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相儒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新媒体的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过去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扩展到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新媒体,并且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中,不同媒介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传媒方式——融媒体。除此之外,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人们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渠道,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因此大众传媒进入融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视的地位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
孙玉胜在其出版的《十年——从改变电视新闻的语态开始》里详细讲述了他经历的中国第二轮的电视新闻改革之路,也就是从1993年《东方时空》的正式开播到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的开播。《东方时空》开播的意义,除了赋予中国人民早晨看电视的习惯,也把电视新闻的语态进行了“降维”,进行了从原来传者本位的官方叙述语态到传受双方对等的平民交流语态。
等级语态即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传者本位的官方叙述语态,强调严肃感、正式感和模式感,给受众以高高在上的权威感,从而增强受众的可信度,让受众信服。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种传播语态虽不过时,但由于其单向传播和强势态度,导致一部分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逐渐远离电视新闻媒体。
对等语态即以《东方时空》等一批一主持人访谈节目为标志的平民交流语态,体现平等交流和相互尊重,给受众亲切感和平时感,从而让受众选择观看新闻节目,接受新闻节目的内容。平民交流语态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让电视新闻重拾一些流失的受众,并获得了更多新的受众。
从统一的等级语态到对等语态的产生,体现了中国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也不断增进,也显示出中国电视新闻在新环境下的积极摸索,为了生存和发展做出的不断努力。
在自媒体时代和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内容和形态都得到了持续的扩展和演进。内容上出现了以《南京零距离》为标志的民生新闻,形式上又出现了以《凤凰早班车》为标志的说新闻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电视新闻语态环境呈现出一种多元混合的形态,为满足节目需要,各种语态相互交织,例如《新闻周刊》等新闻评论类节目中,即有对新闻事件概述的官方叙述语态,也有主持人对事件进行评论的平民交流语态。在这一时期,主持人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成为增加收视率的一个重中之重。
主持人的风格是塑造出来的,但每个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每个主持人本身的不同。例如崔永元曾主持的《东方眼》,主持人采用适合自己的主持方式来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即自然语态。在自然语态下,由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和自身的风格相契合,电视新闻节目往往能呈现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给予受众巨大的吸引力。
相比于自然语态,也有一部分电视新闻节目采取了一种背道而驰的新闻语态,及匹配语态,为了使电视新闻节目的效果更突出,选取和培养匹配电视新闻节目节奏的主持人和嘉宾,例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为了体现节目的冲突性和激烈性,从而选取可以人为“制造矛盾”的一虎来做节目主持人。
但无论是等级语态还是对等语态,无论是自然语态还是匹配语态,其本质上都还是传播者为了吸引受众而施展的手段,此时电视新闻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电视新闻工作者手中。
“我们的受众需要什么”,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满足受众的需要,在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时代里受众沉浸在信息海洋之中,信息同质化严重,受众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为了获得受众就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至上”模式孕育而生。
在这样一个阶段,原本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将走向衰退,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出现颠倒,电视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满足受众需求,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满足的受众的需求。受众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并且这种提升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长此以往,会开启受众根据需求来自己寻找电视新闻的模式,即“私人订制”。
在私人订制的模式下,语态成了一种附属品,受众想要什么语态的电视新闻,就可以得到什么语态的电视新闻,此时,原本属于传者本位的官方叙述语态,也因为是受众的“主动选择”,而归属于受者本位的受众至上模式。
更重要的是,私人订制的环境中,为诸如悬疑语态,叫卖语态,互联网语态等越来越多的语态产生,提供了可能,因为受众的需求是无限的,为了满足这无限的需求,电视新闻工作者需做出持续而不懈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