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斯基泰文化中的鍑型器

2019-03-22 08:02:50张龙海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乳突卡尔新疆

张龙海

(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青铜鍑是斯基泰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这一类型的器物广泛分布于多瑙河至贝加尔湖的整个斯基泰文化圈。绝大部分的斯基泰鍑为青铜,但也有陶、木和金等其他材质,因此本文暂称之为“斯基泰鍑型器”。它们多得自于采集或偶然发现,缺乏周围环境和情况的数据资料,为研究其年代和起源增加了不少困难。然而,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鍑型器对于探讨欧亚草原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往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在现有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斯基泰鍑型器的形制、渊源和流布等作进一步探讨,还望学界方家批评指正。

一、斯基泰鍑型器的形制和渊源

斯基泰鍑型器按照有无器足及器足形制可分为三个大的类别,圈足鍑、无足鍑和三足鍑。圈足鍑,喇叭形圈足,直立或斜出耳,有的在肩部多加有一对竖直或水平附耳,筒形、半圆形、椭圆形或半球形腹。根据器耳形制和安装位置可分为七个亚型:单乳突耳型、三乳突耳型、无乳突耳型、动物形耳型、斜肩耳型、耳柄型和无耳型。无足鍑,无圈足,腹部形制大致与圈足鍑相符。按器耳形制和安装位置可分为三个亚型:单乳突耳型、三乳突耳型和斜肩耳型。三足鍑,三足呈弓腿状,膝以上铸成公羊上身圆雕,膝以下为骆驼腿足,鍑足以上与斜肩耳鍑类同,间或带一对竖直附耳。

对于斯基泰鍑型器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世纪末赖内克首倡中国起源说,认为斯基泰鍑型器的故乡在中国。时下,这一观点在持斯基泰人东方起源说的学者们中拥趸众多。巴格利、索和邦克等学者认为斯基泰三足鍑源自中国殷商时期的鼎。[1]郭物[2]、乌恩[3]等中国学者认为斯基泰圈足鍑也源自中国。然而,索和邦克指出,虽然作为斯基泰文化标志的圈足鍑的起源与中国西周向东周过渡之际出现的鍑有联系,但中国只是首次铸造了此类器,并没有其原型,它的原型应是欧亚草原西部的青铜打制或木刻釜。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还有科瑞夫佐瓦-格瑞克瓦、斯米尔诺夫和库兹米娜等。[1]他们认为东欧草原青铜时代晚期带足托的打制铆接铜釜是斯基泰铸造圈足铜鍑的前身。此外,科瑞夫佐瓦-格瑞克瓦还进一步指出斯基泰鍑形器肩上的横带纹继承了东欧草原青铜时代晚期陶器装饰的传统,从而充实了其观点。在此,笔者要补充的是,早在夏商之时中国已使用带圈足的青铜豆,其中的铺(豆型器的一种)更与斯基泰鍑非常类似,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二者都为铸造。因此,斯基泰鍑源自东欧草原的结论尚需更有力的资料来完善。

亚德林采夫、索斯诺夫斯基和敏斯等则持西伯利亚说,认为西伯利亚是斯基泰铜鍑的起源地。[1]奇列诺娃则指出,西伯利亚塔加尔文化铜鍑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8世纪末,应是在哈萨克斯坦、七河以及中亚地区的影响下发展而成,以上地区最早的铜鍑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纪。[1]她还否定了中国起源说,推测斯基泰鍑的发源地可能在北伊朗、里海南岸、外高加索和小亚部分地区。但其所举锡亚尔克铜釜无足托无支架,乌拉尔图铜釜耳为铆接或装于铆接槽中,明显不同于斯基泰铜鍑。

其他还有中亚说,如有的学者认为铜鍑是在巴克特里亚和马尔吉亚那筒形腹且口边带图像的仪式器皿的影响下产生于费尔干纳。但以上仪式器皿无圈足,应非斯基泰鍑的原型。[1]

