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颖
(长安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新时代赋予了高校创业教育新的使命与责任。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后,社会各界纷纷掀起了创业的热潮。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件指出:到2020年,高校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和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引导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可见,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当前重要的教学管理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与探索,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跟踪调查,可以让面向特定群体的调查研究更加便利与准确。调查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连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有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便开始了创业。201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总数约659.4万,其中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约为19.1万人,占比约为2.9%。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例逐渐上升。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全国大学科技园逐渐增加。2015年,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达到100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业实习基地达到80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和基础环境。
高校为顺应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一种新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学院。大部分985高校均成立了创业学院,旨在整合优质创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稳定的创业生态环境,如专业的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指导服务、创业实践训练和创业教育跟踪服务体系,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专业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同程度有了极大的提升。有能力的同学不仅积极投身到创业实践中,并带动了更多的同学一起加入到创业实践中。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与相关社会组织及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专业的创业基金会,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进一步促进了创业企业的存活率。政府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在大环境的推动及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之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
在支持创业创新教育方面,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初步建立,但具体的创业支持体系仍存在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并不十分透彻。他们虽然希望得到政府的资源支持,但对其信任度较低。部分大学生对扶持政策的学习和了解途径狭窄,不能通过简洁的途径高效地了解到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和相关制度。地方政府虽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制度,但相关申报流程十分繁琐,且审批速度缓慢,使很多创业项目并不能得到及时开展,导致当地大学生创业遭遇困境。
政府对创业者的扶持和引导政策的落实需要工商、税务和银行的配合。根据中国的行政管理制度,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是无权对这些部门进行约束和强制命令的,导致诸多的政府优惠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被弱化甚至落空。
为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许多高校设立了相关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创业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和开展一些创业服务实践和各种比赛活动。然而,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些组织活动停留在表面化、指标化和形式化的阶段,只是在形式上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缺乏整体设计和规范管理,缺乏实际的目标和意义。参加活动和比赛的学生并没有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项目,缺乏可实施性,缺乏实践创新意义。
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在组织开展之前均缺乏系统的整体设计。创业实践活动组织者未根据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办学条件、生源条件及所在地区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整体的创研设计方案,生搬硬套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案,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学校的创业教育质量,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另外,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开始创业之后会遇见一些困惑。他们表示若可以及时获得专业的、准确的解答,对创业成功率将更有保障。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并未重视后续服务这一环节,使各式各样的难题难以得到克服。
我国高校的专业任课教师均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注重学术研究。但他们在创业实践教育这方面缺乏实际经验,容易将创业教育理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未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以国外一些成功的创业教育学院为例,他们在为创业教育学院配置教师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实践性。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的学生,即培养出既有创业意识又具备实干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需要拥有充足的适合创业教育的师资团队。
新时代,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联合发力,着手推动创业教育的可持续高效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路径着手。
新时代,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大力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引导下,各个地区应以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基础,出台相应的政策,从宏观层面发挥调控作用,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氛围。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行政部门的协助,也离不开社会各个管理部门的帮助,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要从制度上保障这三大部门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为创业教育营造氛围,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深深植入大学生的心中。
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新不仅关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幸福生活。学校应大力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创业的大潮中,使其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构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设置贴近专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需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高校、教师团队以及管理部门,均应时刻注重创新,以实际条件为基础,打造条件创新、机制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获取知识和创业资源。在积极推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在理论课程学习体系的构建中,可以融入实践教学案例,保障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有效地获取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打破时间、空间束缚的线上课程培养体系。要确保学生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饱满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在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个体系中,政府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超过200家,其中硬件设施完备,园区配套亦逐步完善。针对创业教育的后续保障服务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后续保障服务的缺失和无力。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形成长期合力的机制,为创业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实践环境。当前,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见的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得到专业的解答和指导,创业项目因此夭折的比例也较大。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创业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我国创新性经济的发展。寻求多元合作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些大型企业愿意且正在有计划地大力投资创新性教育,旨在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完全可以积极与这些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走“产学研培”深化发展的道路,完善创业教育后续保障服务体系,为创业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创业条件。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创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也是各个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需要在师资队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创新,重新构建更为合理的师资结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组建,需要依据已有的师资资源,进行重新挖掘和设计,同时进行内部培养与外部吸收,构建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梯队。教师应深刻明白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并能够积极投入到创业教育实践中。邀请校外优秀企业家加入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能极大地丰富创业教育课堂。将这些源于实践的信息与理念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且具有扎实实践操作技能的企业家和教育专家,组成创业教育导师团队,为创业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咨询和创业能力评估等个性化的、专业的志愿服务,以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成功概率。
在我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领域。高校立足于自身所在的实际条件,从制度、管理、教育内容和师资建设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受社会和广大学生欢迎的教学改革实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效聚集社会各种资源,营造创业教育良好氛围,重视师资团队建设,强化配套设施服务等,积极探索实践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