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持人的形象建构

2019-03-22 21:12:01唐田安徽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6期

唐田 安徽电视台

打开电视机,在有线电视基本包里的频道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六七十套之多,再加上各亮点频出的付费频道,以及随着时代推进、科技进步、传输手段日新月异“异军突起”的视频网站自制节目和繁多的自媒体以滚雪球似速度传播的短视频节目,受众手中的遥控器、手指点触的手机屏幕,将会为何而停留,为谁而停留,是每一个融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可忽视,需要审慎探究并常常换位思考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前后,各省级卫视相继上星,目前国内有35家省级卫视,近3000家县市级电视台。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传播方式,承载手段的现代化方面,更体现在基本内容及影响受众的形式上,呈现出信息量大,影响层次深,进而选择性增强等特点。媒体的同质化竞争,导致各大媒体对“品牌”的产生有异乎寻常的热情。而面对竞争,自然着重强调的是“核心竞争力”。作为电视节目成品最终呈现的重要一环,媒体的形象代言人——主持人,无疑对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及被认可度至关重要。主持人品牌化也逐渐成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节目主持人一词起源于美国,英文叫“anchor”。Anchor,原本是指体育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1952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部制片人唐,休伊特,将该术语“借”用到新闻传播领域,“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联在一起,高度概括起来。”这“最后一棒”便开始在电视领域形象的生发,主持人是节目的最终呈现一环,是串起枚枚珍珠的关键链条。我国电视屏幕上出现“主持人”的字眼,始于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第一期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有了“主持人”的出镜,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而掀开我国电视史上新的一页。从此,诸多“节目主持人”,在观众中颇有影响,威信度比较高。也可以说,在电视发展的初期,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一档节目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可以称之为,这档节目的“品牌”。

所谓“品牌”,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如下: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载体是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它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而在媒体以及节目纵向横向都大发展的当下,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节目主持人“品牌效应”意义何在?如何打造和营销“主持人品牌”?是每一个媒体平台,每一个栏目都应该思考和着力的方面。同时,主持人的形象建构应该如何着手?如何卓有成效?是我们这些主持人,播音员所应该为自己考量和谋划的方向。

本文将着重从江苏电视台主持人孟非和他的《非诚勿扰》时代来探讨主持人的形象建构。

近来几年,中国的电视大餐不再是央视唱主菜,各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甚至各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异军突起,在视听盛宴中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湖南电视台以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为基调,节目和主持群体的影响超越地域限制,覆盖全国。江苏电视台从“新闻立台”的理念铺展开来,在卫视频道访谈节目,真人秀节目大改版之后,尝试多样式、多档综艺节目,最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成功推出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这档节目24个炫目的女嘉宾席位,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她们光鲜亮丽,发型各异。而其实,那个舞台最炫目的恰恰是发型最“简约”的孟非,被大家亲切而松弛的称呼为——孟爷爷。他是这档节目的灵魂,试想,如果在现有节目流程之下,除去主持人孟非的环节,可看性方面必然大大降低。甚至会有淹没在大批量的雷同的电视相亲节目中的风险。

也有人讨论过,是《非诚勿扰》成就了孟非,还是孟非成就了《非诚勿扰》?是时间的节点使孟非结缘该节目,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孟非,江苏省外的人知道他是因为《非诚勿扰》,而其实,在此之前,他所主持的《南京零距离》(后更名为《零距离》)是江苏城市频道的核心名栏目,也是江苏电视台多年来的一档王牌节目。这档节目中孟非的角色是读报人也是新闻主播,他亮亮的光头,歪歪的嘴,不苟言笑说着百姓爱听的话。这档节目,早已将孟非塑造成为江苏千家万户中无人不知的“光头、歪嘴孟非”。而当《非诚勿扰》应时代节奏应运而生时,孟非又接到了新任务。这份新任务促成了孟非的一次全新跳跃式发展。其实,在《非诚勿扰》开播之前,江苏卫视频道使用主持人孟非尝试过多档综艺节目,但当孟非穿着不符合他形象的“时髦”衣服在偶像歌唱节目选拔中,那些综艺节目真的昙花一现,模糊闪现在观众的记忆里,恐怕只有参与过的人会记得。

结论 一:主持人形象建构,首当其冲,主持人个人素养和形象要和栏目定位相契合。

只有对社会、对生活有丰富经验、丰盈感受和透彻观察的孟非,才可以在,节目中,说的透,评的准。也只有扎根生活,把数十个三百六十五天明明白白过透彻,才能在相亲节目中对感情看的如此澄澈,他时而诚恳规劝你,时而戏谑你的不诚恳。一个有经历的中年男子,他说新闻,他教你谈感情,一定是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他随手掏的出的都是他一寸寸经历的人生淬炼。

