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珩 鹤壁日报社
当今社会很浮躁,需要正能量新闻安稳人心,向人们传递社会温暖,帮助人们汲取正能量。一篇正能量新闻要想发挥作用,需要在采写的时候提高要求。然而当前正能量新闻采写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正能量新闻的采写进行研究,从而提升正能量新闻的质量,帮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闻有着引导人们价值取向、营造舆论氛围的作用。正能量的到来使得新闻报道发生了转变,要求新闻要以正能量为核心,积极主动的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社会效果。然而正能量新闻的概念又是如何界定?对此,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本文人结合新闻的概念和正能量的特性给出了正能量的概念,其是指利用新闻这种形式将社会各界好人好事进行采写、报道,以此作为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态度及行为。
新闻采写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新闻内容不真实,人们没有办法从新闻内容中感知周围世界,也没有办法做出合理的判断。“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些虚假的新闻报道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当人们知道新闻造假之后会对此类新闻产生抵触心理。当前新闻传播速度较快,覆盖面较广,一旦造假新闻报道之后,极易引起社会的骚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新闻报道的监管力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又不完善,给虚假新闻提供了空间,使得虚假新闻充斥在新闻领域,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新闻的信任度。长此以往,正能量新闻的影响力就会被削弱,从而阻碍其发挥引导社会的作用。
当前新闻领域正能量新闻同质化情况比较严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质化内容的新闻极易引起人们的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人们对新闻及其媒体的关注度。翻阅搜狐、腾讯、新浪、网易等多家网站,可以发现这些网站中正能量新闻同质化情况很严重,比如新浪网的《12岁女孩放学路上落水,六旬老人救人后不幸遇难》与网易网站的《14岁女孩冒雨返校掉入河中,油坊老板纵身相救》,仅从标题就可以看到雷同,再看新闻内容,相似度很高。究其原因,这些网站以商业盈利为主,对于正能量新闻的原创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性。人们渴望可以看到一些原创新闻,这是当前新闻领域从业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正能量新闻的初衷就在于传递正能量效果,从而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力。然而有些正能量新闻在采写时用力过猛,一味的追求正能量效果,反而夸大了新闻事件的内容,给人们塑造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这样做反而会让人们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一些不满言论,使得正能量的社会效应变为负面化。比如在一则有关袁隆平的报道中,新闻记者为了塑造袁隆平高达的形象,在新闻内容中多次提到“不眠不休”,显然违背了生命科学,也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样的报道就因其含有虚假成分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新闻领域从业人员作为新闻采写的实际操作者,其自身综合素养对正能量新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或外出交流,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政治觉悟、专业素养。从业人员对正能量新闻的认识提升了,才知道如何进行规范采写,从而写出好的正能量新闻。与此同时,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采写技巧的学习,不断提升采写能力,是的采写出来的新闻可以发挥正能量的社会效应。其次,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新闻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正能量新闻引导人们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娱乐新闻,一些网站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就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职责。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新闻从业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摒弃拜金主义观念,弘扬正能量,不断创新新闻的形式、丰富新闻内容,从而提升正能量新闻的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新闻从业人员还应弘扬民族文化,积极主动开展交流活动,努力报道出具有人文关怀、温度的新闻,给人们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正能量新闻能否发挥效应与其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需要不断优化新闻内容。人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正能量信息,新闻从业人员应深入挖掘素材,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从而体现正能量新闻的功能。此外,负能量事件中也可以挖掘正能量的内容,比如对于腐败的报道,最终腐败官员被严惩,这样可以提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从而构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正能量新闻的功能就是向人们传递正能量,所以需要增强正能量新闻的社会效应。首先,政府需加强监督力度。我国需要不断完善新闻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新闻监督有法可依。积极主动推动网络实名制的实行,这样做可以将负面事件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从而有助于正能量新闻的传播。加大对散布谣言人员的处罚力度,从而维护政府的公信力。其次,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的参与。我国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个人或媒体参与到新闻领域监督工作中来,给予他们监督权和举报权,政府设立处理举办案件的部门,从而给正能量新闻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正能量新闻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不仅需要新闻领域从业人员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给社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社会。本文从正能量新闻的概念入手,对正能量新闻采写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方面丰富了正能量新闻采写的文献资料,另一方面给新闻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