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广东白云学院
当前,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及课程建设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在应用方面的考量。在日语专业方面,近几年来,像商务日语翻译、商务日语函电、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开设,在实际应用环节,因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也屡见不鲜,所以如何在大学日语教育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称为大学日语教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来看,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交际。日语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指的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的核心行为和目标是交际。
在交际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交际效果,比如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等物理性特征的差异,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两国之间文化背景的不同,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可能会产生理解的错误和偏差,讲述的内容不能完全被听话人领会,偏差的部分就容易产生误会、争论等。
因此,为了促进不同语言文化背景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交际顺利进行,提高交际的效率,应当充分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并加深理解。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它应用性很强,要求学习者必须具有较多的日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储备,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一定程度地进行运用。尤其是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理念的学校,更应当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往的日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单词语法的讲解,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国日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大部分人从事的是语言基础教学,或者教学和科研脱节,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均衡,很多人研究目的不明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校时考试成绩比较优秀,毕业时却很难说出一口流利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差。想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日语表达和实践。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堂实践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研究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可以插入日常交际和衣食住行方面文化的学习,重点针对双方的不同点,在分析对比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巩固。只有不受自身文化限制,才能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更加的顺畅,减少误会的发生。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以歌曲、电影等为例分析两国语言文化的不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现今中日两国文化区别还是相当大的,比如:送红包我国以双数为吉利数字,而日本人则喜欢单数。送礼上,中国是送得越多代表关系越好,甚至有时数量太少会被对方嘲笑;日本则是礼轻情意重,太贵重的礼物反而会给对方压力。中国人在喝酒时喜欢拼酒,不喝是不给对方面子,容易伤感情,而日本人则不会强求,只看各人酒量大小,比较随意。这些文化上的不同,如果处理不好,会在交际中让对方感到不舒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上,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
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在于交际。在了解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之后,可进行会话、阅读、听力等相关材料的练习,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课时安排,在讲解一个方面的文化差异之后,结合内容相关联的话题进行练习,例如会话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也可以找出交际当中的错误案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经典的日本电影或是电视剧的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两国文化的不同,多媒体课件与书本文字不同,它更生动形象,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场合不同人物的说话方式。教师可以在播放之前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观看之后进行适当的引导,概括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日渐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介绍并引导学生实践,以便学生将来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日本人交际,尽量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和冲突,从而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