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芳,赵林溪,胡敏
(1.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2.保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3.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
2019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2019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 万人。 这比2018年增长14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就业形势的持续严峻,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在加剧。 保山学院就是一所建立在滇西边境,坚持“扎根边疆、服务基层、艰苦创业、开放创新”精神,立足保山,服务云南的地方性、应用型综合本科院校。
保山学院2018年本科毕业生1 430 人,其中省内毕业生占比96.57%,除去升学和入伍,省内就业率96.57%,2018 届省内毕业生中,又有99.88%选择留在本省(云南省)工作。 这说明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绝大多数生源来自省内,就业地域分布也是省内占比最大,这与云南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很大联系。 云南人历来有“家乡情结”,主观上不愿意到离家遥远的地方工作,即使面对外省较为优质的就业机会,也依然会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甚至放弃。这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也导致部分毕业生失去了外省优质岗位的就业机会。
在专业相关度方面,保山学院2018 届毕业生中76.08%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但是存在着部分专业相关度高于90%,少部分专业相关度低于50%的现象,各专业之间的专业相关度差异较大,没有均衡发展。 在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原因中,“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占比44.33%,“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占比24.63%。
这说明毕业生存在就业竞争力弱、 所学专业与个人爱好不匹配的问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决定着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找到符合心理期待工作的概率,有相关工作实习经验、有相关资格证书、学习能力强、能吃苦等都属于就业竞争力。而通过与学生访谈得知,听从父母安排、对于专业不甚了解、专业调剂都是造成个人兴趣与专业不匹配的原因。
低年级时,大学生普遍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认知不深刻,容易迷失在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中,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即使进行过就业指导课程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模糊。而升入高年级,实习、考研、毕业论文、就业等多重压力扑面而来,学生才意识到毕业与就业的紧迫性,造成心理负担快速加重,求职容易出现普遍撒网,却不针对性准备的现象,导致成功率不高,失去理想工作的竞争机会。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还存在就业观念落后的问题,表现为就业期望值过高与实际能力不匹配,缺乏核心竞争力;过分追求“稳定单位”的工作;畏难情绪严重,急功近利,不想屈就低薪的职位,不愿意到小微企业、基层就业。 学校每年筹备多场大中小型、专场招聘会,积极与企业沟通推送人才,但是对学生吸引力却不高,导致人才滞留发达地区形成“千万人过独木桥”,小微企业、基层存在大量岗位空缺招不到人。
近几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学生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地方本科院校响应号召也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积极为学生提供保障措施,但却还没有形成全面的培养土壤。 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得不到很好的能力培养和实践,毕业后直接创业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能力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而失败。
组建由职业生涯导师、创新创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多元化就业指导队伍。 生涯导师可由辅导员担任,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导师可由参与过创新创业课题、项目的教师担任,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还可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家作校外兼职导师,每个专业按照人数比例分配创新创业导师,定期针对各专业进行就业指导。专业教师负责对各专业学生答疑解惑,进行针对性指导,每年各专业还可选取一批在升学、入伍、求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就业指导队伍,用亲身经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帮助。这支多元化队伍从各方面共同发力,在不同阶段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和帮扶,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目前保山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包含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大二的《创业教育》,大三、大四阶段的就业指导,采取专题讲座、专题培训、主题班会、招聘宣讲会等形式开展。 非课程类指导方式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但是存在不易组织、覆盖面不全、培训专题不成体系等问题。 可以在大三、大四继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形式为理论+实践模式,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可包含面试技巧、求职简历、就业心理健康辅导、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模拟等,全覆盖提升学生求职技能。
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强化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地方建设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的同时,设立校级大创项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要鼓励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共同组队申报,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促进创新人才、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
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在目前保山学院已有的创新学分基础上加设创业学分,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 建立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的机制,学生可多次申请休学创业,并免修创新创业相关实训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成从创新理念到创业成果的转化。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为有创新创业浓厚兴趣的同学提供实践场所,以赛代练,打造品牌。
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中央多举措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运用好辅导员这支队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学生正向鼓励和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让他们打破地域限制,克服畏难情绪,到小微企业就业,到偏远山区、基层就业,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特别是要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坚定信念,做出表率。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教育部直属高校、 “双一流”高校、“211”高校本科生相比差距较大,考研给学生再次提供了圆梦重点大学的机会,也给了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考研转换相关兴趣专业,加大就业专业对口率。 因此,升学是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专业对口率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地方本科院校对学生升学的重视,通过就业指导队伍将升学理念融入日常教育中,为考研学生提供课程辅导、择校指导、经验分享、心理疏导,完善升学奖励机制,全方位鼓励学生积极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