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荣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既要加强学生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也要从实践锻炼的角度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高校资助体系应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多途径支持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顺应时代需求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受成长环境以及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创业意识以及综合素质不高,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属于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不强,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从精神上支持学生完成求学,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顺应时代需求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创业价值观。
再者,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而言,创新创业的培养也是为了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让学生多渠道地选择就业形式,既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又能带动学生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借助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平台,能引导经济困难学生从生存走向发展,为其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最后,高校资助体系在经济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也会逐步完善,加强自身的育人作用,配合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面向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针对性解决现下学生创业意识不足的情况,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实际上高校从资助体系角度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扶持,除去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外,也是为了实现外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中,以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热情。因此,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应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关注,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入手,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教学,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学生创业能力。以下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难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数来自偏远地区或者是农村家庭,由于父辈的影响,他们将读书、找工作看作是唯一出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影响下,其思想较为保守,且为减轻家庭负担,学生都是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自身并没有创业的意识。虽然国家和政府近年来也下乡宣传了创业相关的政策,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旧不敢走创业的道路,这都是因为其创业意识不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与长期的文化教育影响,学生缺乏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自我认知,即使高校先后开展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等,学生还是很难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所以,不少高校在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中,仅有14%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新创业能力,58%的学生则是表示不清楚。这就说明学生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的自我认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少会关注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问题,即使高校组织了创新创业讲座或者是必修课程等,但依旧有九成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创业支持政策和相关活动。由此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没有将创新创业作为学习因素之一,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加之,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特殊的心理状态导致很难展开创新创业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认识,以促使学生多渠道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基于资助体系来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加强资助育人的效用,积极为学生开辟勤工俭学渠道,并搭建优良的创新创业平台,多角度进行精神支持与实际锻炼,从而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观念。
第一,应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创业指导。勤工俭学是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营型、管理型勤工俭学工作,通过这些勤工助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怎样经营和处理现场问题等,逐步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此外,在勤工俭学指导中应融入创业指导,更新学生对创业的观念,突破以往就业观念对学生创业行为的制约,以更新学生对勤工俭学和创新创业的支持。高校资助体系,应该意识到勤工俭学不仅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助,还应该作为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活动合理提升学生的才干,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勤工俭学中,促使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做好双创教育。资助育人讲究从资助的角度加强学生素质培育工作,以往高校资助缺乏后续的感恩与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容易产生“理应心理”,无法实现资助与自立协调互动,不利于实现资助的初心。因此,高校资助体系应与双创教育融合,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情的关注,让学生将创新创业作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摆脱贫困的影响,借助政策实现自我锻炼与能力提升,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自助能力和自信自强觉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要从多角度进行创业支持,帮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挖掘社会资源,加强学生对创业的尝试,克服自身存在的经济基础差、人脉资源缺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高校应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业帮助与创业指导,从而改变以往的自卑自尊复杂心理,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第三,高校资助体系应为学生搭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开展平台。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中,高校资助体系应联合政府创业扶持政策,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小额贷款、项目推介、市场论证等,促进学生结合学科知识与自身能力,寻求合适的创业项目,针对性地展开创业实践。学校应借助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扶持,开展城市学院创客空间建设,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完善,现阶段高校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逐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锻炼活动,促使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缓解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