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2019-03-22 08:26丁亚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民族核心

丁亚春,马 玲

(吉林大学 白求恩医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1)

就形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概括;但就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实践发展的综合结果。正如陈秉公教授所主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中西”的对话和交融。因此,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抽象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民族根基,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而形成的。

一、价值观形成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准确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了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观点、看法,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价值观的时代性,意味着我们现在进行的价值观研究必须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成果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他们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价值观作为一种认识,既要满足人类主观价值需要,也要符合社会存在真理需要,即价值观必须反映并指导社会存在。

哲学的时代性体现了价值观的时代性。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认为,“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并指出:“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那个时代……是愚蠢的”。这些都是对哲学时代性的精辟总结。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杰出的哲学家是时代长河的先行者,他们用继承发展或推翻创造的方式认识和改变世界,这一切的前提是时代发生了变化,而哲学家超前敏锐并不是超越时代地感知这种变化。经典的东西都是在对前者的批判中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个经典都体现了其所处时代的精华。价值观作为哲学意识范畴,同样具有时代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从哲学的意义上看,价值观是哲学的体现规定了价值观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2.价值观的形成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虽说价值观是人们价值观念的综合,是人们的内心信仰,但其最终根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取决于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文化环境。

马克思指出,西方近代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是资本主义交换关系的观念表达。“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可见,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自由产生的现实基础。”每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即价值观,其根源深深埋藏于当时的经济事实中。例如,在原始社会,人们只有部落群组的公有制观念。随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原始社会的瓦解,私有制观念才相应产生。

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时,社会意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在各方面都会体现出相应的变化。如在政治上,出台新的政策解决政治问题;司法上,出台相应的法律条例解决人们面临的法律问题;道德上,通过社会舆论指出当前社会面临的道德困境;艺术上,文学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价值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价值观都有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不能反映社会存在的或者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二、价值观的民族性:价值观与民族文化的内在关联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思维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就个体而言,价值观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舆论等都会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就民族和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民族和国家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和国家价值观的民族基因。

1.价值观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是孕育本民族价值观的丰厚土壤,二者密不可分。价值观如果失去民族文化的根基,就是抽象的形而上概念,这种价值观就没有意义;民族文化如果失去了价值观,就失去了构成民族统一性的灵魂,从而变成一盘散沙。任何价值观都是生长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例如,“自由”价值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中国古代社会就有对自由价值的追求,但二者的“自由”理念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是集权制国家,所以自由理念具有客观特色,是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直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崇尚的自由是个人绝对的自由。因此,任何价值观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抽象的、超民族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

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妄想用“普世价值”拯救其他国家的人民。这种“自由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基础上的价值观,其实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只是某些国家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工具,试图以本民族的价值观评判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并且妄想把本民族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

2.价值观不应该丧失“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优秀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根基,我们应该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在中国探索救亡图存的曲折道路上出现过“打倒孔家店”、完全推翻传统儒家文化的情况,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爱国运动,体现了封闭落后的中国社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代哲学研究领域,甚至出现“欧洲中心论”倾向。该论调认为欧洲是世界历史的主动创造者,世界其他地区只能被动作出反应。这种站在西方文化立场评判其他民族哲学的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中国哲学植根于广袤大陆,有悠久的多元文化积淀。西方哲学源于孤立之岛屿,以希腊民主为基础产生了理性思辨。两种哲学分属不同文化体系,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中国文化更不能妄自菲薄。

当代世界不断交流融合、碰撞摩擦。传统价值观正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传统价值观过时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个极端。这两种价值观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都体现出矫枉过正的弊端。以儒家传统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的观点为例,儒家讲究修齐治平,有重精神轻物质、崇德行抑私财的倾向。市场经济与小农经济不同,鼓励靠竞争获取自身的财富与自由,追求国家的富强与安康。这与传统文化“大义”并不相悖。因为从辩证法来看,市场经济虽然对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但市场经济恰恰是为道德进一步落实提供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

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和富国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上的富有为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文化上的自信为高效快速发展的中国坚挺民族的脊梁。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思想文化坚持。在文化上卑躬屈膝,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价值观的时代性:价值观必须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随着党的指导思想的变化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1.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不同历史时代,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两大理论成果是在不同时代根据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提出的,具有根本的意识形态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提供基本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当前中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时代和全局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鲜明提出新形势下治国理政一系列重要方略。

党的十九大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是对当前时代问题的深刻总结及引领时代发展的科学指南。大会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唯物史观角度讲,社会矛盾发生了变革,才有新时代的产生,才有新思想的产生。这个社会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思想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已经写入党章,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又一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时代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新的历史使命,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指导思想都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解决不了时代问题的指导思想必将被社会淘汰,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每个时代的指导思想都必然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但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会随社会存在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因此,价值观绝对不是抽象的,而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从根本上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就是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对富强的期待,对文明的追求;将民主作为治国箴言,将和谐视为中国特色,将自由视为东方特色,将友爱视为传统人际关系的规约;将爱国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将敬业奉为世代相传的职业道德,将诚信奉为传统人格修炼的基点;具有公正平等的传统渊源、法治的历史积淀。先贤不断提出“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德治国”“和为贵”“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一系列思想,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良好基石和与时俱进的肥沃土壤。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不竭的动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更好地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价值观民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