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熙淳 美国康考迪亚大学欧文分校
延时摄影一般被用在拍摄风景、人流、动物、建筑施工等方面,针对变化较慢的拍摄对象,借助这种技巧,将长时间的变化过程缩短为几秒,而且借助视频快速的展现出来。如今普遍采用单反相机来进行拍摄,不但携带轻便,而且操作也非常方便。
首先要对光圈的大小进行手动设置,采用一档光圈,从而获得景深不变的视频效果。其所设定的值不能太小,而且要注意防止衍射极限光圈对视频所产生不良影响。正常情况下,F11 以上都属于适宜的光圈范围。
必须手动调整快门的速度,持续采用一档快门速度,能获得运动凝固程度一样的视频。一般情况下,设定值不能太快,最合适的值是150 秒左右。人的眼睛能看到动态模糊的视频画面,一旦高速快门拍摄的照片被制作成视频,那么每一帧都会是清楚的,从而展现出一闪一闪的效果,但视频质量很低。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必须减少快门的速度[1]。
在合理设定了白平衡之后,能获得色温适宜的延时视频质量。虽然单反相机中有自动白平衡设定的选项,能得到色温变化的效果,然而可能产生闪烁,所以不要选择该设定,尽量手动设定白平衡。也要选择拍摄RAW 格式,借助后期进行剪辑,从而随时设置白平衡,同时不会降低图像质量。
通过进行对焦设定,能获得焦点不变的图像。单反相机中虽然有自动对焦的功能,却会因为景物的移动而使得焦点产生变化,最终降低拍摄质量。所以要手动对焦,节约电量,从而延长单反相机的延时拍摄时间[2]。
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会对整个视频质量产生影响。必须要明确这几个原因:最终需要达到的画面质量效果、镜头长度、拍摄时间跨度等,从而设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在进行设定时,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举个例子,在拍摄画面“涌动的人流”时,时间跨度是15 分钟,要更加自然的体现出人群运动的延时画面,就必须要每隔两秒拍摄一帧画面。在拍摄了450 张图片后,便能获得大概20 秒左右的延时视频。
具体可以将拍摄的方式和路线分为两种,一种是竖向的,一种是横向。所谓竖向,指的是拍摄对象和移动轨迹在一个方向,效果逐渐朝着拍摄主体接近。在竖向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拍摄对象的焦点进行关注,从而避免后期剪辑时无法找到固定中心位置,也防止产生失焦、跳帧的问题。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拍摄主体是静态的,那么则要分析焦点问题,尽量不选择难度高、无法聚焦的拍摄对象。而横向拍摄,则指的是拍摄过程中,两边横着进行操作的模式,这种方式非常常见。
要获得良好的移动延时影像效果,除了要了解单反的移动轨迹,也要明确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式。不管是人流,还是车流,都有特定的移动路线。拍摄时需要进行观察和计算,而且做出判断[3]。同时,摄影师也要在设置前景的过程中,分析初始画面和最终落幅画面的比值,合理的判断能促使拍摄效果更好。
在借助单反来拍摄延时影像的过程中,需达到连续间隔曝光的目的,促使所拍摄的物体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可采用定时快门线,从而促使拍摄间隔形成一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等距离移动。一些摄影师会选择人工移动的方式来进行拍摄,然而移动的距离不能大于16%,这样是为了维持画面的连贯性。因为移动的距离越大,角度的变化越大,视频画面运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操作时可遵循这样的准则:距离拍摄目标越远,那么每次移动的距离便越长。若是转换为角度,那么在横向拍摄过程中,每次移动的视角变化范围必须在0.4°——1°之间。其中,0.4 属于慢速,0.5 属于一般速度,1 属于较快的速度。
拍摄过程中,所选择的焦点也必须是不变的,从而方便进行对焦[4]。摄影师要尽量将焦点放在镜头中较低的位置。
在拍摄结束之后,要将所有的照片导入到非线性编辑软件中,这些软件包括了After Effects、Photolapse3、Cut Pro 等。先点击跟踪面板,选定其中的稳定功能,对焦点进行选择。然后再一帧一帧的分析,每一帧要朝后进行分析。在选择了对焦点之后,还要进行反复的观看,从而找到最适宜的位置。同时,一段高质量的延时摄影视频必须加入音频,而且采用一定的剪辑手法,最终完成延时视频的制作。
通过使用单反相机来进行延时拍摄,其中的RAW 格式保存了众多的信息与画面动态范围,促使后期制作也更加方便。同时,单反相机拍摄出的移动延时摄影作品,也为观众呈现出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影像,所以必须要掌握其中的技巧,从而更好的进行拍摄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