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构建分析

2019-03-22 21:12:01蔡轶通化师范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6期

蔡轶 通化师范学院

一、“互联网+”与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概述

(一)互联网的发展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新路径

1.“互联网+”的内涵

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并且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搭建一个可以终身学习的网络平台需要深度结合互联网和教育。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关键,为农村社区数字化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效地融合各个行业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新的发展方向,帮助农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到系统知识,教育形式也更加丰富,为农村社区教育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2.开展“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城乡互联网正在逐年发展普及。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农村还没有全面普及互联网但也呈上升趋势,这也说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互联网+课程”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都开始接触数字化课程。虽然这种学习方式并没有普及家家户户,但是大多数农民都基本实现了集中学习相关的数字化课程。根据相关的数据研究表明,农村接触网络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农村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农民之所以能接触到智能化产品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并且可以有效利用这种技术冲破区位局限,农民可以很方便的了解最新消息,并且还能开阔视野了解更多国家大事。同时手机中的QQ腾讯课堂、微信公众号等潜在功能都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各种知识。

(二)推行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点

1.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内涵

农村数字化课程的内涵主要是通过社区教育和数字化课程两者深刻体现出来的。首先,农村社区教育主要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类型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农民,主要是为了通过这些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素质,进行这种区域性和整体性的教育活动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和文化的有序发展。其次,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一种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产生的一种多媒体学习材料。常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件及课程等。很多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源都属于数字化课程。因此直接呈现相应的学习内容是数字化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种表达形式。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内涵最主要的就是合理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处理教学内容,可以达到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极大地促进农村的教学质量和进度。

2.实施农村社区数字化课程的必要性

相较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条件比较落后,为了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一定要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实施数字化课程教育。最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关键部分,一定要将数字化课程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很多基础课程都是和网站还有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其占据的比例比较少,因此为了创新建设数字化课程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人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认识和学习品质都因为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课程有效融合而呈现出来的。因为地理条件比较闭塞极大的束缚了农民的学习,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数字化课程为农民们的学习创造了最大的空间,引进大量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拓宽农民的视野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建立未成年人网络在线教育可以帮助农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网络掌握一些农业知识,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一定要重视和积极推动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实施现状

首先,数字化课程构建的主体多方缺位,有待提升支持力。开发数字化课程的关键就是选择最正确的开发主体。深化课程内容,将居民的具体需求作为设计课堂的原则。因为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比较专业的知识所以严重影响了管理者、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友好沟通,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存在很多问题。其次,数字化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及针对性。针对农村社区教育相关工作者并没有比较完整的知识内容体系,数学化课程分布相对比较零散,并且没有比较充足的课程资源,相应的网络课程并没有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此外,数字化课程形式:相对单一,尚待完善。农村社区教育还没有深入贯彻数字化课程,虽然农民通过网络获取系统知识但是却没有专业的指导,农民们只能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简单搜索相应的课程视频。最后,数字化课程平台缺乏丰富的专属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平台。目前大多数的农村课程资源都是关于农业和乡村文化,主要是包括一些农林牧渔等方面的教育讲座但是却没有比较系统性的课程。农村的数字化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相对比较低,也就是说开发的课程资源并不是仅专属于农村。

三、构建“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的策略

(一)鼓励多元课程建设主体参与,逐步激发课堂活力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经过很长的转化,现阶段其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师和学习者三个方面的教学,这三个方面也被统称为“三位一体”。而为了最大程度的促进农村教育数字化建设,一定要创设“四位一体”,其中主要包括政府、高校企业、教师还用农民。

(二)完善模块化课程内容,实现资源统筹协调

数字化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内容,选择农民需要学习的课程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其价值观和课程目标,此外还应该根据学科知识,并且要根据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及学习者经验等多个方面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内容。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核心,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以此开发各种最适合农民学习的学科,协调发展数字化课程模块,不断完善好促进农村数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拓展数字化课程形式,提升资源合理利用率

数字化课程主要包括微课堂、慕课和私播课等各种各样的展现形式。判断数字化课程是否具有多样性主要是通过其时间的长短和规模的大小进行的,因此课程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讲解方式和程度。常见的微课程大概有5-8分钟,内容虽然比较少,但是却十分广阔并且通过手机人们就可以很方便的了解相关知识。通过有效的结合网络和智能手机可以帮助农民在家中就可以了解相应的知识,并且能够选择自己最想学习的课程。而一些像慕课这种时间比较长的网络课程可以使农民们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此外,私播课选择学习者有一定的条件,严格筛选学习者的资格。那些申请失败的学习者也可以选择旁听,这种方式相对比较自由,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相应的学习时间。

(四)加强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增强地方特色

构建数字化课程平台时一定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数字化课程的特色,并且也保障农民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数字化课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平台上数字化课程的优质,避免出现低质量的课程资源。通过不断的引进质量较高的数字化课程才能有效保障农民能接触到高质量的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此外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大数据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能科学的判断和评价农民的学习成效。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有效地结合“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关注数字化课程建设。构建农村社区数字化课程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能学到更多系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