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文走入临床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19-03-22 10:59杨晓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医学生人文

□柳 云 杨晓星 王 爽

医疗服务行业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它以人的基本权利为保障点,具有更加突出的人文性。而随着“大健康观”时代的悄然来临,健康在当代社会被赋予新的含义与价值。健康人文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是当代人文与科学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而人文精神的践履性及非实体性也决定了两者必然走向结合。

一、健康人文引入临床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医学人文”术语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医学人文的建立,目的是想解决日趋紧张和突出的医患关系矛盾问题,试图将人文走进医学,并且二者能够进行融合,培养和塑造医生应具有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出一个更具有包容性、外向型和应用性的学科。克劳福德等学者于2010年提出了“健康人文”新概念。与过去传统医学人文相比照,第一,健康人文的内涵和研究方位变得更加广泛,其探索视角更加多元化,并且涵盖视域更加宽广;第二,健康人文研究领域不仅涵盖医生和患者,也包括了对人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第三,健康人文的研究既要倡导从医生的视角自上而下审视健康和疾病、患者问题,反之,也应从普通公众或者患者的视角自下而上地审视医生医术、医德和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倡导将整个社会作为健康人文的关照与研究的领域。引领“健康中国2030”的关键是建立健康人文学科,以消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所带来的当今医务工作者医学人文幽灵化,减少一切都依赖设备技术而导致临床诊疗误诊和患者的沉重经济负担,提升医生自身医术水平和医者仁心以及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进而消除尖锐的医患矛盾和纠纷。虽然健康人文在研究方法上和深入程度上目前尚不能确定它强于医学人文,但是健康人文取代医学人文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和建构实在的理论结构及实践路径是必然的结果。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取决于健康人文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健康人文所富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必然随着国家健康大战略和人们日益物质、文化、需求和观念的转变而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实效性,必定会成为中国特色概念和打造成“健康中国”或全球健康的标识性概念。从医疗卫生到健康卫生,从医学人文到健康人文,必然是一个科学全覆盖领域学科。健康人文学理念应自觉加入“健康中国”建设,医疗工作者应传播健康人文理念,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个人人格塑造的一个关键社会化过程。医学高等教育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与健康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和临床发展的趋势。健康人文纳入临床实践教学课程,对于当下和未来培养优良的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完善和创新新医学发展模式,顺应疾病谱改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关注健康人文和医疗实践二者的整合。近些年来,美国的斯坦福和阿伯丁大学、杜克大学、马萨诸塞州技术学院、英国的伦敦皇家学院等已将健康人文学课程纳入了系学院教学体系,并且杜克大学还率先建立了健康人文学实验室。

我国对于此项问题的研究晚于国际同学科的研究。由于缺乏理论和实践,特别是缺乏健康人文学术型专家和理论研究成果,导致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人才普遍重视临床而忽视健康人文,更甚者将健康人文学科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而混为一谈,导致培养出的医生只注重去除患者疾病,而缺乏了自身以及对患者的健康人文的关怀,从而引发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紧张。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以及新学科技术的推广,特别是一些资深临床学家面对出现的种种医患问题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倡导和促进了健康人文关怀意识的不断复萌与回归本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医院管理者和老中青几代临床医生对健康人文关怀价值的认同和践行中获取的良好效果,健康人文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是新形势下发展和结合的必然结果。为健康人文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走入正轨和迎接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空间。此外,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同方式和面对复杂的患者人群,各种社会因素导致的新疾病要素的变化等,健康人文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必然是大势所趋。

二、健康人文走入临床的路径

(一)由医学人文拓展至健康人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凸显了党的十八大想要建设健康国家的战略目标,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健康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和总结经验、阵痛及人民对健康愿望做出的正确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国家健康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明确阐述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由此可见,健康已然成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话题。随着人们对于健康概念认知的深入,医学人文学在满足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福祉的要求面前局限性日益明显。所以,面对新形势,传统医学人文观念需要改变。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哈特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从而生物医学模式向这种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导致出现了“以疾病、患者为中心”这一观念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本体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现代医学价值。因此不难理解,近代实验医学将人理解为生物体而非生命体,出现了临床实践中重视去除疾病病原治疗而轻视健康保健,这些又凸显了一些人文教育的局限性。医乃仁术,医学生是健康中国战略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储备力量,将健康人文理念贯彻到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改变“技术至上主义”这一传统临床泛滥观念和重新塑造逐渐消解的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实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有效结合和良好互动,从而达到改善和消除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行为中的过度医疗及漠视生命等问题。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国内医学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健康战略,设立健康人文学教育课程和实验室研究,为全民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以健康人文教育纳入专业医学教学为主线。在医学生专业教学中,有机地融合健康人文的教育,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健康人文走向临床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第一,以“健康人文”作为引导理念和主线,将专业课教师授课大纲和教学内容紧密而自觉地与专业教育、健康人文教育相融合。能否真正地实现健康人文的知识体系于专业教育中,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应重视医学专业课教师健康人文理念的培训,将健康人文的理念植根于专业课教师的头脑中,让健康人文知识熟记于专业课教师的心中并获得专业课教师的充分认识和认可,从而探索出一条健康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自然地将健康人文知识渗透到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第二,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师人员培养,通过传帮带使专业教师能够掌握专业与健康人文融合教育的真谛和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和临床实践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健康人文知识的感同身受,从而在理论和实践内容上做到二者有机的融合。合理设计和编排教学过程是推进专业教育与健康人文教育契合的问题关键,即安排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授课经验的教师亲临授课、选择精准的授课课程内容等。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上,更应重视教学大纲的设计,将健康人文教育的知识点融入专业课教学大纲中。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其体系上要明确专业知识中所体现的健康人文知识要点。例如在讲授病理的课程中,涉及到某种疾病,除做到传授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外,还应涉及对于该种疾病健康人群如何预防其发生、对病中人群如何照护以及促进恢复健康状态等方面的知识点,使得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健康人文关怀相结合的体系化教学融入课堂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和心中,未来做到医者仁心。

(三)以健康人文教育实践为基本。实践教学环节是健康人文走入临床路径的重要环节之一。医学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获取了专业和健康教育知识内涵和背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具备了相关的健康人文知识背景以及掌握了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通过临床和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环节,不但可以使医学生所学到的健康人文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强化和系统化,达到自觉提升自身健康人文素养的要求的意愿,同时实现医学生能够自愿和自发地将自身健康人文素养体现在服务患者、家属和他人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安排从事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在医院的工作环境下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实地学习和调研,切身感受医疗工作环境,寻求课堂所学健康人文和临床实践的融合点,继而从专业角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健康服务。二是鼓励医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方面的社会实践和调研,以活动为载体,在宣传和服务中提高学生健康人文素养。例如,由教师带领专业学生开展各种义诊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糖尿病及高血压防治教育活动等,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加拿大医生和学者威廉奥斯勒说过:“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有爱情感的表达”。健康人文走入临床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这项工程的最终目的应该定位于有效引导医学生从医观念的改变,把过去只关注疾病、病理、病人、医治转变到到结合现在全民健康意识、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和管理能力上来,将来走入工作岗位能够给患者以卓越的技术与温暖的人文之间的耦合。

猜你喜欢
专业课医学生人文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