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白修塔务山西北山麓发现一件青铜圈足鍑,耳呈圆形贴附于口壁,耳顶部有一小乳突,腹外部中央有一圈凸弦纹。根据共存马具和箭镞,其年代可断为公元前8-前7世纪初,[4],[1]是目前所知斯基泰文化中最早的标本,其形制特征与新疆奇台县卡尔孜乡发现的一件铜鍑非常相近,尤其是环状耳贴附于口壁、腹中部凸弦纹及细高圈足。据学者郭物研究,迄今最早的一件圈足鍑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王家村,年代在西周中晚期。铜鍑形制为,半圆形耳立于口沿,耳顶有一乳突,筒形圜底腹,圈足矮小。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博物馆收藏一件购自呼和浩特的铜鍑,其形制与王家村铜鍑相仿,但腹有弦纹且圈足稍大,年代应与后者大致相近。卡尔孜、王家和呼市铜鍑都属于单乳突圈足鍑。根据铜鍑形制的演化规律,口略内敛、细高圈足的卡尔孜铜鍑应稍晚于王家和呼市铜鍑。另外,与卡尔孜铜鍑同一遗址内还见卡拉苏克文化风格的蔑纹橄榄形陶罐。[5]因此,将卡尔孜铜鍑年代确定在春秋早期(公元前8世纪)大致不会有误。卡尔孜铜鍑是目前新疆所出铜鍑中最早的一件,其应是在黄河流域铜鍑的影响下产生,并发展出地区特色。根据以上坐标可大致推测出铜鍑由中国北方传入新疆的路线,即主要通过河套地区,翻越阴山,经现额济纳旗、巴里坤而到北疆。单乳突耳鍑突然出现于北高加索地区后,却并没有在此地发展起来。然而,在新疆单乳突耳鍑不但出现较早,而且还形成传统广为流传。因此,白修塔务铜鍑可能源自北疆地区,应该与斯基泰人的西迁有关。哈萨克斯坦东部发现的与卡尔孜所出铜鍑相似的标本显示了早期铜鍑由北疆西传的路线,[2]即沿阿尔泰山南麓西北行,顺额尔齐斯河而下,经斋桑泊进入哈萨克斯坦东部,最终到达北高加索地区。

伊犁河谷地区发现的单乳突耳铜鍑,腹体瘦高,尖圜底,已开始具备新疆自身特点。该地区的早期铜鍑应由东疆沿博格达山和天山北麓山前地带传入。单乳突耳铜鍑在石板墓文化、塔加尔文化和萨夫罗马泰文化中都有发现。其中石板墓文化中铜鍑的年代大致在公元前9-前7世纪,[6]不晚于新疆卡尔孜铜鍑。因此,除通过北疆外,早期铜鍑由中国北方向欧亚草原的传播可能存在多种渠道,经蒙古和外贝加尔向西传播应是重要途径之一。

无乳突耳铜鍑的出现稍晚于单乳突耳铜鍑,前者应是在后者基础上发展而来。此型鍑在中国北方和新疆的出现早于境外地区。南西伯利亚、蒙古、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黑海北岸的此型鍑也可能是来自中国北方或新疆,其传播路线应与单乳突耳铜鍑相同。当然,不排除各地在原单乳突耳鍑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无乳突铜鍑,如乌兰固木所出铜鍑。

二、斯基泰鍑型器的产生和流布

目前所知,三乳突耳铜鍑最早出现于北高加索地区。根据库班河地区所出铜鍑的形制(口径明显大于腹深,为早期铜鍑特征)以及斯基泰人主体于公元前6世纪早期撤出北高加索可以推断,三乳突耳铜鍑在此地区出现的时间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斯基泰鍑上的三乳突装饰元素可能学自西亚地区。伊朗鲁里斯坦发现了一系列装饰山羊整体或山羊头的青铜杆头饰、磨石柄和贡针,年代在公元前一千纪早期。[7]这种山羊装饰很有特点,羊角巨大,角上的瘤突被特别强调,数量有3-5个不等,其中有的羊角向后弯曲与颈部接触形成半圆环。此羊角呈半圆环的装饰造型与斯基泰鍑上的三乳突耳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可能是斯基泰人在与西亚地区的交往中习得。三乳突耳鍑诞生于北高加索后,很快通过人群迁徙、物质交换和文化交流,传播至黑海北岸、伏尔加-南乌拉尔、中亚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

