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涛 湖南师范大学
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快综艺”并不陌生,目前电视综艺节目中,“快综艺”成为常见的内容,比较典型的可以参考《极限挑战》和《奔跑吧》等,这类节目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因为有着复杂而快节奏的游戏设计,且充满趣味性。“慢综艺”被广大群众所熟悉,是在2017年开始的,这种综艺节目和“快综艺”几乎完全相反,节目中的明星将自己的生活呈现在大众眼前,没有游戏设计,也没有剧本,节目记录了明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真实状态。[1]因为“慢综艺”节目受众越来越多,部分电视栏目也开始效仿,纷纷推出主题各种各样的明星生活体验类节目。纵观当下电视上综艺节目可以发现,“快综艺”的数量在减少,“慢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快综艺节目出现了明显的雷同现象,趣味性逐渐消失,很多节目中的游戏设计缺乏新颖性,一个桥段会出现在若干游戏环节中,且有的节目会多次邀请同一名嘉宾;第二,广大受众的需求也处于变动中,希望各大卫视可以录制更具有内涵的文化类节目。
慢综艺的发展,最初的慢综艺在2014年出现,当时比较典型的包括《花样爷爷》和《花儿与少年》,在观众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这类旅游类节目走入大众视野,随后湖南卫视推出一系列“慢综艺节目”,比如《亲爱的客栈》和《向往的生活》等,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探索出一条适合湖南台发展路线的综艺模式。尤其是在2018年,湖南台的“慢综艺”节目更上一个台阶,创造了全新的综艺形式,即“真人秀+演播厅”观察类“慢综艺”,这一年“慢综艺”撼动了综艺节目中“快综艺”的地位,占据综艺节目时长的半壁江山,慢综艺成为各大卫视开辟战场的风向标。
原创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我们在认可“慢综艺”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对其不足有个客观的认知,应该强调的是,我国综艺编剧的发展经验还不丰富,其在我国扎根的时间只有几年,和“慢综艺”快速发展下强烈的需求并不相符合,大部分设计的剧本并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一部成功的综艺节目问世,短时间里会被其它卫视抄袭,各大卫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无脚本,不进行后期处理的“慢综艺”节目看起来似乎粗制滥造,且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节目的趣味性渐渐消失,节奏也平淡无奇,尤其和“快综艺”相比,前者缺乏各种搞笑元素,节奏之慢,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背道而驰,和受众零碎的休闲时间与情感的宣泄格格不入[2]。
坚持内容为王,弘扬正确价值观。“慢综艺”要想在市场中实现发展的长久可持续,第一就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提升产品质量,注重节目的内涵;第二是坚持创新,要根据社会发展潮流和发展规律,抓住时代主旋律,进行持续性的创新,推出让广大受众眼前一亮的作品;第三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题材,打造优秀的节目。“慢综艺”作为综艺节目的一种形式,从本质上属于传播媒介,必须要担负起宣传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的责任。在这一方面,“慢综艺”节目需要围绕国家时政热点和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创作,关注百姓的利益,宣传国家重要政策,抛弃“娱乐至上”的发展理念,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文化支路[3]。
坚持“造梦”娱乐功能,多元融合发展。比如《向往的生活》为受众展现了一幅优哉游哉、淳朴温暖的田园生活;《朗读者》为受众提供了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这些都是“造梦”娱乐功能非常成功的节目。坚持“造梦”娱乐功能是“慢综艺”在接下来发展中依然要坚持的模式,做好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工作,巩固主流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地位。[4]在新时代的媒体环境下,综艺节目发展势头强劲,在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慢综艺独树一帜的站在了媒体综艺的舞台中央。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