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对福州新区的启示

2019-03-22 12:13
关键词:义乌福州新区

王 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经管学院,福州 35020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全国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城市之一,福州利用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新的外贸增长极。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区域内相关特殊政策和优惠可直接由国务院批复,这对福州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外贸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由于福州新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经验少,因而发展中亟需借鉴成功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有着“小商品之都”称号的义乌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上起步早,成效显著,已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国跨境电商密度第二高的城市、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17年义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47.57亿元,同比增长15.03%,跨境网络零售额占浙江省46%以上。[2]因此,充分借鉴义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助力福州新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既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福州外贸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一、福州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大力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本土企业实力薄弱

企业是发展跨境电商的主体,福州新区自成立以来,加快引进跨境电商龙头企业,鼓励支持跨境电商大型卖家、传统制造企业借助敦煌网、亚马逊、WISH、天猫国际等国际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开拓海外市场。与eBay合作成立跨境电商学院,共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生态园区,推进亚马逊制造业圆桌论坛、WISH福州口岸集货仓、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建设落地等;全麦网、递四方速递、海淘168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电商龙头企业也已入驻新区,为跨境电商提供涵盖平台建设、第三方支付、物流、互联网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然而,当前福州新区本土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相对较少,除纵腾网络、利嘉集团、融达通等企业实力较为雄厚、业务量较大外,其他中小企业实力普遍偏弱,资金、人才、技术短缺严重,缺少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贸易主体碎片化现象较为普遍。

(二)深化跨境通关“放管服”改革,平台建设仍需完善

为提高跨境通关效率,福州新区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如2017年福州海关在全国首创同业联合担保模式,允许跨境电商平台等有实力的第三方企业申请保函为入驻平台的电商中小微企业服务,福州市国检实施对跨境商品集中申报、集中查验、集中放行,分类管理。投入2 700多万元建设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将平台接入商务局、海关、人行、国检等部门及多家企业和平台。2017年底,福州新区已有100多家电商及关联企业对接该平台,完成商品备案7 277种,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3]然而,当前福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功能还较为单一,跨境电商业务中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尚未实现充分的互通互联和实施共享,无法实现电商企业与政府部门、通关口岸、物流企业、结算支付等子系统的无缝对接。

(三)跨境电商生态园区初步建立,产业集聚尚未有效形成

跨境电商产业园集商务办公、产品展示、仓储、物流配送、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等基本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吸引企业入驻,实现产业集聚。福州新区除发展前店后仓、前展后贸的传统电商交易模式外,还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建成了利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翔福国际物流园等跨境电商产业园。2018年,国际知名电商巨头eBay在福州新区成立eBay福建跨境电商产业园,该产业园是eBay首个与政府合作搭建的示范性政企合作平台,规划面积达10万平方米,以期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跨境电商闭环生态圈和全产业链。然而,当前福州新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型园区数量少,远远无法满足福州新区发展跨境电商的现实需求,现有园区功能大多雷同,缺少各自特色,建设同质化现象突出,跨境电商企业入驻率低,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

(四)物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跨境人才紧缺问题突出

福州新区利用政策优势,现已建成融达通、优联、利嘉、优购等四个海关监管中心及相关配套仓储设施,联动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和长乐空港,满足跨境电商业务下的保税备货及跨境运输配送、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物流服务需求。然而当前福州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仍相对薄弱,物流技术不够先进,国际物流费用贵,本土企业物流配送周期长,对台的物流通道尚未有效打通,物流效率不高。此外,因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相关人才配套体系不够完善,高校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尚未与时俱进,加之浙江和广东两个电商大省的城市虹吸效应,使福州新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较大,存在“低端人才流动大,高端人才留不住”的现实问题,高素质复合型的小语种人才、外贸人才、网站经营人才短缺严重,严重制约跨境电商产业的更快发展。

二、义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经验

(一)自建网货供应平台,联动线下实体市场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联通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每年将20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义乌小商品城近年来不断探索外贸市场转型升级之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推动义乌当地丰富的货源与国际市场对接。2012年,义乌商城集团打造了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将义乌小商品城的7万多个商铺,21万多家供应商,170多万种商品搬到了线上,开发了独特的3D实景商铺展示功能,海外买家可迅速精准浏览义乌市场全部商铺的产品和图片,直接在线下单购买。2013年,义乌市与敦煌网合作签约共建了“全球网货中心”,旨在打造一个线上线下互通的义乌外贸货源开放平台,并将该平台与以敦煌网为代表的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相连接,依托各大平台的巨大流量,实现义乌小商品城中的线上商品与国外市场无缝对接,打通义乌海外销售渠道,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

