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平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任何史料中,均找不到西夏修筑长城的历史记载。近年来,蒙古、俄罗斯等国的考古学者对蒙古国南戈壁省境内的汉外长城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西夏长城①。西夏到底有没有修筑长城,首先需要考察一下西夏的北疆防御情况。一般认为,西夏的北部边防设有三个军司,由东向西依次为黑山威福军司、白马强镇军司、黑水镇燕军司,下面分别予以探考。
黑山威福军司的管辖区域,北依阴山山脉作为天然屏障,东至哈素海-庙沟一线,西至狼山西端,主要包括今天的后套平原、小佘太川、明安川、三湖河平原、包头平原等地。
西夏占领后套平原以东一带,始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据《宋史·夏国列传》记载:“是岁,辽夹山部落呆儿族八百户归元昊,兴宗责还,元昊不遣。”②夹山即指位于今乌拉特前旗、固阳县境内的明安川、小佘太川地区。
辽、夏对峙时期,在明安川与乌拉山山前,西夏与辽朝大体以昆都仑河为界。辽朝的天德军旧址,为位于昆都仑河东岸、今包头市九原区共青农场敖陶窑子村的敖陶窑子古城。金、夏对峙时期,西夏的势力范围东移至今哈素海,与金朝大致以哈素海及南流黄河一线为界。从哈素海过大青山,金朝在庙沟东侧修筑有防御西夏的界壕。这一段界壕,南迄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拉合少乡上庙沟村西北1.8 公里大青山北麓,北至今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石宝镇北吉图边堡,归属设置于山南的金朝云内州开远军管辖。从北吉图边堡向北,进入金朝净州防区,界壕外侧驻守有汪古部,防御蒙古诸部。
1204年前后,为金朝戍守西南路界壕的汪古部与蒙古部铁木真结盟。次年,蒙古部攻略西夏,这是蒙古军第一次征伐西夏。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③这里的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当位于与汪古部相邻的西夏东北边境地带,与今后套平原以东的黑山威福军司辖区有关④。与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并列的,还有一个乞邻古撒城。
力吉里寨“为一极坚固之堡寨”,经落思城、乞邻古撒城均为较大城池⑤。乌拉特前旗发现有三座西夏障城,或与上述三城有关。这三座西夏障城,分别为城圪台障城、麻圪奈障城和堡子湾障城。其中,城圪台障城、麻圪奈障城均位于巴彦查干山南麓的山前台地之上,前者控扼通往山后的摩楞河河口,后者控扼从山前明安川进入山后小佘太川的川口之处。堡子湾障城位于乌拉山山前的三湖河平原东端,有控扼三湖河平原和包头平原之间通道的作用。
成吉思汗于1207年、1209年的第二次、第三次征伐西夏,均攻破斡罗孩城(亦作兀剌海城),即黑山威福军司治所。斡罗孩为山名,是西夏语“黑山”之意,即位于今巴彦淖尔市后套平原北部的狼山山系。初步考证,今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高油坊古城,为斡罗孩城旧址。高油坊古城北距汉代高阙塞(在今乌拉特中旗狼山口附近)15 公里,成吉思汗第二次征伐西夏,即从狼山口南下,攻陷斡罗孩城。
下文对上述四座军司、城寨遗址分作简要介绍。
1.高油坊古城 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古城村,地处后套平原区,受乡镇建设和耕地开垦破坏严重。古城东墙、北墙上分布有现代人的墓葬,使得墙体得以保存了下来。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15、东西宽820 米。目前,除东墙、北墙外,其他遗迹均不明显。20 世纪50、60年代,内蒙古文物工作队的考古人员曾对该古城进行过数次调查,当时四墙仍存,底宽7~8 米,残高最高5 米。城墙外侧筑有马面,东墙残存l4 个,北墙残存7 个,南墙残存4 个,两个马面间距约60 米。四墙均居中开城门,外筑瓮城;城墙四角均筑有角台(图一)。古城内曾出土西夏时期的金器窖藏⑥。
