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俨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着重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重大的责任。会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给予处于“人生拔节期”的青少年正确的指引和悉心的栽培。我们要想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课。从会议传达的精神中我们可以领会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又是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因此,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性的有益探索,但与理想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可能是认识上偏差,或者是实践的缺失,以至于出现了各种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现象,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过程的失误,或者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忽视,导致只能达成前两个目标,甚至只达成了知识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缺乏必要的政治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
新课程改革展开之后,课程理念产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科的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强调的多的还是如何应对考试,还是在各个知识点上咬文嚼字、紧抓不放,把考试会考到的课本知识点装到学生脑子里,没有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意识。
课堂成为高中政治老师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互动环节,除了知识传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和内心共鸣越来越少。因此,现实生活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得到地评价往往是“空洞”、“枯燥”,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甚至对思想政治课抱着“敬而远之”、“闻之色变”的态度。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学习教学只强调知识和技能,而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发展的规律。除此之外,师生易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最终目的落在高考上,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目的,政治的地位被边缘化。
学生往往抱怨政治课“无聊”“枯燥”“脱离生活实际,只说一些大话和空话”。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功利的教学目的的驱使,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断追赶教学进度,忽视教学情景的创设,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结论。有的老师在课堂安排了一些活动,不管这样的“活动”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在活动过程中缺少有效的互动,流于形式。
以高考和升学作为指标,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在评价的具体实施环节,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对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另外,评价的主体内容较为单一,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忽视了师生互评价、生生互评等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简单而言,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了切实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有效。具体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进步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落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十世纪末,知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国际环境下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突破口,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以及教育先行的国家战略。在培养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的进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然而,现实教学中,高中政治课堂仍存在着很多低效和无效教学的情况,上文已经有所分析。因此,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引导青春期的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体现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地位,体现高中政治老师的关键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终生的“时代新人”。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将教学前的课堂导入提到极高的地位上,他极力反对将知识生硬地直接教给学生。好的课堂导入是好的教学的关键开端。但大部分的现实课堂的课前导入比较单一化,老师们往往以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再过渡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不够,教学的重难点也不够明晰。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强化课前导入环节,采取多种导入方式,使学生更加顺畅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直以来,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印象都是“枯燥无趣”、“空洞抽象”“死记硬背”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争取实现课堂的真实化和生活化。孔子曾强调了教师营造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首先,要创设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再次,创设让学生“能够表达”的教学情境。教学要遵循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在开始教学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基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重要性,老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区”,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再结合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督促他们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对提问环节进行优化,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要避免无效和低效的课堂问题,让每个问题都发挥作用。
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问题形式要“趣”,激起学生多种思维。兴趣是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体现,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引入轶闻趣事、经典故事、寓言谚语等来设计问题,使问题充满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教学问题内容要“精”,培养提炼综合能力。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质而非量,并且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应尽量能在一节课提问一些具有难度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彼此启发,每个学生都能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问题类型要“活”,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教学应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问题。提问的结果不应该是告诉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对你有哪些启示?”"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解决这件事?”,引发学生产生具有新意的答案,提出合理的质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教学是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发现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真正地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个体,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用理解尊重鼓励来对待学生,提高学生的信心。同时,要善于倾听学生不同的见解,正确地要给予表扬,错误地要给更正的时间和机会。
2.充满激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激情昂扬,提升自己的感染力。更加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唤醒学生的内心共鸣和主体意识,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萌发道德情感,巩固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3.幽默诙谐,善于表达。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第二信号系统,在课堂上则是一种知识信息的载体,是连接着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它能轻松地化解小矛盾,创造轻松的氛围,缓解学习压力,思想性和理论性占据主导的高中政治课堂更需要幽默诙谐的语言。
4.机智应对,巧妙处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更不稳定,所以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因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不急不慌,沉着冷静,妥善应对,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正常有序进行。
办好思政课对于学生、对于老师、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教学的有效性自然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万千学者为此进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探究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让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使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各个方面充分发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教师必须在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视学生为课堂主体,用自己的责任心构建课堂,用实际行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涌现生命的灵性,成为依托学生成长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