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闻摄影在突发事件的应用研究

2019-03-22 11:46张志嵩鹤壁日报社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突发事件公民

张志嵩 鹤壁日报社

突发性分成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事件四类。突发事件有着偶尔性、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突发事件的新闻摄影报道最重要的就是时效性,面对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专业的摄影记者往往并不在第一现场,而拥有手机的普通公民就成为新闻现场的“记者”,并通过手机拍摄下事故发生的瞬间和第一现场画面,借助互联网迅速分享给亿万受众。

可以说,手机新闻摄影的出现打破了专业摄影记者对新闻的图片报道的垄断,进入了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时代。例如,“上海地铁10 号线追尾事故”、影帝任达华被陌生男子“捅伤”等突发事件,从事故发生到网上手机新闻摄影图片的流传,中间仅仅相隔几分钟。而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道中也大量选用现场民众手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可以预见手机新闻摄影将在新闻报道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手机新闻摄影在突发事件报道的优势

(一)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突发事件报道讲究时效性,这就要求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争取在社会公众知晓前将事件真相公之于众,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手机摄影的图片往往成为在突发事件的第一信息来源;这是因为在突发事件中,手机可随时随地进行图片拍摄,不受复杂的现场环境影响,能够抓拍到突发事件的关键画面,记录下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捕捉到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的现场画面[1]。

(二)增强新闻传播的高效性

手机拍摄的现场图片的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这都要归功于互联网技术、网络社交软件等都为手机新闻摄影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发布平台。作为网络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为大众提供了交流参与的平台。

(三)激发大众参与新闻摄影的积极性

在大众摄影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图片的传播者,新闻摄影不在限于部分专业摄影记者。突发事件,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为了第一时间让更多人事件真相,激发了大众参与新闻摄影的积极性,进行新闻摄影拍摄。手机新闻摄影不仅能够有效激发普通大众的参与热情,而且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媒体摄影时效滞后、素材不足、报道不全等问题[2]。

二、手机新闻摄影在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图片成像质量不高

手机相较于专业的单反相机,其成像系统,感光范围、快门速度、微距、分辨率、焦距等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专业相机。硬件上的差距导致影像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削弱了新闻事实的表现力。除了手机硬件本身的问题,手机新闻摄影的拍摄者不具备专业摄影技术和新闻素养,不如专业记者。

(二)新闻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公民摄影记者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加上没有专业机构的层层把关,这就让图片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此外,手机上的图片处理软件可以随意地对所拍图片进行裁剪、改变画面色彩、黑白影调、影像合成等,造成图片本身真实性的削弱,使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备受质疑。

(三)公民手机新闻摄影素养不高

公民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新闻摄影技能,拍出的新闻照片不清晰,不能反映真实的现场情况。突发性事件中,手机新闻摄影通常表现出灾难的恐怖、血腥,极少运用含蓄、象征性隐喻的方式拍摄新闻图片[3]。不仅如此,手机新闻摄影还出现了违背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的现象,对新闻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三、完善手机新闻摄影报道突发事件的建议

(一)制定相应的新闻摄影法律法规

我国的新闻法律法规起步晚,有关公民新闻摄影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当前大量公共狗仔性质的新闻花边加入新闻摄影行业,大量花边娱乐杂志新闻,有增无减,各种伦理道德事件有增无减,大量突发侵犯肖像权新闻。没有相关的法律新闻约束,导致各类事件突发,我国需要借鉴国外完善的立法法规,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此类突发事件,应该有法可依,促进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

(二)坚持新闻摄影的专业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专业新闻摄影记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对当前进行大量摄影拍摄的同时,后期可能存在侵犯隐私肖像的照片不应该强迫拍摄,引发激烈后果的应该删除,以免影响当事人的危害。

在新闻图像的后期处理上要遵循新闻摄影的专业性,照片只应该做基本处理,对比、调整色调、裁剪等等,不可以修改内容,误导当前图片的形式,杜绝虚假的图片。[4]

(三)完善新闻摄影的监督机制

首先,应发挥网络平台的审核作用。摄影出来的图片需要互联网公众号上进行传播,当前审核人员需要进行定期审核查阅,要具有敏锐的政治敏感、道德伦理法律意识,同时上传的图片不能带赖太大的社会影响效果,对可能存在其侵犯隐私、肖像权或知识产权的图片需要谨慎使用,对于充满暴力、恐怖、黄色的需要控制审核[5],最小限度地产生负面影响。

(四)提升公民的新闻摄影素养

一是提高公民的手机摄影技巧。加强平民对拍摄距离、景深和拍摄角度的掌握和对空间关系、色彩、画面结构布局的捕捉和表现。二是提高公民的新闻素养。要加强对民众的新闻素养的教育和专业新闻技能知识的培训,如新闻素养“社会责任论”和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

四、总结

手机新闻摄影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可喜的改变,但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突发事件中,手机新闻摄影拥有着时效性的优势,而传统新闻摄影则更专业更有深度,两者若能发挥各自的“快”和“深”的优势,形成报道合力,那将对新闻传播带来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突发事件公民
论公民美育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十二公民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