公元前7世纪晚期-前6世纪早期,北高加索斯基泰人已经大量使用动物形耳铜鍑。[8]该型铜鍑可能同三乳突耳铜鍑一样,是在单乳突耳鍑的基础之上受周边文化的影响而产生。近东地区早已存在用动物形象装饰釜耳和锅耳的传统。公元前8世纪晚期-前7世纪,佛里吉亚、北叙利亚和乌拉尔图等地区广泛流行一种带翼牛头怪装饰铆接的釜耳。[7]塞浦路斯的萨拉米城出土一件青铜锅,时代为公元前8世纪,锅沿上铆接了一圈斯芬克斯和异兽头。[9]动物形耳铜鍑在欧亚草原的流行度虽不及三乳突耳铜鍑强,但在萨尔马提亚文化和塔加尔文化中亦有存在。

一般认为斜肩耳鍑为萨卡人的创造。从鍑的形制演化规律判断,新疆伊犁应是此型鍑的发源之地。伊犁的早期该型鍑的形制特点是口微敞,腹壁弧度较小,而七河地区的该型鍑为敛口,腹壁弧度大,腹体呈球形,与伊犁稍后时期的此型鍑类似,[10]只是多出了一对竖直附耳。以上情况表明,虽然七河与伊犁都曾为萨卡人的活动区域,但两地区的萨卡人可能存在某种差异。黑海北岸乌利亚兹普发现的一件斜肩耳鍑,敞口,腹壁弧度较小,无竖直附耳,与新疆伊犁所出该型鍑更加类似,前者应是源自后者。

三足鍑迄今在七河地区发现最多。从鍑的形制及共存器物判断,该型鍑的首创者应为七河地区的萨卡人。三足的设计理念可能来自中国黄河流域三足鼎的启发,而一些该型鍑足上的山羊圆雕装饰则可能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

三、斯基泰鍑型器回传中国

鍑型器传入后,斯基泰人在类型和材料上都对其进行了创新。带有斯基泰文化烙印的鍑型器不仅发现于境外草原,鍑型器的滥觞之地——中国亦有发现。

新疆新源县境巩乃斯河南岸的肖尔布拉克发现一件铜鍑,[11]环形立耳,耳上有一小圆柱,发现时圆柱上有一动物形饰件。除耳部动物形饰外,鍑的其他特征与新疆本地特点一致。该鍑耳部装饰有动物形雕塑的做法可能受到了萨尔马提亚或塔加尔鍑的影响,而这一传统源自北高加索斯基泰文化。

新疆奇台县碧流河出土一件铜鍑,[12]形制甚为特别,双耳位于鍑体肩部,有“三只爪”与鍑体相连。此式鍑尚未见于肩耳鍑的主要分布区七河与伊犁,但南西伯利亚却有发现。看来该件鍑可能不属于萨卡人铜鍑,而与南西伯利亚铜鍑存在某种联系。梅建军等对该件鍑的初步科学分析表明,其不仅含锑,而且还含有少量的砷,与公元前1千纪晚期南西伯利亚广泛使用的铜锑砷三合金相同。因此,碧流河这件铜鍑可能来自境外的南西伯利亚地区。

内蒙古博物馆收藏一件铜鍑,据说出自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6]耳顶乳突发达,尖圜底,腹饰两周半封闭绳索纹。该件鍑与叶尼塞河上游布拉基诺出土的一件铜鍑[13]几乎完全一样。发达的乳突及半封闭的绳索纹是塔加尔文化的传统。这件出自四子王旗的铜鍑或是塔加尔铜鍑的仿制品,或是直接来自塔加尔文化区,反映了中国北方同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联系。

新疆伊犁发现4件三足铜鍑,[10]其中昭苏县和尼勒克县所出两件与阿拉木图附近卡尔佳林卡河出土的那件形制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是阿拉木图铜鍑的足部装饰更具形象化。伊犁地区的该类鍑应源自境外七河地区,可能反映了萨卡人某一时段的活动轨迹。

以上情况表明,铜鍑的传播不是单向的,前期主要以中国北方和新疆为中心向外传播,到后期也有带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铜鍑回传至中国。鍑形器在欧亚大陆的流布再一次证明,草原作为东西方文化交往通道的历史之久远,传运之高效。

猜你喜欢
乳突卡尔新疆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卡尔几岁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你好,亲爱的卡尔
学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6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