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2019-03-22 11:07:26王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人学马克思主义主体

王盛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

马克思主义人学主要是有关人的理念, 其中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人的存在、本质、发展等,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也是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和高校创业教育中, 人是内在的关联点。 根据高校创业教育来讲, 其是把人作为基础,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和人之间无法做到脱离。 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需要保证整个过程贯穿着人的问题。 该文针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进行深入分析。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校创业教育的联系

1.1 具有一致的逻辑点

两者关注的出发点都是人的问题,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现实的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对现实的人进行了定义,通过一定的手段,实施生产活动的一定个人,其中的个人主要是指进行实践劳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1]。 因此,人的发展和生存都需要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并且需要在生产与交往中进行实现。而高校创业教育属于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对象,都属于现实的人。在高校创业教育活动中,是人想要适当如今创业经济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其主要是为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进行满足而出现的。 高校创业教育是人主动进行创造的,在该过程中人即为主体,也为客体。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具有一致的逻辑点。

1.2 具有一致的终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中涉及智力、体力。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终的归属,而高校创业教育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创业人员,也是利用实践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本领与思维,进而使大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2]。 因此,两者具有一致的终极目标。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2.1 通过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使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实现辩证统一

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对人、社会的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高校需要坚持个人的社会价值、社会的个人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统一[3]。首先,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需要给予其对社会价值足够的重视,简单来讲就是社会贡献。高校可以把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进而使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大的价值,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其次,不能过于肤浅的把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教育进行简单的工具化,而是需要把其当作是教育产品的受教育者,应用在社会交换中,不应仅仅注重其综合素养发展与灵魂的净化。因此,高校需要对创业教育思想进行转变,把创业教育的目的从单纯的就业教育与知识教育转变成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 把以人为本作为基础,提升受教育人员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科学发展观,这提供给了高校创业教育可靠的理论指导依据。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指一切依靠人和为了人,其是所有社会历史活动的指导原则,并且也是现阶段教育的指导原则和理念[4-6]。与此同时,以人为本也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指导理念的核心。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通过把以人为本作为基础,突出受教育人员的主体性, 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可以被唤起,进而使其受到重视和尊重,满足其合理需求,保障其基本权利,实现其自身价值。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 并在高校创业教育中进行贯彻落实,详细来讲就是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承认大学生为主体。 此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每个受教育的主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之其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里的主体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因此,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并且还需要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尊重,结合其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进而使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创业品格。

2.3 对教育资源进行完善,使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人想要得到发展,首先需要保证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和人的利益得到实现。 在人的需求中,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为物质需求;其二为精神需求。 高校在创业教育工作中,想要获得有效的成果,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不断完善,进而使大学生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因此,高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创业教育工作中,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创业激情、创业实践[11-14]。 因此,高校可以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引进,聘用其作为创业教育的教师。 并且,高校可以对国外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 或者是对成功企业家进行聘请,使其成为兼职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进行开设,对知名的技术专家进行聘请,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智囊团。

第二,高校需要注重教育的投入,提供给创业教育足够的资金保障。 大学生想要把自身的创业计划进行实践,需要有足够的物资支持,特别是资金。 针对大学生创业来讲,创业基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源。 因此,高校可以注重投入创业教育资金。 高校可以积极主动的和企业进行合作,对企业资助的资金进行吸收,并作为创业基金,提供给大学生。

第三,高校需要注重校企合作,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想要有效实现高校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强大的师资队伍与资金支持,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把创业教育行为转变成为现实[15]。 因此,高校可以多和企业进行交流和联系, 提供给学生更多可以走进社会实践实习的机会, 进而使学生可以对企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掌握和了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不仅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并且还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在正确的思想与科学的理念指引下来完成, 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校创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点, 其提供给高校创新教育有力的人学理论基础, 指引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与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高校创业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仅相互制约,并且还相互促进。 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创业教育进行融合,进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人学马克思主义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北人学没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湖湘论坛(2016年4期)2016-12-01 04:24:29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