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萍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飞速发展,通过每年的市场调研发现设计行业对人才的创新型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1]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过程,是培养双创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目前国内的多数高职院校组建“创新实践”性的团队或孵化基地,针对该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实践[2]。本质上是依托这种模式实现教学活动,引导小团队成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定位,在2013年推行“双工作室”教学模式,即结合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条件,以企业制度推行校内工作室运转,根据学生的爱好、意愿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工作职能不同设立业务洽谈部、方案部、施工部、陈设部等专业部门。但是在真正运行中与传统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机制存在很多冲突,与设想存在较大差距,并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需求,该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构架项目包化的技能点打包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工作室制教学的多元化评价,更有利于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新型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打破原有的单一技能课程,依据行业职能需求分解技能点为 “业务洽谈—现场调研—方案构思—方案交流—CAD 施工图绘制—方案效果制作—方案文本制作及汇报”,根据工作流程重新打散分解,提取主要技能点,最大限度的实现技能知识的系统化、精深化。在此基础上注重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技能与素质并行,全程渗透双创教育。
创新实践训练方面,以综合型的专业技能比赛项目作为载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设置实践训练环节时,根据行业职能需求的不同进行实践内容的设置。[3]如施工图绘制阶段结合专业背景设置施工图绘制技能大赛,在艺术设计学院内部组织跨专业的项目,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组队参加省级比赛或申报专利,以竞赛等形式为载体创新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双创教育体系引导下,根据行业工作职能需求分解工作任务节点,归纳不同的节点在行动领域所对应的能力培养,进而转化为学习领域所对应的课程[4]。
(1)项目包课程模式的实施路径优化。
大一为专业平台公共课和基础课,增设行业认知课程,在这门课程里会由专业教师从专业的宏观角度系统介绍该专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使学生对于该专业有初步认识,后续课程为艺术基础过渡课程,实现从绘画基础技能到专业性的过渡,大一下学期为专业软件技能课程。为了更好地与专业项目课程的对接,本阶段的软件技能课程的课时全部进行压缩,在后续的项目包里进行技能知识的螺旋式训练,避免因暑假时间段的断层造成的知识遗忘问题。
大二上学期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导入和住宅精装修的项目包课程,项目包课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现场调研分析——施工图绘制——效果图表达——文本及排版汇报。现场调研分析阶段,在讲授完居室空间的设计理念及指导原则等知识后,对接项目进行实地测量,对接业主,确定设计风格,最后的汇报环节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二下学期为商业空间设计项目包,经过上学期一个项目包的训练,本阶段的项目包课程为技能点螺旋式训练的第二个阶段,在本次课程结束后会有技能考核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大三上学期开始阶段为居室空间项目包,这一门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实现技能知识点螺旋式上升的第三个阶段,同时也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前期导入。经过三次技能知识点的螺旋式训练和一次毕业设计的实践操作,为学生大三下学期顺利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奠定了基础。
(2)项目包课程模式的实施平台搭建。
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平台,该校2015年积极调整教育理念,与阔达装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阔达学院”工作室,转变教与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模式由过去开设几门缺少关联的课程导向的模式向项目导向模式变革,增设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通过贯穿一个学期的虚拟或实际项目的教学组织推进,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设计作品的精深度以及专业化三方面得到同步提高。
在初级尝试阶段依托阔达学院工作室,结合设计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室内设计专业所包含的技能点,从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中双向选择的优秀人员实施项目包课程,即通过保持一种师徒传承的模式,围绕职业能力技能点进行课程设计,从而获得岗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学生在技能上的突破,同比班级平行学生学习效果更强。目前项目包课程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全面推行。
项目包课程模式原则上至少由两位导师共同按照企业项目运行流程进行单项核心技能的系统培训,实现从 “业务洽谈—实地测量方案制作—材料市场调研—施工现场指导—项目验收”一系列的流程,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一个系统项目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更加系统化,完成作业的深度和专业化程度都有所提高,真正为企业输送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精深度更高的创新型人才[5]。
一个课程项目包的教师会组成一个团队,教学热情比之前课程制形式有很大提高,在整个项目包推进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也比之前有所增加,互补性的学科知识结构对教师也是一种成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不同的知识技能阶段使教师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结合学院的“六个一”举措,即联系一家企业单位,主攻一项专业技能,担任一个社会兼职,主持一个工作室,指导一项技能大赛,开发一项技能菜单。每位教师定位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紧跟专业学科前沿,把握行业领域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一个循环的实践,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
(1)在实施项目包课程模式后势必对于教师固有的专业技能提出新的挑战,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软件技能上是短板,而年轻教师则在实践方面经验不足。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项目包,选课时尽量由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组成团队。两个导师之间知识链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纵横的知识点的交叉形式协调并融合所有专业技能点,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中技能点串联性脱节问题。鼓励各平行班承担同一个项目包的团队相互间加强交流,联合进行课题制和毕业设计教学。
(2)项目包的课程模式推行的最理想状态是由合作的教师成立开放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和设计空间,允许学生自主报名,为避免扎堆选择,选择考核进行筛选。最终工作室是由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的,所有年级(一年级学生要通过专业基础技能考核后)的学生在同一个地点或同一个项目上共同协作,但是他们的背景和目标各不相同项目的地点和内容对所有工作室而言是相同的。而这些跨年级的学生则会在同一个工作室里各自完成设计任务,但深度和要求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而不同,使其可以在一个工作室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之间更可以直接反馈,从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项目包课程在将项目引入课程时从教学目的出发,根据教学规律,由简入难,由小项目开始,直到毕业设计完成一个中大项目。具体运作中引入专业知识的讲解,分解项目节点,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使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从而掌握完成设计项目的程序和方法。在项目筛选时,教研团队共同探讨确定具体的项目选择以及每个项目要解决学生哪方面的问题,分解所需知识点,明确学生作业提交形式以及作业的考核标准等。项目的选择应该注意与该地域行业的需求紧密相连,以便寻求对口的合作产业,搭建产学研平台。聘用行业优秀人才做实训教师,并借助产学研平台为教学服务。
该文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双创”教育体系下,探索如何使教育更加具有创新型、社会性以及多元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当前所推行的课程项目包的模式只是在教学体系下的一个初步创新,如何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业意识,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教师的责任感,都需要与传统建制相冲突,建立工作室为基础的项目包课程组,打破年级界限是实现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