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奇,郝鑫梦,吕培瑒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南京大学“科创之星”众创空间是南京大学建设的产学融合“校园众创实训平台”之一,依托线上线下的双重资源,开展集创新创业课程、演讲厅、培训、竞赛、成就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
南京财经科技园区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其依托南京市政府的优惠政策,以现代服务业为立足点,突出与学校优势学科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企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聚集基地等。
以上是两个众创空间建设十分完备的学校,而与之对比的是,在一部分独立院校中,这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十分基础的阶段,例如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只建设有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学生对“众创空间”这一概念并不了解。而在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众创空间更多地承担了实训课程的任务,其培养“创客”的能力还有待完善。
南京大学众创空间于2016年正式启用。现已开设《五创时代》《NAO 机器人创新设计》《商务礼仪与职业彩虹》《新煤体文化与创意》《创新创业与实践》等课程。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经管类综合实训中心,设有沙盘对抗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物流体化实训室、商务综合模拟实训室、审计模拟实训室、银税一体化实训室、 会计模拟实训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工程管理实训室、三创教育实验与训练基地等。主要开展一些实训类课程。
由此可见南京大学在创新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已经十分完善了,将众创空间与创新类课程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效率,但类似的教育模式在其他很多高校中都存在缺失,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虽设有实训类课程,但与“众创”这一概念联系并不紧密。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科创之星众创空间是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是南京大学双创基地的一个实训课程培养平台。建设有“全息影像实验室”“路演大厅”“创业沙龙”等功能室。
南京财经大学科技园以自由分隔的弹性空间为一个办公单位,具有办公、研发与孵化功能。 同时拥有完善智能化设备等配套设施,随着引进和孵化的结合,服务和推广的统一,大学的优势逐渐凝聚和培育。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众创空间创建于2018年,共有九间教室外加大厅构成,包括学生的实训中心,使整个众创空间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其中创新创业工作室一共有四间,处于待使用状态。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反馈效果良好。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开设有一个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位于图书馆南侧,仅有构造框架并未投入使用。 设施不完备,且面积较小,甚至不具备众创空间的雏形。
在这几所高校中,南京大学的众创空间使用率最高且取得成果较多,原因与南大是首批双创基地是分不开的。而同为二级学院的金审学院和紫金学院,金审学院的众创空间已经建设完成并且投入使用,但紫金学院尚未完备,二者相比,紫金学院还有待提升。 但反观金审学院与南大科创之星众创空间,已不在同一发展水平,南大的众创空间达到了很高的使用程度,并且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因此,一些发展尚未完备的独立学院可以以南大为蓝本,参考南大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和使用章程,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南京大学“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位于仙林校区北侧,建筑面积3 000m2;南京财经大学科技园由二座高层建筑及周边楼宇组成,总建筑面积为65 000m2。
这些众创空间的建成,离不开良好的资源支持,而很多普通院校,存在着场地缺失、资源不足等一系列客观问题,例如部分独立院校,只能给具有创新创业培训任务的空间提供一个大厅或几个房间,这远远达不到“众创空间”中对“空间”的要求。
另外南京大学建设有“机器人实验室”“全息影像实验室”“3D 打印工作室”等功能室。 这些空间的建设离不开硬件的支持,但许多独立院校无法拥有足够的资金、设备与技术,这也是其无法建有成熟完备的众创空间的首要原因。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具有高度的全局性和专业性,对师资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但现有校内的教师队伍,大多数不具备创业或投资的实战经验,只能空谈理论、照本宣科,这些缺乏实战经验的指导,对学生而言就如纸上谈兵。而一些校外兼职教师,教学与实战经验参差不齐,也很难给学生系统化的引导。 总体而言,教学偏于理论化,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除此之外,在高校教育中,这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软实力培训课程,多数为选修课,专业性不足。但其实,与第一课堂有关的专业技能培养至关重要,但对于因兴趣而选择了相应创新类课程的学生来说,对其兴趣的培养和开发更加重要。因此,加强对选修课教师的激励制度,提高课程质量,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
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在很多专业领域都拥有较好的资源,如拥有高精尖的设备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教授。但许多高校却未能充分将已有的资源加以利用,导致一些实验室、工作室处于闲置状态。
另外高校与企业之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无法第一时间得到企业的迫切需求,而企业人士又无法轻易利用高校的资源以及其专业知识指导,因此在成果转化效率上,仍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自2015年以来,政府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性文件。 其中,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公共创意空间、 促进公共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其中就提到了“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因此,在一些独立院校中,其众创空间建设水平十分初级,应利用我国的政策支持,充分在外部寻求资源,我们可以通过与外部大学和企业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也可以向政府、相关企业寻求资金、技术支持、完备自我的建设。
在众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进大量高水平的教师,要同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实战经验,也可适当邀请部分成功的企业家,建设“产教融合型”众创空间,即整合学习和社会资源,高校和企业作为主体共同投入,定期举办相应的实践类活动以及开设相关理论性课程,形成以兴趣为中心的这一“创客”群体,加强对特定人群的集中化、专业化培养。
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制度,在很多民办独立院校中,由于教师的缺少,同时激励作用也不足,导致大量选修课程过于随意,起不到差异化聚焦培养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潜能激发十分不利。
南京大学的众创空间不仅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和课程安排,同时对于参加过相关项目的学生来说,众创空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交流进步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完成自己的创意想法,将创意付诸实践之中。而对于没有参与过项目,仅是上过相关课程的学生来讲,也对众创空间有了一定了解,激发了他们的潜在兴趣。
可对于许多独立院校而言,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以及运行模式还未普及甚至还未建成,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示感兴趣,但可惜还未正式运行,个别学校也只是运用闲置的空间, 添置些简单的办公设备, 但在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资源的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 不利于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众创空间”这一概念一无所知,由此可见,虽同为高等院校,但教育水平的差异化十分严峻,如此不利于社会整体的进步发展。 下一进程中,独立院校也应利用互联网、社会、团体的力量, 通过企业投资、创业基金、股权众筹、融资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产生有效的拉动和孵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