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身女人》看美国社会问题

2019-03-22 08:26:58王春侠范立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丽亚家庭生活

王春侠,范立彬

(1.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2.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文学创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主题脱离不了现实世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剖析,读者可以洞察世俗社会的光怪陆离和七彩缤纷。中译本《单身女人》(WaitingtoExhale),又即《待到梦醒时分》,通过描写黑人中产阶级职业女性来透析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淡漠的家庭观念、同居、非婚内生子等种种现象。可以说,特里·麦克米伦的这部小说不只是在讲述四位女性的不同遭遇,更是揭露了美国性开放和性自由给女性、家庭及社会带来的问题和不幸。

一、作者及作品

特里·麦克米伦,生于1951年10月的密歇根州的休伦港,是一名著名的美国女性作家,于1976年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学学士学位。1998年,特里·麦克米伦和牙买加人乔纳森·普卢默结为连理,此时她将近50岁,而乔纳森·普卢默则20出头。乔纳森·普卢默成为麦克米伦作品《如意郎君》中主要人物角色的爱情灵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里·麦克米伦的生活并没有如同电影中描绘的那样。2004年12月,普卢默告知麦克米伦他是一位同性恋者。2005年3月,麦克米伦申请离婚,结束了自己的婚姻生活。

麦克米伦的作品以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女性主人公为特色,她的第一部作品是于1987年出版的《妈妈》(Mama)。她于1992年出版的第三部小说《单身女人》,围绕着几位公开向男性发泄并渴求得到呵护的黑人女性展开,在纽约时代畅销书单中连续几个月保持了高居不下的记录,到1995年时销售了300多万份,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95年,福里斯特·惠特克把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屏,并由惠特尼·休斯顿主演,使它更加添增了魅力,并在美国引起轰动。1998年,麦克米伦的另一部作品《如意郎君》(HowStellaGotHerGrooveBack)也被改编成影片。她的小说《真爱向前行》(DisappearingActs)随后出品,由韦斯利·斯奈普斯和桑娜·莱瑟主演。她还写作了《心有余力不足》(ADayLateandaDollarShort)、《中断一切》(TheInterruptionofEverything)、《要幸福啊》(GettingtoHappy)等几部《单身女人》的续集。麦克米伦因她所著作的前五部作品而广受好评并获得奖项,成为“卓越文学本质奖”的获得者。

麦克米伦小说中的叙述技巧根源于蓝调审美,通过描绘性别与种族向读者传递她的呼声。她的小说大多描绘内心强大并充满活力的非洲裔美国女性。这些角色在生活和爱情中历经挫折,使读者在欣赏麦克米伦卓越写作文本的同时,能够在这些人物角色身上汲取经验教训。她是这样来评说自己的写作动因的: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一处完美的场所,我们以不完美的方式生活在其中。我想弄清楚我们为什么难以成为好人、诚实的人、可爱的人、体贴的人、善体人意的人和慷慨大方的人。写作是唯一(除了祈祷之外)让我对在现实生活无法展现出同情心的人展示一种好感的方式。我想要更好地了解自身和他人,所以还有什么比假扮成他人更好的方式呢?[1]

二、人物角色及社会问题

麦克米伦的此部小说讲述的是四位黑人女性的不同命运。作为一部女性题材小说,读者通常会认为作品所涉及的主题无外乎是你情我爱、呢喃细语。但抚卷细读之后,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所揭示出来的人生道理却不禁令人甚为震撼。

(一)展现性别主义歧视的萨瓦娜

萨瓦娜是小说创作中的白领丽人,从表面上看她的一切都很好: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有一套很好的住房,银行里有存款,开着一辆体面的车子。除了男人之外,她得到了想要的一切。[2]在生活磨砺中,她完全具备职业女性所具有的韧性和坚忍,具备了“我知道如果我要得到什么,就得付出努力去争取”的拼搏精神。她看到90年代主流社会男性生活的众生相:他们可以借口做任何事情,有的完全丧失了自我。他们骨子里成天想的是挣多少钱,开什么样的车,拥有多大的房子,在临死之前能得到多少女人,并把这些看成是自己的成功和追求的标准[2]。在这种情况下,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婚姻信仰:除非找到一个能使自己感到自己是一位非常有地位的妇女的男人,否则是不会把自己嫁出去的。