(二)借助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通关便利化

2015年,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手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成“义网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谐音“一网通”,旨在构建一个大数据落地义乌、通关口岸贯通全国、电商网络覆盖全球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链接“义新欧”铁路快运申报平台和“全球配”跨境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平台,可及时跟踪跨境物流的实时数据库,使消费者在线监测货物动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义乌线下各大电商企业、支付企业、物流企业、海关通关管理平台、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各口岸相关部门互联互通。为规范海关监管,义乌设立了立体模式的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联接全国统一版的9610业务,与主要口岸的跨境电商通道间数据互通,实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快捷通关模式,电商企业只需每月向海关汇总申报一次出口商品清单,可直接在监管中心办理跨境业务。货物可直接经过分拣设备上线查验后,快速验放和清关,用最快速度送达全球客户。

(三)重视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采取“一区多园”的布局形式,建设了幸福里、新纪元、网商创业园、陆港电商小镇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各园区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特色,对接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园区聚集了电商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培训机构、双创基地在内的千余家企业及社会组织,为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站式的标准化和集约化服务。当前,义乌共有跨境电商产业园区30余个,A级以上占比近2/3。借助产业园区,义乌还着重打造以园区为主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联盟,大力推动与知名跨境电商大平台在各领域的深入合作,扶持本土中小企业电商企业快速成长,当前,义乌知名平台的电商账户达27.8万户,外贸网商账户数超过12万户,亚马逊、WISH、eBay三大平台注册的外贸账号超过5.7万户。企业集聚效果明显,淘宝村数量居全国第一,外贸网商密度位居全国第二,初步形成了“行业抱团、聚沙成塔、捏指成拳”的良好效应。[5]

(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跨境商圈建设

2013年,义乌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取消了原来个人每人每年只有等值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的限制,银行只对单笔跨境结算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货物贸易进行真实性审核,50万元以下则简化业务办理手续,仅需提供个人身份证就可去银行进行业务办理,汇进汇出一般2—3天就可以到账,大大提高了义乌个体工商户从事跨境电商的积极性。此外,义乌还支持鼓励本地企业申办跨境支付牌照,设立了“义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高跨境支付效率。为鼓励交流合作,培育跨境商圈,从2011年起,义乌已连续8年组织筹办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该博览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博览会,集中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电子商务研发和应用成果。展会期间还会举办世界电子商务大会、中国电子商务创新规范发展高峰会、义乌电子商务人才节等活动,促进人才集聚,使义乌走出一条“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共促繁荣”的特色发展道路。

(五)整合物流保税资源,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格局

2014年,义乌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使用,进口货物可整进散出,企业不需要每提一次货进行一次报关交税,可分批提取货物,按月度集中报关交税,出口货物进入保税区即可享受出口退税服务,加工贸易下游企业可向海关以“加工贸易手册”方式申报进口上游企业的货物,享受关税、增值税免交待遇。除保税功能外,中心还可为企业提供开展仓储、全球采购、分拨配送、简单流通加工及转口贸易等业务。2015年,义乌还在保税物流中心成立了国际邮件互换局,先进的自动分拣系统和海关风险分析系统使得义乌出口邮件总量不断增加,出境目的地覆盖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6]此外,为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商贸往来,义乌还开通驶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使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与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实现陆路直通;建成西起金华、东至宁波的金甬铁路,使宁波与义乌的货运里程减少78公里,极大降低义乌商品的运输成本。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22家海外仓,面积超过58 000平方米。

(六)外引内培,补足跨境电商人才短板

为吸引优秀电商人才来义乌创业,义乌制定了内引外培的人才政策。首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成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打造义乌高端人才长租公寓,提供体验课程、休闲娱乐、租务管理等人性化的定制服务。采取差异化的子女入学政策,对行业领军人才及中层骨干,安排子女城区入学,对大专以上毕业生按其学制年限折算成在社保年限,累计申报子女入学。推行“直评工程师”的人才评聘制度,打破学历、资历、计算机、英语及论文等限制条件,打通优秀人才申报职称的绿色通道。推行“放管服”结合的职称评价放权改革,给予主管们更大的资料审核自主权。其次,建立集政府、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四方共同参与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如义乌工商学院与电商平台Shopee共同成立“理事会”,联合设立Shopee平台班及跨境电商学院、校企合作跨境人才培训基地,针对东南亚和台湾市场,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吸引来自全国的20所高校在义乌开设培训机构,举办千人跨境电商人才专场双选会,在社区街道专门成立青年就业创业中心,实现精准就业创业。

