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耿耿 广东外贸外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方刚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
术语在包括中医在内的科技翻译中占有重要地位。术语翻译并非静态过程,而是随着学科发展不断迭代的一个动态过程。目前随着翻译技术的发展,译者得以通过多种线上和线下渠道查找翻译文本中的术语对应译文。有学者基于术语库、记忆库、语料库和机器翻译等翻译技术的可用性,提出了术语翻译的网络检索策略[1]。然而,鲜有研究探讨针对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综合术语检索策略。就目前而言,中医名词术语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在各种来源的术语英译文中,存在古今概念夹杂和中西医学概念混用等现象。另外,不同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千差万别,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同一术语存在大量良莠不齐的译文。本文基于翻译技术实现的现代术语检索渠道和传统术语查找渠道,探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基本检索策略。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学科,中医语言本身的标准化程度低,中医翻译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指导其发展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翻译标准化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而中医翻译初步的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中医名词术语的标准化[2]。随着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开展,标准化成果颇丰:线上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术语在线网站收录了《中医药学名词》,线下有《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ISTTM)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ISNCM),等等。同时,译者亦可通过其他纸质资料和线上渠道检索到同一个术语的不同译法。那么,面对五花八门的中医药术语翻译,译者如何选出最佳术语译文?下文将对各种术语检索渠道进行评估。
本文中的传统术语查找渠道是指以检索传统的纸质印刷品为手段的术语查找途径。就目前来看,最新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成果往往通过传统术语检索渠道呈现。
1.国内和国际对照标准
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虽然困难重重,但硕果累累,产生了一系列国内对照标准和国际对照标准。国内对照标准的典型代表为《中医药学名词》,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出版,并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遵照使用。然而,有学者举例说明了《中医药学名词》中对应英文名词的各类错误多达数百处,在国内引起了严重的误导,甚至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以术语“明堂”的漏译为例,在《中医药学名词》中其英译为:“(1)nose;(2)acupoint chart”。虽然该书考虑到了“明堂”的一词多义,但并未对“明堂”的全部义项进行翻译。在此书中,“明堂”的定义有三项:“(1)鼻;(2)特指鼻准;(3)针灸模型表明腧穴的点,人体经脉腧穴图,称明堂图。”其英译文第二项为定义第三项的翻译,并未给出定义第二项“鼻准”的翻译。译者在参考该国内对照标准时,不应因其地位和权威性而对其中的英译文照单全收。
继《中医药学名词》发布后,权威国际组织出台了中医名词术语的国际对照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发布了《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两个标准旨在解决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存在的种种问题,认可度相对较高。另外,两个标准的术语翻译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反映了目前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逐步趋同的国际大趋势[3]。同样以术语“明堂”为例,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中其英译为:“①nose ②tip of nose ③acupoint chart ④another name of Shangxing(GV-23)”。相比《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列出的英译文较为全面,但没有提供定义。另外,这两部国际标准也存在一些翻译问题,但随着不断计划修订,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工具书
目前市面上有大量汉英中医辞书,在中医名词术语涵盖数量上具有优势,但往往是各家学说、一家之言,缺乏规范化和普遍性[4]。而在包括在线词典、术语库在内的很多线上检索渠道检索,得出的术语译文往往来自这些纸质工具书。这些工具书出版时间较长,修订也不及时,往往极大落后于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进程。如果译者仅依赖这些工具书或基于这些工具书的线上检索渠道,而不去查证最新标准化成果,那么术语译文的质量和可靠性也难以保证。
翻译技术是指翻译行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和一切可用资源,具体包括在线词典、术语库、语料库、机器翻译、翻译记忆、术语管理等[5]。广义的翻译技术指能够用来帮助语言翻译及其跨语言交流活动的所有形式的信息技术[6]。通过翻译技术实现的线上检索渠道能够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多个术语含义以及相应译文。
1.术语库和语料库
有学者表示,术语网站或术语词典应先于普通词典成为术语翻译第一步[7]。在各种中医术语网站中,目前比较典型的是术语在线(termonline)平台,收录了包括中药学在内的多个学科术语,是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权威术语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收录了《中医药学名词》第一版和第二版,译者能在该平台检索到大部分中医常见术语。然而如前文所述,《中医药学名词》作为中医名词术语对照标准充满大量翻译错误。包括术语在线平台在内的术语库内容应作为参考,而不能迷信权威,不假思索地一味照搬。在术语网站未提供术语出处的情况下,更加不能盲目轻信给出的译文。
因知识产权等问题,目前在中医汉英领域尚未有可共享的公开语料库和大型统一语料库[8]。而语料库也未必适用于中医名词术语检索。首先,在囊括的语料中检索出的术语译文可能无法反映出最新的术语标准化成果。另外,语料库若规模过小则涵盖术语不全,但越综合的语料库可能会检索出越多版本的术语译文,从而让译者产生困惑。
2.翻译记忆库和机器翻译
翻译记忆是一种储存原文本及其译文的语言数据库[9]。(比较典型的有知网翻译助手,可检索到网站数据库内中医文献的双语文本,从而定位到不同文献作者所使用的中医术语英译版本。并且,知网翻译助手所依托的数据库实时更新,因此在术语涵盖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文献作者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此类记忆库中的术语译文质量难以保证。机器翻译则在术语翻译上错误率偏高,在一项汽车术语翻译研究中机器翻译错误率高达85.3%[10]。由于中医名词术语没有做到术语完全统一,机器翻译在中医术语翻译上的表现也不容乐观。
3.网页
网页往往是各种线上检索渠道的综合载体。除了上述线上渠道之外,网页还能展现专业论坛、新闻网站、百科等内容,从而提供大量中医名词术语定义和翻译结果。以“气街”的网页检索结果为例,“气街”在收录了《中医药学名词》的术语在线平台中只有一个翻译(pathway of qi)和定义(经气聚集通行的道路)。但是译者通过查找网页,可发现包括百度百科、360个人图书馆等在内的网页搜索结果显示“气街”有多个含义,可能指“经气聚集通行的道路”,也可能指气冲穴,最后通过查证《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得到气街译文分别为“qi pathway”和“another name for Qichong(ST 30)”,可证明网页搜索出的气街定义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具体取哪一个定义,译者必须回到原文具体语境确定。而百度百科等百科网站不仅能呈现术语的中文释义,往往还会提供外文释义。然而,百科类网页内容由网民自主生成,尽管存在一定的内容审核机制,但是内容并不权威,质量无法保证。其他网页内容也存在类似情况,因此译者应谨慎参考并验证网页内容。
综合而言,最新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成果目前往往通过传统术语检索渠道呈现。而现代术语检索渠道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语翻译的收集来源和翻译技术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尚未有线上渠道收集上文提到的两部国际对照标准,这些渠道的权威性也相应地大打折扣。对于待检索翻译的中医名词术语,译者应先准确把握术语在文中的准确含义,不可因对术语熟悉程度高而忽略上下文,因为忽略原文语境,并过于依赖纸质或电子资料提供的译文容易错误地构建中医名词术语意义。在检索渠道选择上,译者应重视能反映最新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成果的渠道,并通过多个其他渠道对备选术语译文进行验证。随着信息技术和翻译技术的发展,现代术语检索渠道在未来有望能更及时全面地收录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成果,甚至形成权威的标准术语集,从而帮助译者便捷高效地检索高质量中医名词术语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