萨瓦娜在工作中受到性别主义歧视,得不到职业上的发展,最后决定离开丹佛,远走并非黑人聚集区的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接受一份比先前工作每年少赚1万2美金的工作,就因为新的工作许诺会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但现实情况是什么样子呢?“我必须为我们的节目做广告——基本上都是些烦人的工作。我要花一半时间去说服报纸、杂志及其他媒体宣传我们的节目……这是一个杂乱的工作。我所做的只是为了宣传,没有人关心你,我已经烦透了。他们不会多付你一分钱。搞宣传推销和公共关系是最让人瞧不起的工作。这个领域都是女性,这就是为什么。在他们看来,这类工作不像广告和市场部那样事关重要,因为他们看不到我们帮他们赚钱所作的幕后努力。”[2]

职业女性在美国社会劳动力队伍中一向得不到平等、公正的待遇,少数族裔女性更是深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歧视重压。黑人女性所受到的压迫最为惨重,一度被称为“奴隶中的奴隶”。第一位进入美国国会的黑人女议员雪莉·奇泽姆曾说过,她作为女人受到的歧视比作为黑人受到的歧视更甚。有色女性构成了美国劳动力的10%,她们在工作中受到隔离,处于工作等级中的最底层,工资收入最低,工作环境恶劣,少有晋升机会。[3]

萨瓦娜代表了少数族裔职业女性。她们在就业中要承受传统社会对弱势女性群体的歧视,在同种性别中处于劣势地位,与白人女性相比也毫无竞争优势。

(二)摩画非婚内生子窘境的格洛丽亚

格洛丽亚是当时校园里最夺目的女生之一。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她受暗恋她的男生大卫的邀请出席大学里的一个舞会,饮了许多酒,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大卫的寝室里。这样,格洛丽亚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怀上了孩子。格洛丽亚是一名天主教徒,决定生下这个孩子。考虑到大卫的前途,格洛丽亚打算独自抚养这个孩子。事实上,大卫根本没有要娶格洛丽亚的打算。格洛丽亚在大学里的专业是舞台艺术。有了孩子之后,她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孩子,只能报读了美容美发的课程,开设了一家美发店。此后的生活中,孩子成为了她生活的动力。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离开她的庇护,她只能寄情于食物,靠煮东西、吃东西来打发时间。食物变成了她的精神避难所、万能神药和寄托感情的伴侣。在十余年的单身妈妈生活中,由于长期感情空虚,格洛丽亚变得异常肥胖,而且社交能力极为低下。

带有非婚生子女的单身母亲在美国社会十分普遍。性解放是90年代人们所标榜的生活方式,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所贻害的对象往往是女性。大多数未婚先孕的女性不得不中断自己的教育或是职业生涯来照顾新生儿,这种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最终会成为单身母亲人生历程的魔咒,使她们的生活际遇变得更为悲惨、凄苦。由于缺乏必要的学历教育或受照管子女的拖累,大多数单身母亲只能从事非全日制工作,所赚取的薪金通常少于全职员工的薪金,从而恶化了她们的职业处境。格洛丽亚作为一位非婚内生子的母亲,遍尝了求职无果的滋味。她的事例说明美国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夹缝中的不易与辛酸。

(三)诠释婚姻观念淡漠的鲁宾

鲁宾一心爱慕玩世不恭、不肯背负家庭责任的花花公子拉赛尔,不仅替他还清债款,还出资为他买了一辆新车。二人分分合合,同居一年有余。其间,鲁宾容忍了拉赛尔对她的欺骗和愚弄,以建立她所希冀的家庭。然而,拉赛尔最终还是另娶他人。在这段情感关系中,鲁宾充当了拉赛尔经济上的提款机和肉欲上的发泄品。

“在交往中我发现90年代的新男人都对我这样的女人敬而远之。因为我想结婚,想生孩子,他们听到这些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个个吓得仓惶而逃。真见鬼!”[2]鲁宾对婚姻家庭苦苦求索的不堪境遇是90年代美国社会婚姻观念有所改变的必然结果。据调查,1970年至1990年间美国社会的结婚率降低了30%,而离婚率几乎增加了1倍。[4]公众舆论对非传统型的婚姻和生育方式变得更加容忍,多样化的家庭模式因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由同居生成的单身家庭模式、由离婚而形成的单亲家庭模式、由经济需求而形成的双薪家庭模式、由性别兴趣取向而形成的同性恋家庭模式等。1957年,在一项对传统家庭模式认识的调查中,受访者被问及“结婚会给两性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时,40%的受调查者持积极态度,认为婚姻扩大了其生活范围,并开启了人生又一新的旅程。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出消极的态度,认为婚姻是负担,使其局限在婚姻生活中。同样的调查在1976年发生了变化,受访者中持有消极和积极态度的人数几乎同样多。这两份调查问卷解释了美国人对待婚姻生活观念的改变。[5]

