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
关于何谓新媒体,应该说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的外延不断变化。也就是说,新媒体本身是动态概念。笔者无意于新媒体概念的探讨,本文中所谓新媒体就是指网络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并以手机或电脑为传输终端的媒体,比如微博、微信、qq、SMN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人处理信息的主动性。人们通过传统媒体,往往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新媒体则不然,人们不但可以通过新媒体接收信息,而且可以传播和发布信息。到目前,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手机几乎人手皆备。本文即探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路径。
应该说,新媒体的普及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先说积极的一面,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使教育者的视野得到拓宽;同时,教育者也可以比较容易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建立和形成一种比较平等的交流机制。同时,新媒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感受、宣泄情绪和提出意见的平台。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新媒体的普及也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麻烦。首先,是信息爆炸所引起的“混乱”。新媒体普及使人们的信息接受量成几何倍增长,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接受量其实非常有限;而当下,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坐在屋里就几乎可以无所不知。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新媒体因为“把关人”角色的缺失,使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十分多元,各执己见,公说婆说,这样一来,很容易使人陷入“虚无主义”的状态,也无疑会使人的思想、信念产生波比如,前一段时间,有很多人几乎是跟风似的对革命英烈及其事迹提出质疑。这一群体只要从以往报道中找出一点小的漏洞或者瑕疵,就可以对英烈事迹做出颠覆性解读。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大量负面信息的接收就会使学生缺乏坚定的信念,认为一切都是不可信的。
其次,“碎片化”的传播很容易造成信息错误或断章取义。众所周知,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在信心接收方面虽然不再受到时空限制,但发布信息则以140字为上限,且没有任何文体要求,这就决定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碎片化。也就是说,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传播者对事件有意无意的歪曲或者断章取义,这就给大学思政教育造成了极大障碍。
再次,“领袖意见”的形成。众所周知,在社会性网络空间内,有一批“大V”或“公知”的存在。同样,在高校网络空间内,也存在着类似于大V或公知。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参与会表现出叛逆性与趋众性并存的状态。所谓叛逆性主要是对教育者而言,学生们大都主观地认为管理者就是在监视和限制他们自由的。此时,如果有一个反教育者的立场出现,学生们则又表现为盲从和趋众,而学生的趋众心理也进一步催化了反管理的“领袖意见”的形成,甚至可能演化成为大的舆情危机。而且,以微博尤其是微信的传播,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教育者对此几乎束手无策。
新媒体的普及已成事实,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对此善加利用,才能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路径一,充分利用新媒体,使思政教育从说教式变为引导式。传统媒体时代,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一般都是说教式的,就是由教师向学生宣传所谓“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说教极易引起学生的厌恶。而且,学生只要从教师的说教中发现一丁点瑕疵就会“本能的”对教师的说教进行全面“反击”,直至彻底否定。新媒体普及后,学生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取信息,也就能更容易找出教师说教中的漏洞与不足。因此,单向说教式的思政教育已经没有市场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普及的优势,通过新媒体获得更为大量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是思想观念。引导和说教不同,说教是只向学生强调所要强调的一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引导则是将事物的多面性都告知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应该分清主次,让学生通过辨析从内心对正确思想观念产生认同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一些断章取义的碎片信息或别有用意的煽动信息的影响并参与传播,甚至可能以实际行为作出回应。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是要培养学生辨析能力,教会学生了解信息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作出理性判断,而不是在叛逆和趋众心理下人云亦云。
路径二,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将关心与教育结合起来。学生有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这多半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实际困难而一时难以解决造成的。多数学生也不太愿意向教师直接反映其所遇到的困难,但他们会通过一些媒体来表达或宣泄自己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就成为了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一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其所遭遇的实际困难,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这就相当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以亲身实践地方式加以印证,当然也能大大地加强学生的认同感。
路径三,组建专业性的媒体监管和引导力量。新媒体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是新事物。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新课题。所以,校方有必要组建更为专业的力量,对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关注、传播、发布的信息进行正确辨析,从而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并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