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自强自信精神培养路径探析

2019-03-22 18:28尹余萌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培育

尹余萌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1 现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强自信精神缺失的原因

根据中国家庭经济困难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85.3%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中有近三成被界定在经济贫困范围内,而这样庞大数据下的大学生若缺乏自强自信的精神,则会造成整个社会在文化自信上的缺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而,想要培育家庭经济困难生大学生自强自信精神,必须要清楚其自强自信精神是否存在缺失,原因是什么。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意识淡薄,面对困难心理素质较差。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等问题,甚至有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期待,不积极去表现自己,消极悲观。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主动性,不敢去到人群中表现自己,想改变自己的境况但又不去做出改变。

社会中存在的客观因素。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现象动摇了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致使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生价值观趋于功利化。物质主义的充斥与现实贫困的落差加剧了他们自强自信精神的缺失。其次,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也潜移默化地蚕食着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自信,如毕业时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不用自己去找工作,家里就给安排好一切等,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生对努力奋斗缺乏动力。

2 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精神培育应坚持的功能及特点

高校资助育人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引导功能,通过思想引领、行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向主流方向发展,在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上形成良好的促进关系,其实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发放助学金、颁发证书,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为资助育人本身就是对学生提供经济、生活上的帮助,所以它对学生的世界观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资助工作是具有一定激励功能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是具有一定的自卑情绪的,不能够从自我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进而无法完善自己。但在资助育人的体系下,可以缓解学生在经济上的压力与差距,因而可以疏导其内心的不良心态。

因此,高校学生只要能够正确面对资助评比,就可以调动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刺激潜在能力调动起来,进而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创新精神,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要做到资助培育大学生自强自信的精神,就必须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从自我优势出发,发挥主体价值,从而影响客体。这不仅是顺利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更为学生培养了抗挫能力。

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是自强自信精神培育的主体,为培育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精神,需要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自我培育和自我提升的主观能主动性。

挖掘资助育人的实践力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强自信品质培育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拼搏努力来获得自强自信。

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体会到学习生活的艰辛,他们才更明白自强自信精神的可贵。因此,加大自强自信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化实践环节更能暴露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品质的现状,有助于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锤炼自己,提升能力。高校在资助育人实践过程中,也需根据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注意自强自信精神培育方法方式的调整,促进大学生自强自信品质的培养。

3 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资助育人在培育大学生自强自信精神时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通过理想信念和信心教育,拓展实践平台,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切实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必先健全资助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全面开展实践性资助。开发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深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和勤工助学实践基地建设,增加有效融合“育品质”“育思想”各要素的助学岗位,合理控制体力劳动型岗位,增加脑力劳动岗位,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技能,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苦耐劳、努力进取、自立自强的品质。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成长发展需要,通过举办“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会”等双向选择形式,提高勤工助学育人成效。统筹指导校内设岗单位,每年为学院开设不同类型的勤工助学岗位,并组织岗前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学生在受助自助中锤炼意志、提升素质、增长才干;合理设置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规范岗位的申请和管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切实做好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

开发校友企业、企事业单位基层、各名校交流的各项资源,将资助育人融合成内外兼修的状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争取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校友的爱心支持,以设立奖助学金、举办“暑期赴名校开展夏令营”、到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见习等形式挖掘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学院发挥所在行业优势,争取更多社会资助。积极与校友单位或个人建立交流互动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实习见习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锻炼机会,拓展学生就业能力素质,为家庭经济困难生配备专项的职业生涯导师,切实解决其资源少、机会少的局面,培育其在各项社会关系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自信自强精神。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情感人文关怀。大学生个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离乡背井,难免有孤独的时候,未及时调整好心态时,可能出现焦虑心理,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生当中,更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资助育人工作者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真挚地关怀、引导他们。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让他们主动地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并能得到解决,使他们有信心朝着积极的方向拼搏努力。

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状态表现不佳时,学校应进行信念教育,注重家庭经济困难生远大志向的培养。发挥优秀受助学生励志引领作用。开展优秀受助毕业学生成长报告会、退伍大学生士兵事迹报告会,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强化资助育人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就资助育人过程中大学生缺乏自强自信的精神的原因、特点、功能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得出实践育人资助体系、发展思想引领、人文关怀注重能力提升等方式,在未来的道路上,资助育人除了实现资助的功能,更多的应该是育人,更广泛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培养。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中大学生自强自信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依靠学生的实践锻炼不断深化,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生自强自信精神的树立。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培育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