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

2019-03-22 11:07:26王晓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高职

王晓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成了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主流,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 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投入物力与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创新创业需求的学生。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长时间开展的教学活动, 表现特征存在阶段性差异,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之中,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确保教育贴合学生的就业需求,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规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推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有效实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必须要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实施意见中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度建设以及多角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多元化要求。新时期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效融合是思政课程面临的发展新形势, 核心任务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发展需求,有助于全面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1.2 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分析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能够看出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中的全过程。 例如,在幼儿期间便传递创新思想,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化想法,学生能够在启蒙教育阶段接受创新创业教育领导。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也逐步模仿国外的教育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但是教育成果却不尽人意。随后将创新创业教育放置在高等教育阶段, 此种教育方法主要是缓解学生的紧张就业压力, 但是此种急于求成的人才培养方法,严重扭曲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初目的。目前我国思政教育由小学至初中、 高中与大学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高校具有十分丰厚的育人条件以及良好的师资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基于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下,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了目前通识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不仅是针对具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应当针对全体学生。分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独开设的管理学课程,而是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主,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基础教育水平较为薄弱,创新创业教育辐射范围较小,并未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但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有助于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2 创新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从国务院到教育主管部门、 省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职院校, 也将创新创业教育搞得十分红火,但是深入分析能够发现,由于办学主体过于重视培养技能型人才, 却忽略了创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所以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盲目地认为只不过是增开设通识课程,但是此种低层面的认知导致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也难以与思政课教学紧密贴合。 在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缺乏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难以贴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教育引导,所以导致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育水平较差。

3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途径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有效导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功能、教学方法上的互通,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也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以及教育载体,形成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

3.1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

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职业素养, 决定着学生的创业成功与失败,也严重影响着学生创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必须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思政课教学,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有效贴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以及创业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大有帮助。

3.2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

思政课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走向未来社会的精神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职业规划与理想紧密相连,要是想取得良好的职业效果,必须要进行理想的规划,在此过程中需要融入创新思维。创业是目前严峻就业形势下的推崇的就业形势,创业属于一种理想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创业心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3.3 将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于职业教育法制教育

职业规划需要创新思维,职业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条件。 在创新创业阶段, 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有综合的法律素养,能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能够确保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对他人与社会有所贡献和回报。

3.4 创新创业教育与当前形势政策教育紧密贴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 国家出台了众多的政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文件精神, 能够进行因材施教以及事实的引导,并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不断的实践探索,积极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将个人思想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紧密贴合,将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结合。

4 思政课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4.1 提高思政课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创新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专业实践经验。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采取切实可操作的措施,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者是优秀企业家到校内进行授课或者是举办讲座。通过采用多元化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4.2 创新高职思政课教学手段及方法

高职思政课教学,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深入探究的重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选用案例教学法, 鼓励往届优秀生创新创业经验进行案例展示,能够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予以图文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创业论坛,鼓励学生积极地到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创办流程,鼓励学生开展并参与创新创业大赛,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

4.3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高职院校首先要发挥就业处以及学生处、团委与思政部的教育合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发挥个人教育优势以及专业特长,借助宣传栏与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等各类方式,大幅度地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有助于丰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思维认知。同时,高职院校思政部门应当与团委联合举办丰富多元的创新创业实践性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 通过开展创业园以及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敢想敢做。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在互联网环境下, 要想取得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必须要加强教育网站的建设,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原则,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且优质的服务。在资源上应当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借助先进的人物案例以及创业事迹引导并教育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取创业项目。在此基础上予以技术支持,能够取得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并且促使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有效吸收和内化。

5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融合,能够贯彻落实好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且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师资建设以及思政课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整合。 更新传统落后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德育教育观念,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紧密贴合,加强校园文化范围建设等众多方面的投入,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就业,给我国发展培育应用型与综合型人才,切实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