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10)
通常情况下,个体做出偏差行为,初期有反常和消极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不良问题行为。外界因素在偏差行为的产生上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个体自身的控制能力在其中产生的效应才是关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负面信息容易干扰学生的正常行为,这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形态。
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所产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是在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的作用下形成的,传播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传达给受众的方式更为便捷,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用。网络环境是非常特殊的,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也很难受到有效的管制。不难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甚至在网络上谩骂攻击他人。另外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向网络信贷机构贷款,处理不当极大损害了自身利益。大学生的这些行为对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这些也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其中的很多信息蕴含着某些偏差行为。学生很有可能把这些信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同学,这种二级甚至是多级信息传播行为扩大了含有偏差行为信息的影响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就会被打破[1]。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社会人群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逸。个体对周围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好奇心理,有强烈的探索世界上未知事物的欲望。不难发现很多大学生不满足生活现状,感觉受到了大学校园的限制作用,不仅学习生活是枯燥的,而且感到生活的模式非常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就很有可能对这样的生活现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人生目标的追求热情也不再那么强烈。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提不起兴趣,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网络上。客观来说,网络的连接能力是强大的,把世界连接在一起也不是没有可能。人通过网络上的某一渠道,就能接收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使得自身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网络有着非常严重的依赖心理。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所获得的信息有着视听兼备的明显特征,更能针对某一主题营造出特殊的情感氛围。对个体所产生的感官刺激反应在触觉、听觉和视觉上。在此条件下,人们精神上的娱乐需求就能得到良好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是追求浪漫;对惊险刺激的事物非常好奇; 在探究新鲜事物方面能力很强[2]。网络媒体的功能非常强大,几乎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所有相关需求。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越来越成熟。生活所波及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对于当代大学生青年群体来说,他们渴望得到友谊,希望能够与身边的同学友好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互帮互助,同时也渴望得到其他同学的心理上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在与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但是却不能良好解决。也就是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屡次受挫,而产生一些害羞、社交恐惧和疑心、焦虑的不良心理。大学生在社交方面的心理是单纯的,同时也是复杂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的社交平台有着非常明显的便利性特征,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在网络上,实现真正的人际平等。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建设学生心理危机监控报送体系。明确危机干预观念,同时也坚持危机管理科学原则。有效收集与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有关的心理危机信息,这些网络偏差行为心理危机信息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潜在的。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应该集合一切力量,组织监督大队,实现有效约束学生网络不良行为的目标。监督工作的开展应有效结合宣传效应,帮助学生敏锐识别网络诈骗行为,成功杜绝网络成瘾[3]。
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构建模块化的心理课程体系,课程要保证覆盖大学生心理偏差行为、影响因素、预防机制三方面。教育工作的展开要结合模块化的形式,比如某学校在团体辅导课中加入与网络偏差行为有关的课程,相应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当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知识所涵盖的内容不能仅仅只是网络环境中的负面信息,更要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综合性的考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环境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指导课程,科学使用这些指导课程,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合理宣泄自己的心理,使用正确的方式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需求[4]。在心理课程体系中,教师要为学生全面讲解网络偏差行为的危害性,保证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能客观认识网络的双面性,个体对网络的认知度获得提高,就不会一味沉迷在网络世界中。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网络世界的科学认知,有必要构建协同教育体系,有效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纠正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要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实现对各项资源的科学整合,优化组织的建设效果。创建良好的协同教育局面,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帮助学生更好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掌握一定与网络有关的法律知识,其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获得明显提高,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协同组织要发挥网络法制教育的作用,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建立公正的伦理道德体系,从而为网络世界中的文明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集合校方、学院、班级、寝室、学生个人力量,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体系。各个级别的相关人员应尽心尽责,有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在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实现有效创新。同时这也是对正确管理观的充分体现。通过建立五级管理体系,使得学生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定义有正确理解,在思想意识深处能准确感知网络偏差行为的特征。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对网络中的双重效应保持辩证性的看法。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所做出的网络偏差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也很有可能发生蝴蝶效应。针对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并通过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充分实施落实,有效规范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5]。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生成的原因有四个:个体对网络有着非常严重的依赖心理;为个体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渠道; 个体的娱乐需求能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能获得回应。在创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时,应积极学生心理危机监控报送体系,发挥心理课程体系的优势,纠正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