该古城沿用时代较多,最初为西汉朔方郡临河县治所;北魏可能沿用为高阙戍;唐代为西受降城初址,后西受降城移治乌拉特中旗奋斗古城;西夏时期为黑山威福军司治所斡罗孩城。大蒙古国设新安县,元代设兀剌海路,隶属于甘肃行省,兀剌海路之下有倚郭新安州;延祐六年(1318年),开始将塔塔里千户所迁至旧新安州,置屯田;至治元年(1321年) 正式设立塔塔里军民屯田万户府,并建有粮仓塔塔里仓⑦。
从形制来看,目前所见的高油坊古城城垣应为元代所建。西夏时期的斡罗孩城,或许只是一座边长240 米的城邑。在唐代、西夏、元代三个时期,高油坊古城均为后套平原地区的中心城邑。
2.城圪台障城 位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圐圙补隆村东北约13 公里,地处摩楞河南支木伦河与扎拉格河分流处的山前台地之上,这个台地因该障城而被称作城圪台。
障城平面呈方形,边长70 米。障城墙体为砂土夯筑而成,保存较好,部分直立于地表之上;现存墙体底宽3.5、顶宽1.8、残高3~5 米。南墙中部设门,宽3.5 米,方向为165°;外设长方形瓮城,东西长16、南北宽13.5 米,入口设于瓮城东墙北部。障城四角外凸处设有角台,其中东南角台为空心角台,似为角台内设房址(图二)。城内中部为一大型夯土台基,地表散布大量砖、瓦残片。
3.麻圪奈障城 位于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麻圪奈村东2 公里处,地处小佘太川出山口处的西北侧台地之上,东南侧为从小佘太川流出的河流。
障城平面呈方形,边长70 米。夯筑障墙保存最好部分基宽2.7、顶宽2.2、残高3.1 米。障城四角有角台。南墙开门,宽约6 米;外设方形瓮城,边长约6.5 米(图三)。城内中部有一座大型夯土台基,地表可见较多的青砖、筒瓦和板瓦碎片。
4.堡子湾障城 位于乌拉特前旗黑柳子乡堡子湾村西。障城平面呈方形,边长约100 米。墙体夯筑而成,北墙、西墙与南墙西半部分保存较好,东墙已改造为引水渠;现存墙体宽3~5 米,残高3~4 米,夯层厚10~15 厘米。障城西南角、西北角残存有角台,台体向外屈伸,比现存城墙高大,残高可达5~6 米。南墙中部有门址,方向为194°(图四)。障城西南角角台北侧建有土地庙,障城内现辟为耕地,遗物较少。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白马强镇军司的治所,为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沙日布拉格嘎查西北14 公里处的查干克日木古城。
古城平面略呈方形,边长240 米。城墙黄土夯筑而成,底宽约5、残高1.2~2 米。南墙中部开门,宽约30 米。门外设瓮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0、南北宽25 米,瓮城门东向而开。瓮城外侧和城外东侧、东南角有明显的壕沟痕迹。古城西北方向,为呈东北-西南走向、穿越阿拉善盟中部地区的哈鲁乃山-雅布赖山山系,古城处于两山之间的东西向通道之中,起到扼守险要的作用。
据研究,白马强镇军司又名娄博贝监军司,位于贺兰山之后,查干克日木古城的地理位置与之相符合⑧。
黑水镇燕军司治所在黑水城,旧址为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黑城古城中的东北角小城(图五)。这个小城平面呈方形,边长近240 米,与查干克日木古城规模相当,从而也印证了查干克日木古城为白马强镇军司的推断。
1209年,蒙古军第三次征伐西夏之时,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获西夏将高令公,克兀剌海城。”⑨关于这一条史料,有人认为成吉思汗从黑水城进军,但也有学者予以否认。后者认为,“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应断句为“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黑水镇燕军司与黑山威福军司是西夏北境东西相连接的两大军司,蒙古军第三次征伐西夏是由两军司之间进兵的⑩。而黑水镇燕军司与黑山威福军司的管辖分界点,应该就在汉代眩雷塞附近⑪。眩雷塞位于狼山与哈鲁乃山交界处的乌兰布拉格峡谷之中,这一道峡谷也就是成吉思汗第三次征伐西夏时进兵的“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
