自教师满满的关爱与贴心的照顾!食堂的师傅每天会为有食物过敏的幼儿安排替代食物,三年始终如一;九月开学季,从半日活动慢慢过渡到全天幼儿园生活的阶梯式入园模式,以及老师耐心地关爱抚慰让孩子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哭声度过分离焦虑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一心一意地坚持,才真正体现出“一切为了幼儿”的理念,也正是在这点点滴滴中,成就了一幼教师的爱心口碑。这种爱是教师在青春四溢的时候就开始演绎“妈妈”的角色,把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当成头等大事,把孩子的一笑一颦当作每日目标;这种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把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当成首要任务,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写进日记;这种爱是心系孩子的成长,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当成课题研究,把培育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当成一生的追求。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怀揣大爱,一幼的教师始终践行着“做好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引路人”。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就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为此,我们的师资培养目标是集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文化知识、温暖的仁爱之心于一身的幼儿教师。
我们深知,师德培养不是说教,而是鲜活的体会与感受,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呈现。为此,我们鼓励教师树立健康文明的工作生活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倡导教师以更平和的心态做教育,以更优美的心境去工作,以更快乐的方式去生活。我们通过组织教师欣赏“弘扬优秀师德”的影视作品、阅读经典名著、鉴赏美术和音乐作品、参观各类艺术博物馆等师德美育活动,让师德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感性维度,帮助教师在感性中理解师德理论,在理性中升华师德情感,深刻领悟身为幼儿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做到一言一行皆示范,举手投足见智慧,将教育融于无形之中。通过多种研修模式培养教师观察幼儿、研究幼儿、发现幼儿的能力;拥有一双慧眼,学会在琐碎而平凡的细微小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乐观的态度、做事的能力、做人的规范。帮助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探索育人的方法和树人的真谛。
我们希望培养的教师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大爱之心,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做业务精湛、修身养德、传播正气,有师魂的幼儿教师。
你见过4岁的孩子能自如地操作机械切割木板吗?你敢让3 岁的孩子穿着雨衣雨鞋在小溪流中摸鱼捕虾,打水仗吗?你试过让5 岁的孩子双脚踩着一尺长的高跷行走吗?在一幼的小鲁班木工坊、户外传统体育游戏、戏水游戏中,这些都已是司空见惯了,好的园所是产生美好故事的地方,是产生美丽、快乐、幸福的地方,是让人终身难忘的地方。
一幼的环境文化赋予了环境生命性,审美性、育人性,我们深入挖掘“引领成长,从一开始”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生态课程理念植入到环境创设中,使环境文化与课程文化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力求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一草一木、每一寸空间都折射出童趣、乐学、艺术的人文气息。院落里精心布局的生态式花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与沙、石、水、木等自然材料互动建构的环境,满足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身体动作的发展;快乐涂鸦墙、小鲁班木工坊、小农民种植园地等户外功能区域错落有致,成为幼儿个性化学习与创造的快乐空间;走进廊道,一幅幅记录着师幼点滴生活的照片诠释着养成教育课程理念;点缀其间的世界名画、幼儿创意美术作品,时刻带给幼儿美的欣赏与感受;转角处张贴着幼儿亲自绘制的好习惯温馨提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小伙伴的正确行为;分布在各楼层间的“星星小剧场”“趣味小厨房”“小桔灯绘本馆”“民间工艺坊”等功能室,主题鲜明、特色凸显、贴近生活,浸润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让幼儿在丰富的情境中习得生活经验与技能;班级里,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域,进一步体现了“自主乐学、合作分享、彰显个性”的学习精神。
温馨童趣、充满艺术与人文气息的氛围滋养着一幼的每一个生命,展现了一幼教育的整体效应和办园品位,成为一幼文化新的名片。市一幼先后迎接了省委书记六一慰问、市妇联主席、市政协委员、区委四大班子调研,芬兰教育代表团交流访学,以及省市区教育同行参观见学,为一幼发展续写了新的光辉篇章。
