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紫微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株洲 412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同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宣示,明确了旗帜,更预示了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仍然存在辅导员身份感不明、专业化能力起点相对较低、工作繁杂、压力较大、缺乏持久的工作激情等困惑。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辅导员带来身心双重压力,影响职业幸福感获得,同时也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完成。 因此在此探讨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基于统计发现,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幸福感的研究体现的共同特点是:清晰的职业理想,成熟的队伍建设方向,实现人生价值等。 由此,我们归纳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幸福感,是指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以及实现职业理想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愉悦感。
时至今日, 仍然有人怀疑辅导员究竟是不是大学教师。 可见, 在职业层面上,人们尚未完全认同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 辅导员或许只是高校教师中兼职性的非专业性的“角色”。 辅导员自身也会对职业产生困惑:辅导员是不是我们的终身职业?辅导员岗位上能不能做出成就?
辅导员群体多为本科或硕士学历,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一个群体,并且很少有人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班出身。 以致某些辅导员在面对非常见的棘手的问题时, 往往不自觉地用 “上面要求”“学校规定”“大家都这样”等话语作为挡箭牌, 乃至用“我也没有办法”“你找我也没用”等托词显露其困惑与无奈的缺位, 无法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意义选择。
据相关数据显示,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辅导员觉得自己工作内容烦琐、时间长、压力大、甚至风险大,紧急任务和不确定因素多,易于产生懈怠感和无力感。 长时间高压力的繁杂工作往往会降低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使得许多辅导员无法从工作中体验到快乐。
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理念。高校辅导员工作离不开日常性的事务,但不能仅仅局限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否则容易造成三不像困惑:不像教师、不像干部、不像专家。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43 号令)已经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定位: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肩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健康生活。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应该义不容辞地扮演“知心朋友”乃至“人生导师”的角色。
(1)做好学生的政治方向导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源于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青年的价值取向必将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务必要趁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机,全力抓好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养成。务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
(2)做好学生的思想方法导师。 大学生思想方法,即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方法形成了诸多新特点。在内容本质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方法呈现出时代性、个性化和独特性等特点;在思想活动形式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方法呈现出多元、多样和多变等特点;在运行过程方面,呈现出主观与客观磨合以及悖逆与创新并存的特点。 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情感诉求乃至情绪变化等,都需要我们辅导员用心去“读”,力求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交流中,尽量多释放一些诚意善意,努力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3)做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导师。与中学生单一的学习生活相比,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压力,如人际关系压力、求职就业的压力等。 部分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压力, 逐渐形成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学生已经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吸烟、酗酒来发泄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成长成才。要根除这些隐患,辅导员首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当好学生的表率。 同时需要学生乃至学校和家庭共同来重视。
3.2.1 提升自身政治占位高度
辅导员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关系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辅导员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认识,善于把握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轨迹,善于发现青年学生的思想困惑和情感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2.2 修炼思考深度
正如孙子说的: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深度思考力是优秀辅导员一种必不可少的特征,也是不少优秀辅导员的日常习惯,当他们看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或想做什么时,往往考虑到的就比我们更多更深一点。在新形势下,学生面对多样化的环境,会有多样化的诉求。因此要特别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深入研究其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精准施策。这就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积累经验,深度思考以探求规律。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后,辅导员更加细致地制定深度辅导方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2.3 扩展知识广度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构建的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三大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涉及七大门类12 个一级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和管理学。 专业知识则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三大领域。法律知识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14 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拓展自我知识广度,融会先哲们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充实思想内涵,以理服人。
众所周知,辅导员工作具有重复性的特点。成天围绕学生转,日复一日重复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往往难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兴趣和创新热情。 甚至无暇兼顾自己的专业知识, 致使已有的学科专业知识逐渐荒废。加之不少大学生思想比较幼稚而不稳定,甚至有些偏执, 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令辅导员应接不暇,加班加点几成常态。 因此,努力提高效率效果效能,已经迫在眉睫。
努力建设高效乐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才能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力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 乐业感,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真切关怀与支持, 为辅导员提供广阔而能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更需要辅导员以自身的睿智、积极与努力。 做好三师、练达三度、注重三效,为辅导员工作开创出一片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