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方向分析

2019-03-22 21:12:01赵亚静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系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6期

赵亚静 新疆昌吉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系

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媒体融合是传媒的必然发展趋势。媒体融合具备多重优势,也为传统媒体改革迎来新机遇,高校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本文主要是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等三方面进行论述,皆为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方向,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必要性

基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不断加快,传统媒体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同时媒体融合趋势逐渐凸显,也意味着传统媒体将逐渐向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同时也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需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力。基于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不断改革和优化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现状,培养更多全能型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因此,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必要性。

二、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方向

(一)转变理念,提高要求

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应注重实用性,不仅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应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使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在传媒人才培养方面,通常是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借助高校力量制定并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伴随媒体融合的高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高校应转变传统人才培养理念,基于媒体融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新型理念,促进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与时俱进,跟随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二)融合专业,革新课程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伴随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高校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问题逐渐凸显,传统落后的思想林念阻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和优化。例如,传统新闻学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记者、编辑专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均较为重视,但针对其他专业的重视度却较低,冷门专业更是鲜少问津。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重视度低,侧重点偏移等诸多问题,人才培养单一化,因此,高校应进行专业的整合,针对课程建设方面,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专业设置的屏障问题,进而使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较强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强化师资,搭建平台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这不仅要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转变传统理念,强化高校的课程建设,同时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促进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提高的核心。由于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仍有待完善,高校的大部分教师均本专业展开过深入探索和研究,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虽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许多教师均体现出无力感。因此,为了更好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引入具备媒体融合理念的新型教师。除此之外,针对高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可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座谈会等,使高校教师的知识面不断扩充。例如,高校的传媒学院在进行专业教师引进过程中,应选取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基础,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珠帘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基于媒体融合理念优化高校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媒体融合技术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均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媒体,媒体融合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此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通过转变理念,提高要求、融合专业,革新课程、强化师资,搭建平台等措施,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全新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