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士翠
在党建工作中,思想政治建设始终贯穿于党支部建设的全过程。因此,高校党支部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先天的优势,以高质量、高学术、高专业的思想理论,助推高校党建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核心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具备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高校巩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不断提高。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牢固党的领导地位,推进党的建设,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用系统化、科学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学生党员更加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为谁培养人”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因此,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融入党建工作之中,用最新的党的理论成果夯实党建理论基础,不仅能解决好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及时性、转化性、有效性问题,而且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拨动心弦的思想引导和细雨无声般的教育实效。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高校“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根本理念。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方向,需要不断提升政治鉴别力和学习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需要深刻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精髓。思想政治课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认知,而且能增强学生党员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从而提高党建理论的广度和深度,夯实党建工作理论根基。
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党建工作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教育途径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主渠道功能,可以丰富党建工作内容的多样化。
(一)结合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内容开展专题式党课教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把握十九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精神、新论断,将其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因此,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内容中的最新理论成果,新闻时事,社会热点问题这些内容可以进行有效整合,结合党史党情,国情教育,开设专题式党课,学术讲座,理论辅导等。专题式党课教育能有效帮助大学生解读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故事。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关于理想信念问题,大学生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党的光辉历程进行专题讲解;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内容时,可以围绕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的精神实质、扎实开展好系列专题党课;这样方式不仅加大学生党员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研究,而且也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宣传。
(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丰富党建活动内容,体现了理论培育与实践转化相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与大学生党建活动内容结合开展。例如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开展特色学生成果展活动,布置“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厅,以优秀大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榜样力量,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点滴实践,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党员走入基层社区、新农村基地,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现实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不但可以了解新农村的面貌、基层社区的发展建设,还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帮扶工作引入社区,帮助社区居民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关心慰问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与他们谈心,传递温暖,将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做细做实。
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学生党建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优化网络资源,用最新最权威的理论之源,更新党建内容,拓展党建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建网络课堂,推动党建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大大提高党建工作的覆盖力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高校党建工作,不但可以实时更新党建工作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传播速度。构建“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也是新时代思政课融合党建工作的改革方向,是构建多元化学生党员教育的有效途径。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正在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逐渐转变为网络直播授课。今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组织一批国家省内相关专家深入学习研究,精心备课,分别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党员两个群体讲授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网络直播授课等方式走进师生,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即时传播的特点,很多高校设立网络直播课堂,收听全国高校专家学者的授课内容,从而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构建“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必须明确发展目标,整合资源,打通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微通道”。借助高校信息技术中心有效资源,创建“学校版”思政课的校园网站,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课程群、QQ讨论群,超星学习通等新媒体技术,把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指导授课,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改革,而且教学网络资源能作为党员宣传教育的平台,有效开展党员理论学习,具有权威性和高效性。
互联网环境下的党建工作,给党内活动增添了活力与生机。学生党员不仅可以透过网络终端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了解国家时事最新动态,而且也能根据科学理论客观公正地对公众意见进行评论,做出正确表达。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党员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政治鉴别力,以及客观评价事物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党建工作有效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又能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性。惟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