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锦玥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人都知道鼓浪屿的异域风情和车水马龙,可是却不知道在这座城市繁荣的背后,有很多为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默默做出贡献的劳动人民,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环境。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厦门这座城市变得繁荣而又发达。鼓浪屿,这三个普普通通的字被刻上了“浪漫”的印记。城市虽大,但是板车工的存在,却让这座城市有着别样的温情,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这座城市,用自己的双手去为城市的发展助力。他们用行动来丈量这座城,用心去感受这座城,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来守护这座城。
导演用6分钟的影像呈现,还原了一个板车工的生活,这6分钟同时也是在讲述一个群体的生存现状。98年老人来到厦门鼓浪屿,从散工一步步走到拉板车的最终职业,几十年间在岛上所经历的人和事,不仅仅有家和工作,也有城市的发展印记,他见证了鼓浪屿的时代变迁,也见证了板车这一行业发展的无奈与萧瑟。
整部影片的节奏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空镜头下的鼓浪屿浪漫而又充满生机,推着板车的老人,拉着板车的年轻人,这是时空上的寓言开端,而鼓浪屿的城市印记,也是这样的朦胧而充满未知。“漂泊在海上的岛屿,成就了你,也成就了中国”,65岁的老人在镜头前没有任何修饰,赤裸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平移镜头的运动也更真实的展现出鼓浪屿不同地点近三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部短片因其时间所限并没有使用艺术电影的长镜头拍摄手法,相反用简洁明快的镜头辅以快速剪辑,真切的为观众呈现出这个时代的小人物形象,用最短的时间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和诉求。特写镜头是最好的情感调度,影片风格的凝练并没有抛弃特写镜头对人的全方面展示。从老人推着板车行走在小路上,到老人端着饭碗在简陋的屋中吃饭,6分钟的影片以大量的特写镜头,全方位再现了老人的形象。板车工的身份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在鼓浪屿的微观世界中,这样的忙碌生活,老人只是其中之一。
在影片画面的结尾对自然光的运用做出了充分思考,用太阳光的暖色调照在主人公的脸庞之上,同时用一种背光的拍摄方式,拍摄主人公在阳光下的笑脸,朦胧而又温馨,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主人公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对鼓浪屿这个城市的热爱。虽然老人的生活不易,但是依然洋溢着幸福,也从画面中带给观众现实生活中的最后一丝温存。“鼓浪屿养了我,我也算养了它吧。”老人在这样温暖的画面中,不再那么辛酸,情感的流露也不再那么沉重。
真实性是纪录片最本质的特征,它重在通过被拍摄者最自然的形态来展现整个生活,而不是用故事题材的夸大去表达情感。在纪录片中,对场景的记述,故事的表达,除了向观众展示已经有的画面之外,还应该注重声音的表达,通过声音的表达去达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效果,通过语言的手法去讲述故事,衬托场景。
短片以老人的个人独白缓缓带入,讲述属于鼓浪屿这座城市的故事。和普通纪录片不同的是,为了突出一种特殊的乡土风情和浓厚的城市色彩,这部短片之中很多的细节都是通过老人的独白来展现,老人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使影片整体的风格平和而稳重。老人拉着板车走在崎岖的小路上,声音在细节的处理中多了一些主人公的咳嗽声,以及主人公在用力上坡时所发出沉重的呼吸声,这样的展现手法更能让受众感受到这一工作的辛苦还有主人公对于这份职业的付出,使得这部短片的真实性更加突出。
短片拍摄所选的角色是一个对于鼓浪屿的发展非常有话语权的一个普通市民,通过主人公这样一个板车工的身份作为第一视角来展现整个鼓浪屿的生活和发展。他每天都随着鼓浪屿醒来,又和鼓浪屿一起睡去。主人公在鼓浪屿做了28年的板车工,这份特殊又辛苦的工作让他在这28年来走过了鼓浪屿大大小小的道路。这28年,他每天都在这个城市里面穿梭,白天推着板车行走在大街小巷,夜深后伴着路灯回到小屋,对于鼓浪屿的发展老人有着最清晰地认知。短片中,老人口中满是垃圾的土地,已然建成一座现代化公园,而这里曾经的一砖一瓦,都是老人口中的骄傲。与其说影像更多注重的是“物”,不如说在导演眼中,影片更加注重的就是想要讲出“人的故事和情感”。
在鼓浪屿,板车工是一个极具符号化的人物,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板车工的出现使这座城市多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而老年人又有着自己的固执。现代化的交通和他们手中的板车,看似成为了时代的驳论,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板车上,承载着鼓浪屿的城市印记。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多数地方在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更新交替中已经没有了早些年前的样子,而这部短片中所选择的主人公正是自己亲身去感受了鼓浪屿这么多年的变化,通过他的语言描述,也更能代表出中国的普通人民对于社会发展变化的看法。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描述这个城市的变化,直观的让人感受到这么多年来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
短片中背景音乐的运用将人物与城市之间的情感共鸣带入了一个合适的氛围之中。在主人公讲述板车工的现状时,背景音乐以一种舒缓并且带有一点忧伤的钢琴曲呈现,用背景音乐去烘托气氛,能够更好地将受众代入到这个短片的情绪之中。在短片的后段部分,通过一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话语,还有镜头的捕捉表达出了鼓浪屿人民的热情和善良,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家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帮助。短片最后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些在城市背后和人群背后默默奉献和付出的劳动人民,他们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去为这个城市做着自己的贡献,这些一点一滴的贡献积累起来,就是推动这个城市发展的巨大力量。通过普通人民来看鼓浪屿的发展,再通过鼓浪屿的发展看到中国的发展,在每个城市中,总会有一些人,在默默地为城市的发展坚持着自己的工作。
“一路坎坷皆是景,一车艰辛满是情”,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借口也没有那么多的懒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视频的结尾也是在致敬所有为城市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是他们让普通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变得有意义。人们常说,厦门是一座“温馨城”,“温馨”是一个聪明的说法。可以说一束康乃馨很温馨,也可以说一个笑容很温馨,还可以说是一个家庭很温馨,而一座城市的温馨,并不是那么容易形容,情绪和色彩的感受往往更加直观,而人的存在似乎逐渐被时间所淡忘。许多人来厦门寻“温馨”,会把鼓浪屿上斑驳沉默的老建筑形容成温馨的一种,会把他们在厦门大街小巷里体验的慢生活描述为温馨的一种,然而属于这里真正的温馨,是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属于鼓浪屿的孩子们,更是那些固执的穿梭在人群中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的人物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