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

2019-03-22 12:27金子辰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英美音乐剧受众

金子辰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一、引言

1974年,E·卡茨在传播学研究中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作为拥有特定需求的个人,受众在其特殊需求的驱动下会主动与媒介接触并从中获得满足[3]。而欧美英语音乐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了这样的需求。

美国音乐剧起源于18 世纪30年代上演的美国民谣歌剧。鉴于民谣的同域性、通俗性和耐听性,它不断汇融了黑人文化和欧洲传来的表演特征,获取了当地美国观众的关注。当今,这种民谣艺术已蜕变为具有高度综合性舞台戏剧和歌舞表演的艺术,形成了喜闻乐见的全新的音乐剧模式。

与其它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剧歌词作为音乐剧唱段中的情感延伸部分,无论从叙事角度,抑或从人物架构角度,均触发演员在音乐剧表演中的情感演绎,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剧的歌词的共情性、唯美性,就成为直接诱发观众观感的有效手段。

因此,音乐剧的传播中,歌词中体现了唯美性、可塑性,也是诱发音乐剧音乐和舞蹈创作的必要条件。通常,歌词能与音乐的高低起伏匹配,或能为舞蹈的形式提供适当的说明。即,音乐剧唱段中的歌词起着融合音乐和舞蹈元素,使音乐剧表演的效果鲜明、强烈,使观众在音乐剧中体会词融于歌舞后的饕餮盛宴。

再者,歌词的共情特征,是引发作者再创作的有效方式。音乐剧作为舞台剧,具有真实性和在场性。[4]演员在话剧中的台词中的表现力比较单一,而音乐剧的歌词与音乐旋律、节奏相辅相成,立体感强,易于增强与社会的传播融通意识。

而用精准的语料库知识是收集歌词的比较有效手段,能帮助作者“进入更大的创作空间”,并为观众设定有效背景[7],利于解析歌词对受众群体的影响。综上,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来自不同音乐剧版本的歌词,通过语料库收集工具,分析歌词中出现的高频主题词,找出音乐剧唱段创作中共鸣词汇,从而有效充实音乐剧歌词创作,为音乐剧的艺术传播开创出全新的搜索路径。

二、音乐剧的受众调研

本文从音乐剧的受众群体的特点、喜好及歌词设计等角度,向各类人群发放调查问卷450 份,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从整体调查表的观众分布数据分析,大多接受问卷调查的受众,显示出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是其青睐的对象,占比达到64.22%;其次是英国西区的音乐剧,占比达到51.47%。相比之下,韩国和日本音乐剧的观众要少很多,分别只占7.6%和9.56%。由此可见,音乐剧作为英美戏剧文化的代表之一,让各国观众耳熟能详,如在他们创作的作品中,《猫》、《狮子王》等均成为了无可超越的经典。

在中国著名剧院引进的音乐剧,大多都来自美国百老汇和英国西区,如上海文化广场引进了《长靴皇后》等英美音乐剧。其音乐风格或夸张、风趣,能迅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或唯美,震撼人心,演出结束后仍余音绕梁,因此,英美音乐剧能很快受到中国观众的垂青。受众群体在感受音乐剧的台词的隐形表达时,逐渐接受语句表达的模式,也慢慢对于尊重音乐的结构和表达,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起到共情效果。从调查表可知,年龄在19 岁-30 岁的受众群体,是英美音乐剧的忠实观众。年轻人绝大部分能熟练掌握英语,容易与演员形成视觉、听觉沟通,跨越文化沟壑,形成文化互通,达到文化互为的目的。但音乐剧的中国原创要大胆本土化实践,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内的题材。[6]

三、语料库使用与主题词分析

音乐剧的基础主要是利用音乐、歌曲等形式表现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特选取了83首选自著名音乐剧的歌词,利用AntConc软件进行词频切割。以下为研究结果。

(一)主题词名词

经过统计,man 出现了71 次,life 和world 分别出现了49 次,heart 出现了29次,god 和mind 出现了27 次。这些高频名词都是与人和人性相关的。从词频出现的效果可见,其同欧美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紧密相连。例如,出现频率最高的man 和life 指的是人的生命本身,heart 和mind 指人的心灵和内在感受,而world和god 与欧美宗教文化相关,把人与世界万物产生联系,使人的价值得到升华。在欧美社会的价值体系中,侧重于表现个人的价值感悟,逐步完善了观众与演员之间共情的体验,而具有传播力度,这种自我实现的行为,把更多的音乐感悟分享给观众,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二)主题词动词

