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智榕 钟胜 赖烁兵
摘 要:社会转型时期的赣南地区,在经济、文化仍然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原本经济落后的赣南村落与外界的交流愈加频繁,村落体育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变革,村落儿童游戏必然受着社会潮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村落儿童游戏;考察分析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苏区儿童游戏村落特征及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TY1507)。
1 引言
本文研究对象为村落儿童游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结构与经济、游戏时间与空间、游戏材料等因素,所以对于“社会转型期”的概定,更倾向于社会形态的变迁。
2 社会转型期的赣南兒童游戏的发展特征
1)村落传统儿童游戏逐渐淡出娱乐空间。随着当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儿童游戏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期。但是赣南村落儿童游戏在形式与内容等方面正处流失状态。信息时代视域中的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对村落儿童游戏的影响是致命的,村落儿童游戏在身心健康促进层面上开始了消逝的过程。
2)现代主流体育逐渐代替传统儿童游戏。随着信息化的到来,现代体育赣南传统村落儿童游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幼儿篮球、羽毛球、舞蹈、幼儿体智能等项目逐渐受到家长的青睐,伴随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改变了村民参与现代体育活动的观点,同时影响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希望从小开始接触、学习、训练,为孩子的将来能在现代体育项目中打下基础,也为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谋出路。
3)网络游戏逐渐代替儿童健身游戏。随着电脑的普及与手机功能的提升,网络电子游戏开始进入村落儿童的生活中,并逐渐占据了儿童的闲暇时间,演变成为“没有手机或者电脑则无法游戏”的状态。传统儿童游戏的健身作用则逐渐消逝,遗留下儿童“网络成瘾”、“近视”、“慵懒”等不良行为与习惯,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节日活动为村落儿童游戏提供平台。由于当代教育的影响,外出务工家庭逐渐增多,随行儿童的能在外地进入学校受到教育。留守村落的儿童在玩伴减少的同时,却能在节日或者大型民俗活动中与同龄孩子相遇,所以在节日里几乎所有的村落儿童能聚在一起,为传统村落儿童游戏提供了可以展现的平台,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能带回异地玩乐的游戏,丰富了传统村落儿童游戏的开展与发展。
5)从自娱自乐的游戏活动向有组织的问题活动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以及党的富民政策的不断落实,赣南村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落居民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解放。赣南村落儿童游戏由封闭型转化为开放型,自娱自乐型转向组织竞赛型,从单一的娱乐游戏向有组织的问题活动。
3 赣南村落儿童游戏消逝的原因
赣南村落儿童游戏消逝是根本原因是社会现代化,直接原因是游戏发生条件的消逝和减弱。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波及到农村,村落的现代化使得村落和城市联系加强,曾经导致城市儿童健身游戏消逝的因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村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还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影响着村落儿童游戏的消逝。
1)村落现代化。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跟城市的联系加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跟外界联系方式的改变,使得村落跟城市的联系加强。村落现代化对村落儿童健身游戏最大的影响在于有线电视的传入、电脑的兴起、手机的普及,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脑游戏进入村落儿童家庭、手机游戏操作简单化等,使得现代游戏项目进入村落儿童视野,并逐渐代替传统村落儿童游戏。
2)社会对教育的偏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更重视了,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和提升学历,上大学变为每个学生唯一的出路,大学成为孩子唯一的目标。在这个情况下,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教育,教育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整个社会都为教育疯狂,在这个大环境下,儿童这个弱势群体很早就背负着上大学的责任,只能按照社会规定的路线走,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压缩自己的游戏时间,直到不参加游戏为止。
3)学校教育的畸形发展。学校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在整个社会都关注教育的情况下,学校作为学生的管理者,考虑的首要任务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学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小学,因生理与心理都没有成熟,小学生天真无邪、生性好动、自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学校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学校责任人的命运与前途,关系着师生的平安与生命。这就使得学校不敢也觉得没必要为儿童开展强健身心的游戏活动。
4)家长盲目孩子无奈的家庭教育。村落家长的文化素质整体比较低,在对儿童的教育方面没有经验,更没有教育理论,凭的都是经验。家长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村落家长除了忙田地的活外,就是外出打工。虽然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但是对儿童的成绩看的特别重要,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要管好儿童的衣食住行就行了,剩下的教育责任就全部推到学校与教师的身上;在孩子学习的家庭辅导方面基本空白。
5)沉重的学习负担。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负担并没有根本减轻,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向。学科知识由本学科领域的“深”到学科综合化的“广”转变,这一转变使培养导向由“专能型”向“全能型”的方向演变,使学生负担由单一的“深”转嫁到多元的“广”,学生在单元时间内的负担没有减轻。同时,学科中的“深”并没有变浅,致使学生承载着“深”与“广”的双重负担。这无疑给儿童游戏在时间与空间的发展角度上度架上了禁锢。
6)村落儿童游戏自身的尚存缺陷。村落儿童游戏中的一些项目本身就具有危险性,有的危险性还特别高,比如:弹弓,这是最具有危险性的游戏,所以村落儿童游戏中的某些项目本身就包含危险性因素或者是不卫生因素,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消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4 赣南村落儿童游戏的发展趋势
1)村落儿童游戏与网络电子游戏的竞择。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电子游戏让涉世不深的儿童更容易上瘾,逐步占据儿童大量的闲暇时间,并且滋生一些不良行为与习惯。社会不同层面已经高度认识这个问题,科学管理并引导儿童自身游戏需求,成为村落儿童游戏与网络电子游戏的竞争与选择。
2)儿童游戏材料逐渐被商业产品取代。村落儿童的玩具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丰富,充满野趣的各类游戏材料正悄然远离了村落儿童的游戏。随着商业文明的影响,村落儿童游戏中的自制玩具逐渐流失,小动物、花草树木等不再是儿童游戏的对象,商品玩具代替自制玩具的同时,也逐渐使村落儿童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思维逐步减弱。
3)儿童游戏健身因素往比赛组织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促进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的锻炼行列,村落儿童游戏中的某些项目逐渐进入到成人的锻炼项目中,有些游戏经过改编已演变成为比赛的项目,一来增加了人们游戏的项目,二来促进村落儿童游戏的发展。
4)结合学校教育、良性传承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要转变观念,把赣南优秀村落儿童游戏融入学习课堂,实现村落儿童游戏课程资源的应有价值,既满足了赣南农村儿童教育,又为赣南优秀村落儿童游戏的传承和传播找到了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国栋.信息社会,结构与特征[J].商品与质量,科学与法.2011.02:145.
[2]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贺令湖等,传统儿童游戏的现代教育价值及开发的实验研宄报告[J].教育导刊.2004:4(下半月):P13.
作者简介
赖智榕(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