按照桥西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园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以践行习总书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的精神要求,把落实“三进”工作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将“立德树人”核心思想内化于园所“一”文化及“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过丰富的、生活化的、游戏化的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日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生活即教育,我们培养孩子从爱自己开始,一日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怎样照顾好自己,怎样保护自己。慢慢地,孩子开始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用关爱自己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一只小鸟受伤了,小朋友心疼地把它捧在手里,细心地找来药布为它包扎;每天见到打扫楼道的卫生员阿姨,孩子们会停下来说声“谢谢您”,会主动不丢垃圾;从爱己到爱人,孩子们的善、乐、美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一点一滴悄然养成,这就是成长的底色。
践行课程中推进养成教育。“菜市场是什么样子的?”“摊位是如何摆放的?”“摊主与顾客是如何进行买卖活动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开始了“菜市场”主题课程的生活参访。在幼儿园践行课程中,我们以“图书馆、动物园、菜市场、社区”等幼儿身边的生活事物为主题内容,以“问题研究”为学习方法,在自主操作、艺术表演、讲述表达、运动健康四条活动主线中,促进幼儿情感、行为、认知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探究与表达、认真专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
区域活动中深化养成教育。区域活动帮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中自主建构经验,全面提升幼儿的生命关怀品质。我们创新设计了全园室内混龄区域活动,将整个楼内幼儿活动区域命名为“幸福城”,设置了再现生活情境的星光小剧场、趣味小厨房、小桔灯图书馆、民间工艺坊等功能区域,孩子们以混龄的方式进行活动,通过自主选择游戏,选择玩伴,学会了交往的技能,通过“大带小”“同伴互助”学会了关爱、与人友好相处,使幼儿在人际互动中增强社会生活适应的能力,成为有关怀能力的人。“幸福城”——是孩子们自由、自主,感受体验、快乐生活的王国。
特色活动中拓宽养成教育。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落实总书记精神,我园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中,开展了常态化的“传统文化进幼儿园”特色实践活动。如以“京剧启蒙,让孩子走近京剧”为宗旨的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活动;以制作中国传统美食“擀面条、烙饼、打月饼、包粽子、包饺子”等为主题的中国传统美食制作活动;以“玩转水墨游戏,提升幼儿审美情趣与能力”为目标的中国传统绘画活动。这些好玩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以遵循幼儿体验为主、多种感官综合参与的原则下,符合幼儿的兴趣及需要,让幼儿感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小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得好”,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桥西区学前教育发展观,桥西幼教“幼儿园1+7 联合园发展模式”将区内所有园所凝聚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营造出和谐共融、温情关爱的大家庭氛围。作为桥西幼教的排头兵,我园积极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对区域内姐妹园在园所文化、保教管理、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帮扶,助推全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市范围内,我园被授予市教科所“王燕玲工作坊”、市教育局“任金素名园长工作室”基地园,多次承担全市骨干教师公开教研培训活动以及园长集中研修活动。为区域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添砖加瓦,做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我园向省市区级姐妹园所开放交流达40 余次,来园观摩人数超过1500人。
在点滴中积累,在细节中变化,“引领成长,从一开始”的文化理念引领着一幼全体师幼的行为,养成教育已然在一幼生根、发芽,带动了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保教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园高质量完成了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12 项、获中央教科所科研优秀成果奖100 余项、连续九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先进实验幼儿园”、获省、市级各类荣誉教师70 余人次、编写课程《好孩子、好习惯》《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童谣游戏》《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用书》等在全国出版发行、200 余篇文章分获国家、省、市级奖项。2017 年以来,我园先后与北京市东城区光明幼儿园和芬兰名园成功对接,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开启了一幼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我们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做“有文化有情怀的幼儿教育”,发挥集团化办园优势,带动区域幼教发展。我们坚信:有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有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促进师幼健康成长为己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幸福、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