关于蒙古军第三次征伐西夏,《元史·太祖本纪》记载较为详细:“四年己巳春,畏吾儿国来归。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遣太傅讹答入中兴,招谕夏主,夏主纳女请和。”⑫成吉思汗从乌兰布拉格峡谷进入后套地区后,首先向东横扫后套平原,攻克兀剌海城,然后再顺着黄河向南进军中兴府(在今宁夏银川)。在抵达中兴府之前,发生了克夷门之战,蒙古军大败西夏军队,俘获西夏大将嵬名令公。这里的克夷门,有学者考证为今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与北流黄河之间的南北向狭长通道⑬,有一定道理。
清代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春天,康熙皇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到达宁夏后,又从宁夏北上后套平原,走的就是途径五虎山与北流黄河之间的这条道路,从而进一步证实自古以来这是一条连接后套平原与宁夏平原之间的重要通道。
从成吉思汗前几次对西夏的用兵来看,黑山威福军司管领的夹山、后套平原是首攻之地,占领了后套平原之后,再自后套平原顺着黄河而上进军宁夏平原。1225~1227年,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征伐西夏,西路军攻克了黑水城,东路军从后套平原南下兴庆府,西夏北疆的三大军司全部沦陷,兴庆府成为一叶孤舟。
蒙古国境内的汉外长城,分布于汉代涿邪山的北麓地带,东接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境内的汉外长城北线,向西可与居延边塞相连。
汉外长城在蒙古国境内全长320 余公里,墙体沿线分布有障城13 座、烽燧8 座。障城均分布于长城墙体南侧,相邻两座障城的间距近者10 公里,远者30 公里。障城平面均呈长方形,四角均设有角台,门址均设于东墙正中,城墙外围绕有一周壕沟。根据规模不同,障城可分为大、小两种。其中,大障边长在110~130 米间,主要分布于东半部墙体沿线,共计6 座;小障边长在80~110 米间,主要分布于西半部墙体沿线,共计7 座。烽燧多分布于障城附近的高山顶部,烽燧一侧有边长15~20 米的石筑坞。烽燧居高临下,与障城形成组合性防御。
汉外长城墙体虽然未能延伸进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但以烽燧的形式与额济纳旗居延泽汉长城相连,构筑了东至阴山、西至居延地区的西汉外城防御体系。
那么,这道汉长城是否为西夏沿用呢?涿邪山东西长约300 公里,南北最宽约100 公里,主要盘踞于蒙古国南戈壁省南境,在汉代是汉、匈双方角逐的一个重要山脉。西夏如果守此山,则在黑水镇燕军司的辖区之内。13 世纪前半期,黑水城官员俸禄较低,百姓缺乏食物,生活贫困⑭。数面受敌的西夏有能力据守此山吗?在涿邪山以南的今阿拉善盟北部地区,调查发现了一系列西夏时期的城寨、烽火台。这些遗存均应归属黑水镇燕军司管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西夏守在涿邪山之南。
在阴山山脉以北、大漠以南,唐代以来一直活动着阴山达怛等部族,它们起先归附于辽朝,辽朝灭亡后又羁縻于金朝和西夏,大蒙古国兴起后便倒向了大蒙古国⑮。涿邪山从其地理位置来看,应当是阴山达怛部族的活动中心之一。在蒙古军进攻西夏之前,这些部族多羁縻于西夏。1209年,蒙古军第三次征伐西夏,“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入河西,”从黑水城北到兀剌海西关口,蒙古军似乎是沿着涿邪山北的汉外长城作为行军路线,是对活动于这一地区的阴山达怛部族的一次军事征服行动。