三、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对福州新区的启示

(一)做大做强实体市场,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作为福州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福州新区需紧密围绕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实体产业,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和线下规模产业对接,打造众多的产业集群,通过完善的线下产业配套体系,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制造业方面,瞄准新型石化、特色钢铁、纺织服装、高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六大产业,推动新型产品的跨境交易;在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业、服务外包、高端商贸、电子商务、专业会展、特色旅游八大高端服务业,推动新型服务贸易输出。积极培育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食品、海洋工程材料三大海洋新兴产业,凝练滨海城市跨境电商产品特色。充分借鉴义乌小商品城自建购物平台的做法,构建福州新区特色商品、免税商品、对台商品等各类跨境电商垂直平台,利用平台联动线下实体市场,设立跨境电商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

(二)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创新跨境电商监管模式

借鉴义乌关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等主要做法,建立福州新区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及监管平台。按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层级,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优化建设统一的福州新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福州各贸易商与包括海关、检验检疫在内的政府部门的互通互联,跨境电商企业只一次提交电子资料,即可实现无纸化报关报检和网络协同查验。打造福州新区物流信息平台,连接机场、海港和无水港等物流通道及货代、船代、运输、金融保险等中介企业,将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平台对接,推动水陆空口岸上的私营企业、物流中介机构、金融服务部门、政府部门的系统联结互通以及标准化数据共享,进而全方位跟踪统计企业报关、报检、结汇、物流等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数据。加快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集中监管场所和监管平台,优化单一窗口口岸监管执法流程,推行“负面清单”,实施对台商检互认。加强信用记录在检验检疫监管中的应用,支持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可对诚信级别高的企业给与快速放行的绿色通道,创新监管模式。

(三)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配套体系,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当前福州新区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应借鉴义乌在产业配套方面的做法,优化园区建设,培育跨境商圈,为跨境电商企业营造良好的集聚平台。统筹推进现有的利嘉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翔福国际物流园的高水平建设,对企业建立海外仓、进入园区从事跨境电商交易、进行跨境电商保税展示等活动给予多种财税补贴及政策支持,鼓励本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入园。新建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产业园区,如闽台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滨海新城等产业园区等,所有园区均应对接线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建立“福州市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发挥各商会的力量,建立海外侨胞社区网络,推动跨境商圈建设。充分利用“618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传统知名展会,提升福州本土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福州本地第三方支付企业尽快取得跨境支付牌照,打造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四)优化跨境物流体系,推动榕台物流合作

借鉴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的做法,推动福州新区跨境电商保税中心建设。继续优化现有福州新区融达通、优联、利嘉、优购等四个海关监管中心的物流功能,建立先进自动分拣系统和海关风险分析系统,将海关监管中心数据对接福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随时跟踪掌握跨境产品的物流信息。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提升本土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出台政策鼓励本土企业加快海外仓建设步伐,开拓国际物流市场。进一步用活用好“六区叠加”背景下的各项利好政策,积极对接台湾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区域跨境电商展示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物流运筹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建立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跨境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闽台黄金通道发展“集货模式”,推动榕台两地互设跨境电商仓储中心,加大对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通福州经由台湾地区进出口的国际物流快件新通路,提高物流效率。

(五)改善政策环境,加快引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人才是跨境电商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福州新区应加快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搭建平台,加快对新区急缺重点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7]首先,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借鉴义乌吸引高层次电商人才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交通、医疗、子女教育等生活配套体系,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完善人才集资房及长租公寓建设,加大对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住房补助资金和子女教育的优先安排力度,深化职称改革,打通优秀人才申报职称的绿色通道,引进海内外跨境电商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其次,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合作,联合设立跨境电商学院、跨境人才培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针对性地为企业定向输出福州新区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加大对高校小语种、国际商务及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力度,举办形式多样的跨境电商行业交流、人才招聘及培训活动,共享行业信息,促进资源流动,推动福州新区跨境电商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义乌福州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义乌展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宁波三门湾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