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渠,杨贵兴,李国田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州 350715)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有学者认为会计人才培养应当与“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精准对接[1],进行高等会计教育国际化培养[2]。当前,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拥护,纷纷与我国签订合作文件,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合作之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概念,旨在通过多边合作努力,将全球化软硬件基础设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经济全球化“修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加,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双赢。“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合作,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复合型会计人才内涵的理解,要逐渐深化。笔者认为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表现出四个方面的能力:1.国际化的会计知识与会计思维,能为企业争取最大会计利益。作为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对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会计制度以及我国的会计制度都足够熟悉,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规定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账务处理[3]。从“一带一路”倡议来讲,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还需要时时刻刻为企业着想,发挥会计技能,争取最优利益。如根据合作国家的法律规定,争取税收优惠、发现隐藏的经营风险等。此外,还应当掌握会计信息化知识,对云会计、智能会计、会计电算化、大数据精准化管理熟知,娴熟运用,以提升会计账务处理效率,维护会计数据安全[4]。2.精通一门外语,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既然是国际会计人才,那么应当精通英语,或者俄语、法语以及各类小语种,以满足工作交流的需要。3.有较高的人文道德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复合型会计人才出国在外,代表我国的形象,应当掌握些通用人文知识,以实现交流、沟通的需要。4.具有国际眼光和大局意识,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是为世界经济发展、共同富裕,维护和平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复合型会计人才应当时时刻刻做好解释和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准备,以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向前发展。
虽说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这些综合能力,但必须意识到当前会计人才不仅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人工智能的挑战。智能化的会计实务已经兴起,逐步取代初级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账务处理。只有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才不至于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淘汰。高校要时刻具有危机意识,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为己任,克服教学困难,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增加国际会计知识教育。但高校主要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与外国友人接触,到外国就业。这些人员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时,还需要与外国友人打交道,面临着不同国家的文化,甚至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复杂应对。在进行交流合作时会涉及到科学艺术教育文化等有关的探讨,他们将代表着我国的国家形象和道义担当。因此需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较少开设有关的人文课程和文化课程,学生对中华文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科学、风土人情不是很了解,将来学生跟随企业走出去,与外国人打交道容易出现交际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
国际化培养是将复合型会计人才送到国际会计实务前线进行培养和实践。当前受到诸多限制,国际化培养的力度并不强。首先,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缺乏足够国际化的会计师资。国际化的会计师资要有国际大局意识,对国际会计规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制度、我国会计制度等牢记于心、能够根据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需要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并且会说一门外国语言。当前高校国际化师资还是很匮乏,满足不了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虽然不少高校在进行师资国际交流,但碍于外语能力不高、文化交流能力不强以及在国外驻留时间短等因素,很难在科研、教学等方面与世界顶尖学者进行实质交流和学习。其次,高校国际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够,无法覆盖多数学生。国家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当是具有国际会计实务的一线企业、会计事务所、政府财政和税务部门等。高校由于自身影响力有限以及学生能力上的限制,无法吸引国际化的政企部门给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学习机会,导致学生实践教学多数只能在一般的会计事务机构,不能够及时学习“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会计知识。
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虽然有意进行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在进行教学理念和课程上的改革。但高校尚没有重视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的课程偏少,没有有效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究其原因,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会计教师资源紧缺,高校缺乏足够的师资进行双语课程的全覆盖。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稍弱,无法跟上和适应全英文教学,高校也就没有开展双语教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精通英语或其他外语的卓越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高校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将双语教学提上日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些学生具有小语种优势,或者对小语种学习特别有兴趣,但是高校并没有开设相关的学习平台,提供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导致部分学生小语种学习进展不顺,制约着其外语能力的提升。
根据“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实务课程开设。这些实务课程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制度》《国际税务》《商业会计模拟》等,让学生及时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会计制度,并进行会计账目处理。高校目前这方面的会计课程开设不到位,课程偏少,教材编制不到位,各类实验模拟课程也不多,学生学到的“一带一路”会计知识和实务会计技能有限。此外,高校对智能会计课程的开设偏少,无法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对于复合型会计人才而言,需要学习多学科知识。高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主要以会计为主,缺乏多学科的融合,对“一带一路”倡议企业走出的金融、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少,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其社会能力和管理能力[5]。
会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经济通用语言,在国际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彰显自身涵养和大国气质,成为具有国际担当的新时代人才。高校要加强会计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在会计专业教育里全过程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会计专业授课教师应当在教学里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对会计以外的科学、艺术、文化、风土人情、历史等进行涉猎,引导学生扩大人文视野。此外,高校会计专业应开设“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人文教育选修课程,供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深化学习。这类课程应首先聚焦文化教育。如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概览》。其次,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可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应当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同策略。引进来是指高校加强资源整合,切实引进国际一流会计教育师资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可聘请一些卓越涉外会计人才到本校进行授课,开展前沿课程。考虑到卓越涉外会计人才日理万机,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到高校开设整学期的课程,高校可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缩短授课学时、视频连线教学、慕课教学等方式实现教学创新。高校应引进更多的一线人才到本校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前沿讲座,帮助学生扩展国际化视野。高校应当与境外高校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聘请“一带一路”沿线专任教师来本校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国家的会计制度。同时,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送到国际市场前沿进行会计实践。国际一线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业会计部门接受高校毕业生进行实训,取决于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对此应当循序渐进,做好规划,分批次、分阶段挑选综合能力强的精品学生先行进行实训,争取一线会计机构的信任,加深合作,给予更多的实训机会。高校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进行教育合作,让跨国公司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在会计学习时锻炼外语表达和翻译能力。
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离不开语言上的精通。高校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类教学,设置会计精英班,开展双语教学。采取双语教学的应当采用全英文授课,使用英文教材,学生进行作业、会计模拟、课堂交流都采用英文进行会话。双语课程一方面考察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的掌握,另外一方面考察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学会在国际交往中应对复杂的情景。授课教师可多设置情景模拟、会计实务仿真,提升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会计实务。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敢说英语、能说英语、会说英语,以便将来从事国际会计业务时,不怯场,不生疏。对于英语学习而言,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双语课程,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勤学苦练。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双语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提升全英文表达能力,争取成为卓越复合型会计人才。高校还需要搭建小语种学习平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实训机会,帮助其提升相关的小语种外语能力[6]。
为让学生具备复合型会计能力,及时跟上“一带一路”的会计要求,高校要及时增加“一带一路”会计课程。这些会计课程培养的能力应当是企业急需的会计实务技能。可考虑增加《国际通用会计制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计制度概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政策概述》《会计翻译》《国际金融实验》等,并开设些会计实务课程。同时,高校需要设置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实验实训项目,包括《人员素质测评》《税务实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通过重建综合应用实验模块,学生除了完成专业技能子模块,使会计专业学生在获取必要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能感受仿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高校可考虑以项目实践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进行国际会计处理时,思考采取何种会计制度,如何进行会计报表编制,引导学生进行两本账、三本账的编制,以满足各方的会计信息公开需要。为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应对财务机器人等会计信息化的挑战,高校还应当开设《金融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课程,以及会计与云存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计算机网络融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课程,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让学生成为具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避免单一能力导致的淘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以及会计智能化的挑战日益加深,高校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课程体系应当及时更新,做出必要的调整,创新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跨国性、专业性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建立健全课程评议体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课程进行审查和调整,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课程。复合型会计人才具有综合能力,高校与企业应当通力合作,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