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实现途径分析

2019-03-22 21:12:01徐尹昌吉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6期

徐尹 昌吉广播电视台

在所有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如电视剧、电影、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等都能够带给大众欢乐和思考。而纪录片与其他影视类型所不同的是,纪录片通过记录真实生活,从不同地区进行取材,并加之后期的剪辑,能够很好的呈现编导所要表达的意图和内涵,使得社会现状以及中国在目前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直接地呈现给观众,从而带给人民思考,当纪录片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较广泛时,则会使得相关工作领域部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在以下的文章中会介绍有关在纪录片创作中清晰的表达编导意图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作前期明确内容主题

在纪录片的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确定的是纪录片创作内容的主题。在一篇纪录片拍摄前期,如果编导的意图是想让人们懂得平安健康的重要性,可以从医院取材,例如《人世间》这一部纪录片完整的记录了发生在医院中的故事。在取得医院的同意后,他们的纪录片清晰地记录了癌症的手术过程,以及病人是如何与死神进行抗争,体现了病人乐观的精神。通过这方面的记录可以让人们懂得平安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纪录片的准备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确定编导想要表达的主体和内涵。除此之外,在纪录片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应当选定固定的主角,然后去了解他们身后的故事,这样才能够使人物的表达性更加完整,从而使得纪录片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纪录片的艺术价值。

纪录片的前期准备内容也包括实地考察与调研,在确定纪录片的主体以后,还需选定地址,需要编导实地的去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人情,确定当地是否适合作为拍摄地址。此外,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列举提纲、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设计,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以后,能够在真实的拍摄过程中减少准备的时间,也能够最大化地展现出真实的拍摄场景和拍摄内容。

二、编导意图控制纪录片的拍摄过程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与全面性。编导在拍摄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干涉拍摄过程,使拍摄的内容能够完整地表达出编导所要的表现的含义与内容。纪录片所包含的内容除了记录真实生活以外,也包括后期人物的对白,在人物的对白过程中除了他们内心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外,编导可以有目的的向他们提问一些问题,问题的提出应当经过多层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能够代表编导意图。除此之外,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纪录片是用来记录真实生活的,因此,应当尽量选择平淡的方式去记录,避免一些夸张的表达和过度的渲染,使得纪录片的内容尽量真实平淡,符合纪录片的特性。

在常见的纪录片的表达方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拍摄手法是对比手法,编导通常通过拍摄不同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现状来突出编导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手法能够明显的看出不同人物之间命运的区别,也能够直观清楚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除此之外,通过对比的手法,在真实平淡的拍摄手法基础之上,能够最有张力的表现出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别,使得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更具有渲染力和说服力。

三、编导意图在后期剪辑中的明确体现

纪录片在拍摄完成以后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拍摄内容进行剪辑。大众所观看的纪录片通常都是经过后期的剪辑人员不断的修改与剪辑,无论是后期杂音的消除以及色调的调换都需要经过编辑人员不断的尝试与修改,从而找出最适合本纪录片所要表达内涵的音调和色调。除此之外,纪录片的讲解人员既旁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声音的匹配需要经过编导严格筛选。纪录片的剪辑工作主要包括镜头的转换,通过不同场景的拍摄,需要对内容进行连接和拼接。当把所有的拍摄内容都连接完成以后,还需要做的是使得拍摄内容具有连贯性与合理性,使得镜头的连接与拼接显得更加自然。纪录片剪辑工作最重要的是对记录内容的还原,通过一些镜头的转换和连接使得不同场景的拍摄内容能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且通过纪录片的讲解人员使得纪录片的内容更加连贯。

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工作应当明确的体现编导的意图。在成形的纪录片剪辑的过程中,应当有选择的剪辑,尽量选择能够明显的体现出编导意图的内容,但同时也要确保剪辑内容的全面性,不应当片面性的剪辑编导想要表达的内容,最后的纪录片内容也应当体现一些反面的素材,这样通过烘托的手法可以有效地表达出内涵与主体,并同时使得纪录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四、结语

由于本篇篇幅有限,所以本篇主要介绍了在前期纪录片拍摄应当准备的工作,首先是明确拍摄主体,然后在拍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体现编导意图以及在后期视频的剪辑中也应当体现编导的意图3个方面。通过这三方面的叙述,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表达贯穿了整个纪录片创作的过程,希望本篇有限的文章能够帮助到读者能够对纪录片领域有更加全面及透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