鲁宾代表了坚守传统家庭观念的一批美国女性。她们在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盛行的美国社会,难以达成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的愿望。这是女性的悲哀,也是一个不再敢于担当的国家的悲哀。

(四)揭示回归家庭女性悲哀的伯纳丹

伯纳丹在学校获得商业学位之后,帮助丈夫约翰创建了销售电脑软件的公司,并为公司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工作,最终使丈夫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伯纳丹怀孕后,从她神采奕奕的职业生活中退隐出来,回归家庭,认可了女性传统的位置在家庭的理念,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养育子女和料理家务之中,迫使自己全然忘记商业经营的梦想。在这样劳碌苦闷的生活中,伯纳丹感受到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所描述的压抑、精神孤独和心理空虚:有一种奇怪的骚动、一种不满足的感觉、一种渴望,折磨着20世纪中叶的美国女性,每个郊区妻子独自同它搏斗着。当她铺床时、配沙发坐套时、同孩子一块吃着花生酱三明治时、开车送他们参加童子军活动时、夜间躺在丈夫身旁时,她甚至害怕地默默询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一切?”[6]即便如此,伯纳丹仍为家庭的和谐做着自我牺牲,却不曾想,约翰告知她,他爱上了公司里的秘书,一位年方24岁、金发碧眼的加利福尼亚白人美女。

伯纳丹无法相信,“她感到有些糊涂,好像吸了大麻烟卷。她越来越感到自己的两个肩膀好像是在被什么东西往下压,而脑袋里好像有氦钻了进去。她无法移动,感到自己在下沉或漂浮,忽重忽轻,她感到很害怕。”[2]这是任何一个在婚姻生活中被抛弃的女人所产生的本能反应。尽管伯纳丹与约翰共度了人生中的一段艰难时日,约翰最终仍让伯纳丹成为了一位单亲妈妈。约翰卑鄙地转移了夫妻共有财产,伯纳丹却对此浑然不知,反而完全信任这个男人。伯纳丹的这种离婚经历在美国社会极具代表性。

她曾审视过自己的情感需求,知道她的婚姻已经变质,她不再爱这个男人,想要摆脱他,但却一直没有足够的勇气。她也渴望重获新生,可是并没有真正开始行动。美国大多数离异女性会陷入经济困顿之中,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均有所下降。1985年的一份研究发现,离婚一年后,女性生活水平下降率高达73%,而男性生活水平却提高了43%。[7]

作为家庭主妇的伯纳丹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传统女性形象。直到二战时期,女性参与就业才被美国社会所接受。即使这样,传统社会认为女性的位置在家庭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地遗存。伯纳丹这一人物形象映衬出美国男权社会的霸道与专制,女性受男性生活需求的支配而在生活中缺失了自我。但是,她们的屈从与容忍往往换来的是男性对她们更加残忍的蹂躏与无视。从伯纳丹身上,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洞悉美国社会对女性生存权益的漠视。

三、结语

《单身女人》反映的是黑人女性对爱情、婚姻、家庭渴求而不可及的故事,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给读者了解美国社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坦普尔大学美国黑人研究教授穆尔菲·阿桑蒂称:“美国过去曾是欧洲各民族的缩影;而现在的美国则是全世界的缩影。”[8]特里·麦克米伦在小说中所探讨的问题不仅仅关乎美国社会女性问题的解决,也是改善世界范围内女性生存境遇的试金石。威廉·J·班尼特曾说,“行为听从态度,态度听从信仰。”[9]女性想要扭转社会对她们的不公正对待、摆脱卑微的宿命,只能不再软弱、无知,必须审视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内心需求,坚定人生信仰,求索人生价值。随着女性的成长,她们最终会获得所追求的幸福和尊重。

猜你喜欢
丽亚家庭生活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我的莫丽亚
恋练有词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