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百川 陈芳 鲍正德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近年来,“精准扶贫”成为热议的话题,面对“精准扶贫”这一问题大学生又该如何响应?扶贫先扶教,治贫先治愚,在扶贫路上“农村教育”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同时“三下乡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投入农村教育事业。“大学生短期支教”便成为了大学生“精准教育扶贫”的标杆,而随着大学生参与各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热情不断高涨,各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步为大学生们提供许多短期支教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短期支教的行列中来。
1.短期支教的流动性较大,在短期支教过程中,每年进行的地方不同,造成了极大的流动性,这种短时间的支教会对孩子们的情绪造成极大的不稳定,且今年或许答应了孩子们明年再来,但由于流动性问题而导致第二年并没有去,对孩子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使孩子们更容易产生叛逆情绪。
2.短期支教多在孩子的假期或家庭农忙期,导致孩子对短期支教开始前便怀有厌烦心理。虽然短期支教能给孩子带去一定的新鲜感,但这样的新鲜感或许并不能抑制孩子们的反叛心理。并且许多短期支教团队的组成需要经过报名和遴选两个阶段,而遴选却没有统一标准,通常凭借主观判断。一部分大学生为了达到目标,就钻空子、走捷径,佯装积极努力。更严重的是,许多大学生在此过程中被催生了极强的功利心,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不利,即使加入支教队伍也是对所教学生的不负责任[1]。而且部分支教活动只是大学生为满足自己需要,让孩子协助完成任务的摆拍,这些支教并不能给孩子带去新鲜感,而是大学生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强加于孩子身上的。
3.短期支教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导致并没有统一的志愿者守则且在支教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这样的短期支教没有足够强大的约束性。在教学能力上不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在品德和专业能力方面。西南财经大学对某镇试验学校的支教团队经过个案分析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抱着以传播知识和教学交流的目的来支教,但仍然有小部分大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他们参与支教是为了评优加分,而且敷衍了事,随意推出支教活动——造成了对支教团队整体形象影响,并打乱了团队的教学安排计划。在专业能力方面,有的支教团队并未经过培训和专业筛选就上岗执教。据了解,支教团队除了大学社团、大学团委和一些非营利机构组织的支教队伍以外,也不乏民间人士自主发起的团队。[2]
1.短期支教支援贫困山区教育对提高该地区教育质量,贫困山区往往教育资源贫乏,虽然国家在山区教育上投入了很多,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贫困山区学校仍出现一师多职的情况,没有系统教学的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老师。而短期支教能够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体会到音乐、美术之美,虽然时间短暂,但仍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激发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欲望。
2.开展短期支教的意义不在于教会了孩子们多少的知识,而是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山区孩子的教育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短期支教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带动人们去关注孩子们的情况是长远的。且短期支教能加深大学生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使大学生与孩子们在支教结束后仍能继续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孩子的学习,且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山区教育更加越做越好。
1.在组织新的短期支教时,应提前了解当地的情况,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支教时间。如我们前往的凉山右所小学便根据当地地广人稀的情况将正常的上五天课休息两天调整为上十天课休息四天,这样使孩子们花在路上的时间减少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增多了。所以因地制宜的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组织且带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支教活动。
2.根据支教活动的流动性问题,我们应在与一个地方进行短期支教合作后,尽量达成长期定点的合作,避免出现师生之间的熟识适应,让知识体系具有前后延续性。在短期支教人员的确保上,希望能够达到先前去过支教的人员能再次前往支教,这能一下子唤起孩子们的记忆,不会让支教人员与孩子们的又从陌生开始认识,能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让在较短的时期内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东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些基础上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让大学生支教老师能够提前备好课,即使没有专业的教学能力,但是凭借充分的备课,相信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具有吸引力的好课。
3.大学生短期支教需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是在短期支教志愿者的选拔上制定一套合理的可靠的选人标准,筛选出有能力的,积极的短期支教志愿者,而非那些佯装积极为了达到目标,就钻空子、走捷径的人,让真正能给山区孩子带去帮助的人有机会去帮助山区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二是制作合理的短期支教志愿者守则,可以根据以前短期支教的情况来制定详细的志愿者守则,后面不断的完善,使志愿者守则更加合理。三是负责人在选拔人员时可选择能够服从安排的人,这样不会对支教途中秩序造成困扰,能使支教有效的进行。四是在支教前对参加短期支教的志愿者做一个态度培训。曾看过这样一种情况,某志愿者协会微博发出支教推文,而视频中显示的是某志愿者老师在台上上英语课,而台下坐的只有几个学生,其他一眼便能看出是一群大学生模样的志愿者在进行摆拍。在进行支教时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抱着以摆拍为目的的进行支教,抱着以摆拍为目的的支教只是浪费孩子的时间。
4.在支教时可以制定一些调查问卷来帮助我们认识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也可以认识到孩子们真正想要从我们身上学习到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个愉快的支教旅途,真正在努力做好短期支教这件事,在“精准教育扶贫”上越走越远。且也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当地的情况,使我们能认识到我们还能为这个地方做些什么,这样不仅能在教育上给予当地帮助,还能在其他方面帮助到当地。使当地迅速脱贫致富,在未来越来越好。
在城市生活的孩子用惯了便利的生活用品,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在来到边远山区时看到的又是另一种生活,虽然有着优美的环境,但没有了熟悉的生火用具,到处是低矮的土屋,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能够获得与孩子们相聚的快乐,还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许有的会嫌弃,但有的也会切除原来慵懒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安于享乐。
在短期支教中收获学习的快乐和一些新鲜事物,让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一种憧憬,使他们走出大山,想看看大山之外的世界欲望加强,与老师可以通过学校的公共电话与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外面的事物,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打开心扉,以便得到解决,不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基本。偏远山区的孩子心理素质大多成两种极端发展,一种是心智过于成熟,另一种便是心智较低,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便是没有心理老师的解惑,而在短期支教后,大学生老师能够充当一个心理老师的角色,以一个玩伴的角色帮助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短期支教能够良好的带动山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不像长期支教那样有着强有力的效果,但能为山区教育事业出一小份力,慢慢积累也能汇聚成一股大力量,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精准扶贫”的道路是艰难而又缓慢的,而教育扶贫的路是庄重的,所以短期支教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不要因为一些小的弊而舍去大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