在内蒙古境内的五原塞外列城与汉外长城南线、北线的沿线城障遗址中,偶尔可采集到黑釉瓷等遗物,相关研究者也认为其均为西夏沿用,在13 世纪早期用以抵御大蒙古国。阴山达怛等部族在阴山以北、大漠之南的草原上活动的时间很长,在五原塞外列城与汉外长城南线、北线的遗址中遗留下一些阴山达怛诸部族的遗物实属正常。再者,元代以来,这些地区一直活动着蒙古游牧部落,这些黑瓷片也不排除是元代以来遗物。所以说,五原塞外列城、汉外长城南线、汉外长城北线,性质均为汉长城。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一般不修筑长城进行防御,多为游防;修筑长城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需要建立一整套防御体系,而西夏数面受敌,黑水城边境地区百姓贫困,兵源匮乏,甚至使用女兵作战,称作“麻魁”。加之,有关西夏的各种史料中均不见修筑长城的记载,因而蒙古国南戈壁省的汉外长城不可能属于西夏长城,也难以认为属西夏加筑沿用。
自战国秦汉时期以来,中原王朝依托阴山一线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在阴山之中的重要通道之上往往设置重兵把守。西夏的北疆防御,分属三个军司:黑山威福军司守在后套平原,大体相当于汉代朔方郡、唐代西受降城辖区,军司北侧的狼山口为汉代高阙塞所在,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后套平原的主要通道;白马强镇军司守在阿拉善地区的哈鲁乃山-雅布赖山山系,这一列山系之上分布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分别归属汉代西河郡、北地郡、武威郡管辖的汉长城,查干克日木古城位于一个重要的山间通道之上;黑水镇燕军司守在额济纳河流域,汉、唐于此皆屯重兵防御。三大军司的交界点为“黑水城北、兀剌海西关口”,即狼山与哈鲁乃山之间的乌兰布拉格峡谷,汉代西河郡于此设眩雷塞,是自古以来阴山间的一个重要南北向通道。
黑山威福军司的辖区东与金朝相邻,乌拉山前建有堡子湾障城,乌拉山后建有麻圪奈障城。麻圪奈障城与高油坊古城之间,建有城圪台障城,城圪台障城守在明安川与后套平原交界处,这一区域之内北魏建有沃野镇(今乌拉特前旗根子场古城)、唐代建有天德军(今乌拉特前旗土城子古城,已为乌梁素海所淹没),为历代防守之襟要。
综此,西夏的北疆防御与唐朝三受降城防御体系一样,属于军事据点型的军镇防御。
注释
①A·A·科瓦列夫、Д·额尔德涅巴特尔:《蒙古国南戈壁省西夏长城与汉受降城有关问题的再探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2期。
②《宋史》卷四八五《夏国列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3999 页。
③《元史》卷一《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6年,第13 页。
④⑩石坚军、张晓非:《蒙古经略西夏诸役新考》,周伟洲主编:《西北民族论丛》第十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⑤余军:《西夏若干城寨地望研究述要》,《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期。
⑥陆思贤、郑隆:《内蒙古临河县高油房出土的西夏金器》,《文物》1987年11期。
⑦周松:《元代黄河漕运考》,《中国史研究》2011年2期;石坚军、王社教:《元代塔塔里屯田与粮仓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2期。
⑧张多勇、张志扬:《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历史地理》第三十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⑨《元史》卷六〇《地理志》,中华书局,1976年,第1452 页。
⑪ 张文平:《西汉昡雷塞小考》,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编:《北方民族考古》第2 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
⑫《元史》卷一《太祖本纪》,中华书局,1976年,第14 页。
⑬ 刘利华:《克夷门考》,《西夏研究》2014年1期。
⑭[日]佐藤贵保著,冯培红、王营译:《西夏末期黑水城的状况—从两件西夏文文书谈起》,《敦煌学辑刊》2013年1期。
⑮ 张久和:《阴山达怛史迹钩沉》,《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