结论二:主持人形象构建,要有意识的将个人的“特定”性格特征在节目中自然流露。

私下里对孟非的了解,他嗓门吊得有些高,说着一口几乎是标准音声版教科书的南京话,把南京方言里的冷幽默信手拈来,一点“坏坏的”气质风格毫不掩饰,他随和、接地气,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不装”。这种性格层面的特质经过镜头屏幕的过滤并且放大,比任何“正襟危坐”、权威、严谨的男主持人更适合去主持相亲节目。

另外,性格中的“不去讨好”也在《非诚勿扰》的主持中,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孟非。我们看得最多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深耕串场,对每一个嘉宾和演员都抱有善意和鼓励,这是职业道德的要义。而孟非,在《非诚勿扰》中,完全真实展现自己平常性格的一面,遇到上场的是性格张扬嘚瑟的嘉宾一定恰当的“修理”你一下。当然,出发点同样为善意,这份不盲目取悦、不去刻意讨好的性格甚至说人格魅力,在舞台上自然展现,初始会让你“愣一下”,进而会让你“会心一笑”,感叹“老司机”就是“老司机”,“大哥”就是“大哥”。

结论三:主持人形象构建,一定不能忽视主持人形象的包装,以及体态语的有意识培养和设计。

走下了新闻节目演播室里主播台的禁锢,《非诚勿扰》再次重装出发,盛装舞步,依然是西装或衬衫,主流中稍微有些设计感的时尚元素,让这个孟非看起来,挺可信又很洒脱。在《非诚勿扰》这个大舞台,他是主持人,但他松弛不刻板的体态语更像是这个期待美好感情滋生场地的主人或大哥。

说到体态语,似乎女主持人更着眼于此,尤其是站播节目中。现在的诸多节目,除了综艺节目的空间优势,各台新闻类节目也开始逐一依托大屏幕、各类新技术比如虚拟前置来传播资讯。这就对主持人的服装和体 态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很多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要操控大屏的显示画面,而且还要自如走动。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意识的把控自己的形体语言。一个手势,一次迈步,都与内容的传播效果紧密相连,都要服务于内容的传播。而此时,若能从容顺畅的展示自己得体并“独特”的体态语,自然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当然,一个手势的设计,一次转身的圈点,等等,都应是台下需要琢磨和反复练习的。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主持人在语言方面千锤百炼,也对主持人使用技术设备时的综合副语言提出了要求。

结论四:主持人形象构建中,一个最大亮点就是要有区分于别人的特殊语言节奏或标志性语言。

这其中也包含个人具有特色的音质。经常看电视节目的,能够实现“听”节目。不一定在屏幕前,某一声音响起时,你自然知道是谁在播什么节目。但是也不难发现,我们能够鲜明区分出声音的,大多数是那些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比较高超的主持人。例如同为央视直播间的播音员主持人,有的声音有名字烙印,而有的声音只是似曾相识。

而如果能做到对自己的语言有规划,在准确、清晰、流畅的基础之上,再私下里多揣摩一些个性特色的话,只要风格范畴符合大众审美,就一定能够在诸多的“美丽的声色中”,划下亮眼的弧线。比如,央视主持人海霞,她播音的语言,波形比一般人处理的大,拉的开,立得起,疏密有致。音色优美,语流的推进感,语义表达层次起承转合的弧线比其他播音员同行多了份韵律的美。

结论五:关于主持人形象构建,不能忽视的是,同一人主持不同节目时,风格要大同而有微调。

因为栏目的定位不同,节目宗旨不同,受众群体不同,所以每档节目自然要求主持人具有相应的风格。但现实时,很多主持人被使用成仿佛“万金油”。这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主持人可以借此迅速成长,而有的主持人则会在切换中迷失了方向。比如有的主持人又做导购节目,又做新闻节目,试想,您在看完他叫卖东西的不遗余力后,再听他播新闻,会削减信任感吗?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主持人对节目的选择,也要服务于自己的形象。当然这形象是丰满立体的,可以多角度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一定是要建立在统一的审美基调之上,不能为了突破风格而降低了应有的格调。对于才子撒贝宁曾参与央视舞蹈节目,笔者持保留意见。他在《开讲了》中,让人欣赏的智慧与机敏,却在舞蹈类节目中,在他跳出了一支支暴露身材缺陷的舞蹈后,反而在部分观众心目中给自己削减了分数。

结论六:主持人形象构建,不仅应从职业形象角度着手,还应对生活中的形象负责任。

如在节目中,你播报着社会的正义和勇敢,点评着别人的是非曲直,呼吁着“公序良俗”,相信大部分主持人,私走下电视屏幕,私下里生活中都会珍惜屏幕形象、爱护屏幕形象,自觉远离“醉酒开车”,“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肆意插队”或者“高空抛物”等等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