在所选英文音乐剧中出现的动词中,词频最高的是know、say、see、get、love这五个动词,它们分别出现了158 次、118 次、108 次、99 次、96 次。相比名词, 动词整体都出现得更多,这也说明动词会在音乐剧歌曲的语气和情感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英语语法角度而言,动词是主要动作实施者。根据笔者观察,大多动词都是直观动词,例如know 这个词是很直接地表达“懂得”的意思,get 这个词也是很通俗易懂地表达了“得到”的意思。叙事的解释过程产生知识资源,因为舞台音乐剧时长的限制和复杂的剧情,歌曲必须在简短的话语中表达清晰的意思,而不是使用华丽婉转的措辞。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与欧美人惯常的表达习惯相符,以美国人日常语言为例,他们在表达生活用语时,也注重简单化,但由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慢慢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典型的意境审美特征”[5]。

(三)主题词形容词

经统计,所选音乐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容词是all,它总共出现了201 次,依次是more、new、good、right,分别为52 次、45 次、43 次、39 次。一般来说,形容词是用来修饰人物性格特征、场景转移的有力表现,体现出人们对生活新希望、对真善美的向往,并以此来与观众产生共鸣。

其中,more、new 这两个词意为“更多”和“新”,可以在观众的脑海中勾勒出“更多”、“更好”的景象,体现出积极的生活变化;good 和right 则代表“正确”、“善良”的意思,鼓励人们用人性化的思维模式,展现质朴纯良的生活理念、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操和内心向善的美好向往。从传播学角度看,观众心中会感受到一种鼓励和向往,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新的希望。

四、讨论

首先,当今的英文音乐剧,整体上更多倾向于强调积极、正面的事物,如前所述,这个结论从more、new、good 等高频出现的形容词中可以得出。但在音乐剧的双向传播(观众—演职人员—编剧—评论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常用的表示“真善美”的用词的频度。笔者认为,现代音乐剧中可以尝试适当添加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真善美”的表演内容,或许可以使观众眼前一亮,更有力地激发起共鸣,让观众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震撼。

通过高频出现的love 一词,出现在故事叙述中,爱情故事仍占有相当的优势。虽然爱情故事有着易使人共情的特点,但它一再出现在各类音乐剧中,同样会有缺乏新颖性的问题。音乐剧的创造“应传递出当今时代精神与艺术文化理念”。[2]因此,想要使音乐剧艺术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音乐剧在取材上可以与现代人的生活有更密切的联系,以引起年轻一代观众更强烈的兴趣和共鸣。

近几年,中国开始打造自己的原创华语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从英美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借鉴英美音乐剧,具备“寻求普适共通点”的能力,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认同”[1],而不再是音乐剧本身,只是具有外来形式的空壳。

从传播角度说,欧美音乐剧多取用与个人为主的题材,所以在词频上表现出了高频率的与人和人性相关的名词,注重个体的价值,更多在情境中功能明显寻找共情感、消除孤独感、获取信息量。但英文音乐剧从传播角度偏向于用表示程度深的副词来加强情感。而中国文化中追求诗意,追求美好的意境,因此许多中国观众可能不习惯强烈情感的抒发。可添加一些景物的描写来进行“意境”的营造,使音乐剧达到更符合中国观众偏好的目的。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语料库的角度分析了英美典型音乐剧的歌词特点。从提取的词的感情色彩来看,以人性与唯美著称的音乐剧为了使观众与剧情互动,在歌词的使用上采用了相当多的感性词,在一定程度上让音乐剧能够通过舞台表演,吸引受众群体,并使他们身临其境。中国的音乐剧在歌词创作上,可以借鉴英语音乐剧中创作者对歌词的处理方式与选词特点,在音乐剧的歌词的构思与用词方面展现与中国文化融合的一面,为音乐剧添加更多的色彩并吸引更多的中国受众群。

当然,本文因数据量的限制,在选取的英美音乐剧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以作为音乐剧歌词创作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利用中国的音乐剧歌词创作的方式,以此探寻音乐剧歌词创作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猜你喜欢
英美音乐剧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